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106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1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06例患者中急性肝炎10例(9.4%)、慢性肝炎22例(20.8%)、重型肝炎38例(35.8%)、肝炎肝硬化36例(33.9%),其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二者总发病率占69.7%;98例为水肿型胰腺炎(92.5%),8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7.5%)、其中6例为重型肝炎。结论:不同临床分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其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病率较高;临床以水肿型多见;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易误诊、漏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要反复查血、尿淀粉酶,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桂芳  唐芬  陈瑞玲 《华夏医学》2009,22(4):647-65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42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资料,对10例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发生率为2.35%.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70%.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期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有关,晚期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可由于胆道系统损害、激素和利尿剂的使用而诱发.血清高胆红素、低白蛋白水平、PTA显著下降的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高;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如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则预后不良.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病死率高,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3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仅16例患者表现为腹痛,28例患者治疗无效或死亡。结论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症状常不典型,对肝功能突然恶化需检测血淀粉酶和/或影像学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0/2002年12 a间共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78(男68,女10)例,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2例,占同期重型肝炎的41.03%. 78例中,年龄12~71岁,临床诊断和分型参照2000 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8例,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15例,慢性重型病毒肝炎55例. 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的发生率见表1. SBP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以慢性重型肝炎发生率最高,急性重型肝炎次之,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最低,但三者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后病性凶险,病死率高达80%~90%[1]。我院于1997年12月—1999年12月共收治重型肝炎72例,并发MOF62例,占86.11%。同期收住的病毒性肝炎1280例,重型肝炎占5.63%。现就重型肝炎与MOF的关系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72例重型肝炎(简称:重肝)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MOF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危重急救会议修订标准。急性重肝18例,亚急性重肝20例,慢性重肝34例,男性56例,年龄6岁~64岁,女性16例,年龄19岁~58岁。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肝炎病原未定病例临床特点、可能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32例住院诊断急性肝炎痛原未定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及随访.结果 其临床分型有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淤胆型及重型肝炎;最终病因确定病例8例,其中药物性肝炎及脂肪肝炎各2例,克罗恩病、自身免疫性肝炎、乙型肝炎、肝胆管结石各1例;未愈3例及死亡1例,占12.5%;好转2例占6.3%;痊愈26例占81.2%.结论 急性肝炎病原未定病例临床表现与病原学阳性的病毒性肝支相同;其病因大部分是病毒性肝炎,但可由药物、自身免疫、代谢性等多种原因所致;此类病人部分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临床特点.方法对上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或胰腺炎的症状被重型肝炎的严重症状所掩盖,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且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结论只有对相应患者尽早做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并反复复查,才能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齐蕾  谢友好 《安庆医学》2000,21(5):226-227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1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48例重型肝炎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5例重型病毒肝炎中56.47%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其死亡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 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有关临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以 5 1例死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为基础 ,对临床诊断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临终前各项生化指标中以凝血酶原活动度诊断价值较大 ,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次 ,白蛋白、白球蛋白比例、γ 球蛋白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以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作为诊断重型肝炎的必备条件 ,对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符合率 ,对慢性重型肝炎有2 5 % (5 / 2 0 )的漏诊率 ,并使 3 3 .3 % (7/ 2 1)非重型肝炎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结论 :应对病毒性肝炎重型化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调整。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韶光  吴静黎 《广东医学》1997,18(3):204-205
急性胰腺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并发症,对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及预后影响较大,有关的报道较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6例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为1991-1995年住院病人,占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的0.3%。6例均为男性,年龄36-58岁,6例人院诊断分别为:HCV急性感染所致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急性黄疽型戊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3例。l.2临床表现】.2.l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时间:l例亚急性重症肝炎于起病后22天,黄殖出现后17天;2例急性黄疽型肝炎分别发生于起病后第10天、第11天,黄疽出现后第6天、第9天。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现慢…  相似文献   

11.
杨春林 《吉林医学》2010,31(12):1666-166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分析。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确诊的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8.14%,治愈10例,好转21例,自动出院3例,病死52例。结论:及时诊断、治疗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并发性反应的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a)在重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36例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同时与测得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a)做了对照分析.结果96例重型肝炎中Pa≤40%的90例,占93.7%,Pa>40%仅6例,占6.3%;而重型CAH者36例中,Pa≤40%的3例,占8.3%,Pa>40%的33例,占91.7%,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Pa可间接反应肝细胞坏死程度,对鉴别重型肝炎和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动态观察Pa的变化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水平正常患者的病死率79.24%,AFP(25-400)μg/L患者病死率45.84%...  相似文献   

14.
129例肝炎并发低血糖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炎并发低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例重型肝炎、65例慢性肝炎、38例急性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显著低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空腹血糖,重型肝炎患者血糖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低血糖是肝炎肝功能衰竭表现之一,严重低血糖可导致病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感染率高,其中胆道感染较为常见,易被漏诊,预后差.现就3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胆道感染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其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的关系 ,对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系本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 6 9例重型肝炎患者 ,36例合并MOF ,男 34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39.3岁 ,均符合《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1]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急重肝 ) 4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亚重肝 ) 2 2例 ,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 10例。 36例HBV标志物均阳性。1.2 重型肝炎并发MOF的诊断标准 重肝并发MOF的诊断标准主要参照文献[2 ] ,并…  相似文献   

17.
王芝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38-4139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人群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状况及不同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对肝炎患者病情与预后影响。方法: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抗HAV-IgM、HBV-M、HCV-IgM、IgG等均采用ELISA法。结果:302例病毒性肝炎,单纯HAV感染43例,单纯HBV197例,HCV感染21例,HEV3例,HBV合并HAV感染24例,HBV合并HCV混合感染8例,HAV合并HCV感染3例,HBV-HDV重叠感染1例,HAV-HBV和HCV混合感染2例。结论:年龄21岁~69岁,男性221例,女性81例,HB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病毒性肝炎占所有肝炎总数77.1%(233例),重型肝炎占18.91%,慢性肝炎占45.03%,急性肝炎占36.09%,重型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均远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者。这说明病毒感染类型对肝炎的发展及预后有很大关系,混合感染是慢性肝病患者发展成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并进行预后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消化科和传染病科接受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治疗措施并观察预后。结果;40例患者中,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为62.5%;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仅为7.5%,而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则比较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HBV感染;死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对重型病毒性肝炎应及时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卓科 《中外健康文摘》2012,(30):261-262
目的确定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分类、临床分型和防治途径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小儿病毒型肝炎患者进行资料调查分析结果98例小儿病毒性肝炎50例为中急性肝炎,占51.02%,;重型肝炎有8例,占8.1%;慢性肝炎患者36例,占36.7%;肝硬化4例占4%.结论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普及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注意饮食卫生,降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5年 11月~ 1999年 12月 4年间我科收治的 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 48例重型肝炎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5 6 5 %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其中以胃肠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最为常见 ,发生率分别为 83 3%、 6 0 4%、 37 5 %、35 4% ,并随着脏器功能衰竭数目的增加 ,其死亡率随之增加。另外 ,发生功能衰竭或不全的脏器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有密切的相关性 ,急重肝多见肝性脑病 ;亚重肝多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 ;慢重肝多见胃肠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感染、肝性脑病。结论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