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 ,是由于颈椎受到某种急性、慢性或反复轻微损伤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突出 ,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的症状[1] 。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患侧肢体麻木无力 ,严重者行走不稳、下肢痉挛性瘫痪。对症状严重、反复发作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采取手术治疗。本组病人经过手术治疗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此类病人的护理 ,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了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术的患者 2 5例 ,其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39~…  相似文献   

2.
射频结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合中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0例患者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颈椎间盘手术治疗,B组20例行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合中药治疗,以VAS评分差值判断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2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对比术前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均与手术病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颈前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优级: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13例.良好:运动功能明显改善3例.尚可:生活自理,运动功能部分受限1例.优良率 94.12%.结论 颈前入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对脊髓及神经根减压彻底,创伤小易操作,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5年 3月~ 2 0 0 1年 1 0月以颈 4结合颈 6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 ,与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法及颈 6神经阻滞相比较麻醉效果更好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例颈肩部手术患者 ,实验组1 0 0例 ,颈 4结合颈 6神经阻滞 ;对照组甲 5 0例 ,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 ;对照组乙 5 0例 ,颈 6阻滞。5~ 1 0岁 30例 ,1 0岁以上 1 70例 ,手术时间 1~ 3h ,最长为 5h。 2 0 0例患者手术部位分别为锁骨上血管瘤 ,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锁脱位伴骨折、锁骨骨折、胸锁关节脱位等。1 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头…  相似文献   

5.
PCB(platecagebone)是一种用于颈椎前路的钢板 -融合器系统 ,设计上结合了钢板固定与Cage固定的两者特点。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用PCB固定方法共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的颈椎病和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 16例 ,共 2 5节段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4 2~ 6 7岁 ,平均 6 3.5岁。因头颈部外伤、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9例 ,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颈椎病 7例。以突出节段数量分类 :单节段 8例 ,双节段 7例 ,3节段 1例。以临床表现分类 :神经根型 11例 ,表现为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进行治疗,同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60例,颈椎前路钢板19例,椎间融合器与钢板11例.结果86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5个月-6年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2个月;46(53.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并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综合疗效评定得分优良率为73.2%.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的患者可以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黄航  蒋广元  梁新强 《广西医学》2003,25(7):1250-1251
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脊柱外科的诊断以来 ,颈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少见 ,临床表现为急性、慢性颈脊髓和 (或 )神经根压迫症状。我科 1 994年开始经前路行颈椎间盘切除 1 2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 ,男 1 0例 ,女 2例。年龄32~ 6 1岁 ,平均 4 2 5岁。病程 1个月~ 2年 ,平均 4个月。1 2 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者伤后即可出现颈神经根或颈髓压迫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 6例的表现有单侧或双侧的上肢及手部放射性疼痛 ,麻木或无力 ,下肢步态不稳 ,其中有两例重者站立困难易跌倒 ,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6例慢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经颈前路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患者38例,对于压迫最严重的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对于次要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取自体髂骨植骨配合颈前路钢板作内固定.对患者术后进行JOA评分,进而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术前JOA评分为(8.91±0.62)分,术后1年JOA评分为(15.34±0.65)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4例,良22例,可2例,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4.74%.结论颈前路手术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较好,神经功能评分较高,效果明显,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高士杰  管蕊  李逦 《中外医疗》2010,29(6):150-150,152
目的总结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致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颈髓损伤34例,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尽可能做好适应性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护理及处理,指导饮食,加强康复训练。结果患者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手术后并发窒息2例,脑脊液漏2例,肺内感染1例,体温失调高热1例,均经适当处理而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尽早采用前路手术减压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颈髓损伤,配合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及观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以及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方法:对32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并椎间植骨融合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访平均26个月。结果:疗效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可靠,发病间隙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定位诊断,手术方法和病程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颈椎间盘突出常发生于颈部损伤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颈前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病变组织的切除与对椎管、神经根管或横突孔内的脊髓、脊神经根和椎动脉进行减压。本术式用于治疗各型颈椎综合征,占健康人群的20%。我科1996年6月~1997年7月共收治该类病人16例,术后效果满意。笔者对手术前后的护理、术中配合等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46~72岁。其中颈椎结核1例,肿瘤2例,颈椎骨折合并不全截瘫3例,颈椎骨折伴颈脊神经损伤2例,后纵韧带钙化2例,颈椎管狭窄4例,骨赘形成型2例。2 术前准备及护理  相似文献   

12.
我科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颈髓损伤 1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4 2岁。挥鞭样损伤 10例 ,过伸型损伤 6例。本组均为中央型脊髓损伤 ,3例为完全性瘫痪 ,13例为不全性瘫痪 ,12例为伤后急诊入院 ,4例为伤后 7~ 18d转入院。本组病例治疗前按FranKel分级为A级 3例 ,B级 6例 ,C级 7例。 7例行保守治疗 ,9例行手术作前路或后路减压。其中 8例在伤后 4h~ 6d手术 ,1例在伤后 16d手术 ,颈髓损伤并发椎间盘突出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自 1992年 10月至 1995年 5月开展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 ( PCD)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 2 1例 ,其中男 12例 ,女 9例 ,最大年龄 65岁 ,最小 31岁 ,平均 4 3岁。随访时间最长 2年 7个月 ,最短 5个月。总有效率 90 .5% ,优良率 60 .6%。我们认为 ,PCD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新方法 ,对单纯颈椎间盘脱出引起的颈椎病 ,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确诊,行微创颈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同时行减压及颈椎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随访28例,平均随访时间22.6月,观察病人的椎体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融合率、内植物并发症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未发生内植物并发症。采用Odom评定,优22例,良4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2.8%。结论微创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并使颈椎融合节段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提高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和维持术后椎体间高度,并能维持脊髓减压疗效。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 996年 1 0月至 1 998年 1 0月经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1 0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男 9例 ,女 1例。年龄 41~ 6 9岁 ,平均 5 0岁 ,其中以 41~ 49岁居多。致伤原因 :车祸伤 3例 ,重物打击伤 3例 ,扭伤 2例 ,推拿后 2例。损伤类型均属无骨折脱位型 ,全部病人合并四肢不全瘫。损伤至就诊时间 :3小时~ 3天 4例 ,5~ 7天 2例 ,>1个月 4例。脊髓损伤程度 根据脊髓功能评定法[1] (40分法 )。1 2 影像学检查 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左右斜位片。发现颈椎退变较局…  相似文献   

16.
颈椎间盘病变临床常见,通常情况下多采用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但是手术不可避免地造成脊柱丧失运动功能,导致邻近节段的载荷增加,活动过度,继而造成生物力学不稳定或退变加速.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保存椎体间的运动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由于假关节而再次手术的概率,以及避免邻近节段的继发性退变,但手术的配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2006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应用颈椎间盘置换技术治疗颈椎病5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性眩晕 2 8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4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 ,钩椎关节切除 8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10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4例。结果 :随访 1年~ 4年 6个月 ,优 11例 ,良 12例 ,可 4例 ,差 1例 ,优良率 82 1%。结论 :颈性眩晕由多因素引起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罡  刘挺  杨春冒  薛梅 《中外医疗》2008,27(26):46-46
探讨项后路开窗减压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行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结果 11例病人7例完全缓解疼痛,麻木,4例疼痛明显改善,仅轻度麻木,颈椎活动范围无降低,无明显颈椎不稳.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也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型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骨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颈脊髓受压型病人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5例颈脊髓受压型患者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颈前路减压30例,颈后路减压30例,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5例。按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患者均得到9个月至5年门诊或电话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者、退变性椎管狭窄者,选择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2个椎间盘突出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较大脊髓前后受压者,可选择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20.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5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或置入PCB系统。结果 54例中29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7个月,根据综合疗效评定(40分法)治疗效果,优10例,良15例,进步4例,总优良率为86%。结论 有明显的症状体征或仅有轻微体征或虽无体征、经保守治疗3个月不见改善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宜行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