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H(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长沙地区汉族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长沙地区汉族260例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各130例)、20个脑卒中家系的成员(脑梗死组10个家系,142例成员,其中患病组25例;脑出血组10个家系,122例成员,其中患病组21例)、10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H基因7号外显子G817T(Leu247Val)多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抗磷脂抗体(APA)水平。结果 在脑梗死组,G817T(Leu247Val)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0.338)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有家族史的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0.370)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APA阳性脑梗死组G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PA阴性脑梗死组(P<0.01,P<0.05),T等位基因频率(0.439)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1)。以脑梗死为主的家系中患病组与未患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0.404,0.3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20,P<0.05),未患病组G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oH基因G817T(Leu247Val)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结论 长沙地区汉族人apoH基因G817T(Leu247Val)多态基因频率分布具有脑卒中家族聚集性。G817T(Leu247Val)多态GT基因型和T等位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湖南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G12669A、C7673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别检测13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的apoB基因G12669A、C7673T多态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湖南长沙地区汉族人群存在apoB基因G12669A、C7673T多态性,脑梗死组中apoB基因G12669A、C7673T多态等位基因频率G/A为0.904/0.096,C/T为0.881/0.119,在正常对照G/A为0.955/0.045,C/T为0.960/0.040;脑梗死组apoB基因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及C7673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apoB G12669A多态A等位基因可能是湖南长沙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r2C111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地区汉族癫痫患者3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癫痫患者按好发时间分为觉醒癫痫组、不定期癫痫组、睡眠癫痫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Per2基因C111G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Per2基因C111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87.0%、CG型13.0%、GG型0.0%,等位基因C和G频率分别为93.5%和6.5%。癫痫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癫痫亚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2基因C111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无关。  相似文献   

4.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单体型与散发性Alzheimer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G196A、C270T、G11757C和G712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单体型频率与散发性Alzheimer病(sA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6例sAD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者BDNFG196A、C270T、G11757C和G712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SHEsis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单体型分析。结果sAD组及健康对照组C270T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及4.5%,G712A位点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4%、91.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及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sAD组和健康对照组GTGA频率分别为0.5%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sA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汉族部分人群中IL-6基因-174C/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技术,检测118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1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IL-6基因-174C/G多态性位点频率,分析其基因型。结果脑梗死病例组与对照组IL-6-174G/C基因型全部为GG基因型,均未观察到CG和GG基因型存在。结论唐山地区汉族部分人群中不存在IL-6-174G/C基因多态性,-174位点的变异可能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没有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载脂蛋白D基因(apolipoprotein D gene,ApoD)单核苷酸多态位点,探讨其与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直接测序筛查ApoD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两端内含子多态位点.选取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位点,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方法 ,研究256例SAD患者以及294名健康人的ApoD多态位点与SAD发病的关系.同时对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及构建的单体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poD第2号外显子存在T/C多态性(rs5952),第3号内含子(rs1568566)存在C/T多态性.ApoD rs5952 T/C和rs1568566 C/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SAD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rs5952C或rs1568566T等位基因分别增加SAD发病风险:校正后rs5952 χ2=9.282(P=0.002);rs1568566 χ2=5.072(P=0.024).进一步分析证实性别和ApoD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rs5952-rs1568566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 北方汉族人ApoD基因存在第2号外显子rs5952和第3号内含子rs1568566 2个多态位点;ApoD多态可增加SAD发病风险;携带rs5952T或rs1568566C单体型可能对SAD的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广西正常人群中轴索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growth inhibitor,Nogo)基因rs2919126C/T位点和rs7575107G/T位点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取多重单碱基延伸法(SNa Pshot)与DNA测序法对323例广西人群的Nogo基因rs2919126C/T位点和rs7575107G/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及组间分布差异。结果 rs2919126C/T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6.5%、33.4%、60.1%,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的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公布的欧洲和非洲人群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7575107G/T存在GG、G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5%、24.8%、72.7%,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的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洲人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go基因rs2919126C/T位点和rs7575107G/T位点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对研究在不同人群间Nogo基因多态性和疾病的相关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两民族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PLAU)基因6号外显子rs2227564位点C/T多态性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联。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制定的标准,选取诊断很可能是AD的患者209例(汉族98例,维吾尔族111例)及正常对照220名(汉族103名,维吾尔族117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两组PLAU基因6号外显子rs2227564位点C/T多态性。结果 AD组和对照组、维吾尔族、汉族PLAU基因6号外显子rs2227564位点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D组和对照组维、汉两民族间PLAU基因6号外显子rs2227564位点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中PLAU基因6号外显子rs2227564位点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未发现新疆维、汉两民族PLAU基因6号外显子rs2227564位点C/T多态性与AD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诱导协同刺激分子(ICOS)、CD28、CD24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83例确诊MS患者和11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3个基因扩增产物酶切多态性。结果ICOS-2394位点TT基因型频率M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7%和10.9%,P〈0.01),携带T等位基因可增加MS患病危险性(OR=3.482,P〈0.01);ICOS-2119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M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和15.5%,P〈0.05)。CD28-37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M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4 E2+226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MS组较对照组增多(分别为44.6%和33.2%,P〈0.05)。单倍体型关联分析显示CD24 E2+226T等位基因分别与ICOS-2394T及ICOS-2119C联合可明显增加MS患病危险性,CD28基因多态与ICOS基因多态构成的单体型在MS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汉族人群ICOS-2394C/T、ICOS-2119C/T及CD24E2+226C/T多态性与Ms发病相关,两基因可能均是MS的易患基因或与易患基因相连锁。CD28-372位点多态性与MS患病无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11例癫痫患者(分为睡眠癫痫组112例、觉醒癫痫组95例、不定期癫痫组104例)及30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受试者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湖南汉族人群Clock T3111C存在TT和TC基因型,在总人群中频率分布分别为86.09%(526/611)、13.91% (85/611),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93.04%(1137/1222)和6.96%(85/122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睡眠癫痫组、觉醒癫痫组、不定期癫痫组、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湖南汉族人群Clock T257G存在TT和TG基因型,在总人群中频率分布分别为85.92%(525/611)、14.08%( 86/611),等位基因T和G频率分别为92.96%(1136/1222)和7.04%(86/122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睡眠癫痫组、觉醒癫痫组、不定期癫痫组、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湖南汉族人群Clock T3111C和T257G近呈完全连锁不平衡.结论 Clock基因T3111C和T257G多态性与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睡眠癫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