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研究各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特点。方法 将93例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和经皮钕激光椎间盘汽化术介入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五个时段,对所有病例进行度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检测。同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程度的评定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分别以术后1个月、1年作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对所有病例的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特点。结果 经皮钕激光椎间盘汽化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两种方法,对解除神经受压、恢复神经功能的早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个月两者的优良率分别为71%和66%;术后1年经皮钕激光椎间盘汽化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66%)。经过两种治疗方法后.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潜伏期缩短,波幅延长,显示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经皮钕激光椎闻盘汽化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两种方法疗效确实、可靠。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相比,经皮钕激光椎间盘汽化术技术具有显效快、远期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80例,男118例,女62例,年龄在32~69岁,平均47岁,随访6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本方法一次成功率为98%,优良率90.5%,总有效率96.1%,腰椎间盘感染1例。结论:CT导向下双介入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30例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探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在2年中对30例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因治疗无效,症状未改善,予以手术摘除术.术中进行探察.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后症状均改善.但术中发现,髓核及后纵韧带钙化者18例,突出物较大者10例,髓核粘连4例,椎管狭窄者8例,神经根管狭窄者8例,脊柱退变不稳者3例.结论对于一些椎间盘突出后明显钙化,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明显狭窄者,或椎板及黄韧带增厚者而又同时伴有椎间盘突出者,或巨大型突出者,或个别腰椎不稳定者,均不宜行胶原酶治疗.  相似文献   

4.
苏寅  李荣 《中国骨伤》2005,18(12):740-74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除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化学溶核术和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已取得较好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从1998年10月以来将传统经皮切吸的减压区加以改进,结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设立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政  吴钢  黄秀生  吴良绍 《中国骨伤》2007,20(10):691-69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治疗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蛋白酶溶解髓核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的原因,进一步规范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对52例经胶原蛋白酶溶解法治疗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5岁)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微创手术开窗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并定期随访。结果: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48例腰腿痛合并麻木等症状完全缓解,4例残留肢体轻度麻木症状。按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4例。结论:适应证选择范围过宽、操作不当、定位不准是胶原酶溶解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椎间盘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对椎旁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轴位牵引下直腿抬高试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后路椎板切除加髓核摘除术、前路髓核摘除术、化学髓核溶解术和经皮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discectomy)。它们有各自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有许多[1~4],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是关键。 目前,国内尚无如何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的报导。国外报导也不多[14~16],而且多以放射学影象诊断为主。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纤维环内型、后纵韧带下非移动型、后纵韧带下移动型,游离块型突出。纤维环内型和后纵韧带下非移动型突出适合于经皮髓核摘除术,前路髓核摘除术和化学髓核溶解术,而后纵…  相似文献   

7.
开放手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溶核失败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开放手术观察分析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原因。方法 收集溶核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术中见45例硬膜外脂肪完全消失,43例髓核未见溶解,2例髓核溶解呈糊状但未被吸收,21例伴有侧隐窝狭窄,15例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20例黄韧带增厚,2例椎管骨性狭窄,14例突出物钙化。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间隙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粘连、椎管狭窄、突出物钙化等,不是溶核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要点和早期疗效。方法 在椎间盘镜直视下对5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突出髓核摘除术,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均在术后10天出院,平均随访9.3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96%,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CT检查显示突出椎间盘已摘除,脊髓及神经根已获得充分减压。结论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疼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化学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疼痛原因分析王鲁博汤华丰*⒇张佐伦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专家Susman〔1〕首次提出并证明胶原酶可以溶解术中切取的人体椎间盘组织。1981年首先报道了胶原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到目前为止,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行双间隙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 在应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为2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摘除术中,选择L4-5、L5S1,复合型椎间盘突出者52例(18.4%),采用同侧双切口入路或不同侧双切口入路对同侧或不同侧相邻的双间隙椎间盘突出者做髓核摘除术。结果 接受本手术入路治疗的52例复合型椎间盘突出症者,其建立工作通道的成功率为100%、行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优良率为96.1%。结论 以同侧或不同侧作双切口入路在椎间盘镜下作相邻双间隙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合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附3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日趋增高,治疗中央型间盘突出以手术为主,传统术式是全椎板切除,经硬膜囊内(或牵开硬膜囊)摘除突出变性的间盘组织,手术破坏了脊柱后柱,增加了脊柱的不稳定性,以致后期腰椎不稳,再次出现腰腿疼症状.随着微创技术引入脊柱外科,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应用避免了后期脊柱不稳的发生,我院2001年初开展此技术,治疗中央型间盘突出38例,取得满意效果,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方法:对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前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分析。根据分析效果。方法:对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前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MED置入和操作。清除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内卡压因素。结果:本组45例。47个椎间盘,术前进行区域定位分析;层面:Ⅰ层面:30个,Ⅰ-Ⅲ层面:15个;Ⅰ-Ⅱ-Ⅲ层面;2个;区:1-2区:41个;2-3区;2个;2-1-2区;3个;1-2-3区:1个:域:b域:P44个;c域:3个。疗效评估分三次进行;第一次评估,优:37例,良:8例,差:0例,第二次评估。优:41例,良:3例,差:1例。第三次评估。优:43例。良:1例,差:1例。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域定位分析。对提高MED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发热特点及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3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注射胶原酶溶解术的治疗情况 ,按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 ,A组 2 50例 ,B组 1 2 8例。结果 A组仅有 2例轻微发热 (37 3℃ ) ;B组有 2 4例发热 (37 4~ 40 5℃ ) ,占同期病例的 1 8 75 %。发热间隔时间短 (3~ 32h) ,发热程度与时间间隔呈反比 ,伴随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对症处理迅速降温。结论 注射胶原酶溶盘术后可发生程度不等的发热 ,预后较好。发热与胶原酶批号有关 ,原因可能为药物热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in clinic. METHODS: A total of 180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ere evaluated by CT on the fifth day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Meanwhile, CT value was measured in the determined level and region.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CT value of the central and posterior determined point of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P<0.01), but CT value of the anterior determined point was different insignificantly.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together were 83%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is achieved through reduction of lumbar intradiscal press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探讨椎间盘退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联合应用内毒素与激素的方法制备典型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模型,并通过终板微血栓染色证实;对照组为阴性空白对照,不给予任何药物干扰,仅标准饲料喂养.3个月后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椎间盘的水含量、生化成分含量和组织形态学,从而评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结果 终板微血栓染色证实实验组成功构建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模型,3个月后实验组动物椎间盘水含量、生物化学成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椎间盘切片染色可见椎间盘退变的表现.结论 椎体终板下微循环障碍可直接导致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营养供给障碍是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收治小儿颈椎间盘钙化症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平均8.9岁。临床表现为预部疼痛,活动受限.头颈歪斜和脊髓神经受压症状和体征;颈椎间盘钙化均为单发,颈(3-4)1例,颈(4-5)3例,颈(5-6)2例.颈7-胸11例。钙化灶呈球形、椭圆形、蝌蚪状、或烛泪样向后突出压迫脊髓。3例曾被误诊。1例因外院手术失误而遗留鹅颈畸形,其余6例以颈托固定等保守疗法均痊愈。随访6~18月无复发。讨论:小儿椎间盘钙化症发病率低、病因不得,多见于5-10岁的小儿,无性别差异.多在颈椎,钙化可消失;分为消退型、潜伏型、静止型。除少数因脊髓受压需手术外.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  相似文献   

18.
黎作旭  张世民 《中国骨伤》2004,17(11):692-693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cervical incervertebral dise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是一种少见的疾病。1924年Baron首先报道本病.国内1982年至今陆续报道,迄今仅百余例。作者经治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5例.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的血管浸润现象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退变腰椎间盘的血管浸润现象。方法:对57例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及39个(13例)正常椎间盘组织做了组织学观察。结果:破裂型突出的血管浸润率(72.0%)高于凸起型(18.8%);病程在一年以内的血管浸润率(51.2%)高于病程超过一年者(18.8%),患者年龄与血管浸润无直接关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病理类型不仅是形态学上的差异,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组织学基础,破裂型突出的较高血管浸润率很可能与其较严重的临床表现以及较明显的组织退变相关联。血管浸润主要出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或急性阶段,这不仅是该病变的一种伴随现象,很可能在椎间盘退变中起关键性的始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