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于胃癌手术后改变了正常的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本文总结25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癌及各种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弛缓症。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是腹部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近年我院共收治胆道术后胃瘫2例,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3例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功能性残胃无力症”、“术后次早期暂时性梗阻”、“残胃排空延迟症”、“胃瘫”等 ,是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现将我院 1 992~ 2 0 0 0年施行胃癌根治术 345例 ,共发生胃瘫 1 3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2 4 5例 ,女 1 0 0例 ;年龄 2 1~ 81岁 ,平均 54岁。其中胃窦癌 2 1 8例 ,胃小弯癌 1 4 4例 ,胃体癌 3例 ,均行胃癌根治术。本组发生胃瘫 1 3例 ,其中胃窦癌 1 0例 ,胃小弯癌 3例 ;男性 1 1例 ,女 2例。 1 3例胃瘫中 ,1例术后 32天恢复胃动力 ,2…  相似文献   

4.
于建勋  陈永胜 《河北医药》1999,21(6):465-466
随着消化道内镜及X线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人们对胃肠道疾病的形态学改变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亦有很大帮助。近年来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动力研究较多,而在胃部疾病的同时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则少见。为了探讨胃部疾病合并胃动力障碍的关系,我们对211例经内镜确诊后胃部疾病病人行胃动力检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人来源 本组病例均来自本院消化科门诊病人,有消化不良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分成3个组,即浅表性胃炎组151例,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各30例。12 临床资料 男性108例,女性10…  相似文献   

5.
高须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87-1488
胃动力障碍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轻瘫、术后胃轻瘫、特发性胃轻瘫、神经性厌食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上消化道多种症状为主的综合征,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异常,和(或)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有关[1]。胃动力促进剂能加强胃肠道收缩和刺激胃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胃动力促进剂的临床应用使有胃动力功能紊乱的患者得到较为合理的治疗。常用的胃动力促进剂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各药的药理作用不同,临床疗效各异。1苯甲酰胺类…  相似文献   

6.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术后近期并发症.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手术共550例,其中并发FDGE 13例,12例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获得治愈,l例行剖腹探查后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又称"胃瘫"、"功能性残胃无力症"、"残胃排空延迟症",是指不伴有机械性梗阻因素残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各类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412例,术后并发残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淮安市楚州区车桥中心卫生院自1989年至今在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的13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采取积极保守治疗,如理疗、有效的胃肠减压、胃动力药及支持治疗等,基本可以恢复而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9.
陈刚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138-139
比较胃动力治疗仪、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莫沙必利组60例,胃动力治疗仪60例观察2组患者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2组症状均有消失或改善结论胃动力治疗仪、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相似,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我院2002年1月至010年2月行胃癌根治术402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  相似文献   

11.
在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和13例健康人,进行了胃电描记和胃窦测压,探讨体表胃电图(EGG)的振幅与胃动力间的相关性。记录空腹胃动力3.5小时,餐后胃动力1.5小时,于移行运动复合波(MMC)的每一期及餐后记录EGG。在8例FD患者,于MMC的Ⅰ期静滴红霉素200mg,滴速为6.6mg/min,滴注期间记录EGG。结果表明;空腹胃电振幅在MMC的Ⅲ期最高,Ⅰ期最低(P<0.01);在静滴红霉素期间,胃窦收缩的频率、强度、动力指数(MI)和胃电振幅均较静滴前显著增加(P<0.01);在7例FD,餐后胃窦MI低于正常;在9例FD,餐后MI正常;餐后胃电振幅在动力减低的FD患者显著低于动力正常的FD(P<0.01)。结论:胃电振幅与胃平滑肌机械收缩有关,高电振幅伴随强收缩活动,胃电振幅有可能成为反映胃动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珊  陈泽贵 《云南医药》1997,18(2):101-1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变化余珊*张朝瑞*李永昆*陈泽贵**杨桦**王旭*秦青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临床极为常见。多表现为上腹饱胀、早饱、恶心、呕吐,腹部弥漫性烧灼痛等。目前FD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但多数研究支持FD与胃动力障碍有关。我们对1...  相似文献   

13.
朱萱 《河北医药》2001,23(1):25-26
目的:探讨西沙必利(普利博思)改善异常胃动力的机制。方法:应用WDL-2000型胃动力疾病诊疗仪对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作普瑞博思治疗两周前后的胃动力检测。结果:FD患者经西沙必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异常的胃运动频率趋于正常(P<0.01),但胃运动的收缩强度(收缩幅度)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西沙必利促胃动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整胃运动频率上。  相似文献   

14.
9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手术后。本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9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5—2004年施行的235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5.1,均发生于术后3—13天。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出院,均于31天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孙茂科 《安徽医药》2006,10(7):523-52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2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4.5%。其中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吻合、残胃空肠ROUX-Y式吻合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毕-Ⅰ式吻合发生率无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多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其中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协调性受到破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孙海湘  孙强  李晓东 《天津医药》2004,32(4):204-204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亦称胃瘫(gastroparalysis),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近年来文献屡有报道。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6月共行胃大部切除术236例,发生FDGE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尚波  徐毅  袁仁义 《贵州医药》2003,27(9):809-809
胃手术后胃无力症是指各种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机械性梗阻因素的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排空延迟综合征。它是胃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3年5月至2 0 0 3年2月共发生此症1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38~6 5岁,平均年龄5 2岁。其中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并大出血1例,胃癌3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BⅠ式吻合4例,BⅡ式吻合4例;胃癌根治术(D2 )BⅠ式吻合1例,BⅡ式吻合2例。1 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出现症状多发生于术后5~10d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临床特点、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及其措施。结果 23例患者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功能性排空障碍,保守处理3~8周后均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为非机械性梗阻,常规措施能明确诊断,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症状大多能缓解,切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术后胃瘫是指各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不仅发生于胃肠道手术,也可见于胸部、胰腺及胆道手术后,总体来说相对少见,但在涉胃手术后则是相对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手术后胃瘫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又称为胃排空延迟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报道也愈来愈多,但仍时有误诊、误治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