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威海市HCV感染情况,探讨其传播途径,于1995年收集了威海地区不同人群2960份标本,检测血清抗HCV,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①健康人群200例取自本市4处医院健康体检标本(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55岁).②献血员584例,其中抗HCV筛选前429例(男264例,女165例),抗HCV筛选后献血员188例(男99例,女89例).③病毒性肝炎患者1643例,取自住院病人(男846例,女797例,年龄16~65岁).④4处医院的医务人员100例(男30例,女70例,年龄20~54岁).⑤住院和门诊丙型肝炎患者之配偶30例(男10例,女20例).③肝炎孕产妇310例,取自产科病人.各种肝炎的诊断均按1990年上海全国肝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2.
输血是感染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对献血员进行抗一HCVELISA法检测,较好地控制了输血后丙型肝炎的传染。但因“窗口期”、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等原因,血清学方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仍存在一定的漏检,因而可能会造成少数患者输血后感染HCV。为了解我市献血员中(抗-HCV阴性)隐匿性HCV感染状况,笔者采用FQ—PCR方法对2000例抗-HCV阴性献血员血液进行FQ—PCR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并观察了HCV RNA从血清中清除与基因型的相互关系。 126例日本患者(男91例,女35例)均有慢性肝炎的组织学证据。血清HCV RNA均阳性(PCR法),抗-HCV阳性率为98.6%。乙型肝炎标志:HBsAg均阴性,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5.2%和39.2%。所有患者抗-HIV阴性。根据血清学、生化以及组织学检查排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47岁)。ALT  相似文献   

4.
2864例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在临床急救及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其也可能引起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医疗纠纷[1]。我们对2864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源传播性疾病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Ⅰ/Ⅱ抗体(抗HIVⅠ/Ⅱ)及梅毒螺旋体,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院2003~2004年临床各科需输注全血、成分血的2864例患者。男1658例,女1206例。年龄8~92岁,平均年龄52·9岁。2试剂与仪器HBsAg试剂盒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抗HCV及抗HIV I/Ⅱ试剂盒均为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梅毒初筛(RPR)试剂盒为上海荣盛有限…  相似文献   

5.
输血和血制品是乙型肝炎(HB)、丙型肝炎(HC)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血源管理保证血液制品原料血浆的质量是预防HBV、HCV传播的重要措施,为此对1997年度定期来我所采浆站单采浆献血员进行了筛查,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定期预约到我所采浆站的献血员按卫生部颁布的1995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有关“单采浆献血员体检及化验标准”的规定,询问病史和体检后进行全血比重、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艾滋病病毒(HIV—1、HIV—2)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筛查.HBsAg、抗—HCV及抗HIV—1、抗HIV—2用酶免检测,试剂盒均为河南理利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梅毒TRUST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为了解献血员HCV感染情况,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修水县防疫站于1995年起开始对献血员进行抗一HCV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献血员绝大多数为当地农村妇女,20~50岁,多为30~40岁;献血时间1~17年,4~6年者占多数;上年检测HBsAg、抗一HBc、抗一HAV IgM均阴性,ALT正常;少数人在供全血的同时,还间断性地献过血浆.抗一HCV检测采用EIA法,诊断试剂盒为上海科华产品,操作步骤及结果判定按产品说明书进行.ALT用改良赖氏法,>25u为异常.  相似文献   

7.
输血等胃肠外途径是高危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方式.然而,有50%以上的散在性丙型肝炎,在流行病学上仍难以解释其传播途径.为此,作者选择30例抗-HCV阳性患者及其配偶,对异性性传播HCV的危险性作了研究.30例抗-HCV阳性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8岁(22~70岁).18例选自肝病科,其中1例接受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达半年余,9例为肝硬变.另12例选自某输血中心,其中2例为HIV阳性的血友病患者,10例为义务供血员.抗-HCV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源性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流行,我们对我院部分住院病人进行了HBsAg、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TRUST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为1996年12月~1998年7月在我院住院病人,共计2 138例,其中男1 021例,女1 117例,年龄2岁~70岁。凡申请输血者于输血前抽血3 ml进行HBsAg、抗-HCV、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输血引起HCV传播,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区HCV感染情况,遂对858名献血员进行了血清抗-HCV的检测,同期检测了264名健康检查者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来自本地区娄底、邵东、新化、双峰、涟源五县市的献血员,年龄20~45岁,其中男394人,女464人,对照组来自上述县市来院体检者,其年龄20~45岁,献血者和对照组均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SGPT正常.1.2方法:抽取受检者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量抗-HCV,试剂合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930410。2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血清HCV核心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27例用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32~65(平均50.6)岁,均有血清抗-HCV和HCV RNA,且HBsAg和抗-HIV阴性。重组IFN-α2a以9MU剂量每天肌注1次共2周,继以每周3次共22周。开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至少至治疗完成后24周。若(1)血清ALT浓度在治疗中恢复正常并在完成治疗后保持  相似文献   

11.
对于近期感染HIV、但尚未产生抗体的献血员,目前所用的筛选方法不能检出。为了评价输血在HIV 传播中的意义,本文作者对那些曾输入HIV 阴性献血员(后来发现HIV 阳性)血液成分的病人进行了调查。自1985年7月以来共检查了740211份血液,查看了53例后来证实阳性的献血员记录。50例受血者可能感染HIV,其中23例。死于基础疾患,15例不能随访,对其余12例受血者进行调查。这些病人(男8人,女4人,年龄19~75岁)分别在血液、胃肠,肾脏和外科病房输入了由12名献血员提供的血液。从输血后4~36个月开始检测HIV,结果12人中3人阳性。这3例抗HIV 阳性受血者,从输入阴性血液到发现原献血员HIV 阳性的时间间隔分别为14、17和25周,而9例抗HIV阴性受血者为12~49周。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为了解我县献血员丙肝病毒(HCV)感染状况,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对到赣榆县人民医院血库献血的全部献血员,采血,检测HBsAg(ELISA法)、  相似文献   

13.
经血或血制品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对职业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是杜绝HCV经血传播,保证血源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于1995年2月至10月对文成县2903名女献血员进行抗-HCV(EIA法)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输血后肝炎主要由丙肝病毒引起,用特异性 EIA 法检测抗—HCV,筛选供血(浆)员,以降低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率,倍受重视。我们检测了2298例献血(浆)员的抗—HCV、HBsAg 和 ALT,来了解宿县地区献血(浆)员的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其与 HBsAg、ALT 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从无输血史的慢性肝病、肝细胞癌和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也能检测到HCV,而且健康供血者的感染率是可变的,因此可以推测还存在着除直接输血以外的危险因素。作者通过研究无已知危险因素的抗-HCV阳性供血者的配偶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病毒标记物,以确定异性恋活动和家庭接触对HCV传播的作用。作者评估了86例供血者(男49例),其入选标准为抗-HCV阳性、HBsAg和抗-HIV阴性、无毒品成瘾史、有恒定的异性恋关系(8个月~40年)。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组1再分成亚组1a和1b。亚组1a 29例(男16例),为组织学证实或血清ALT值升高(>60IU/L)6个月以上的HCV相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92年7~10月间对不同人群的3328例血样作了抗-HCV和HBsAg的检测,结果发现农民献血员组抗-HCV阳性率达11.39%(234/2134),战士献血员273名全部阴性,临床病人为5.12%,健康查体者为0.7%,HBV及HCV重叠感染4组皆在0.5%以下,平均为0.18%。鉴于丙肝在我国已有局部流行,且抗-HCV携带率较高、具有传染性的现实,献血员应尽可能在丙肝低发区选择,且应作HBsAg及抗-HCV的筛选,减少输血后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也是散发性肝炎的常见原因,感染HCV后约10~25%的患者最终发生肝硬变。由于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应答率较低,因此作者选用熊去氧胆酸(UDCA)与IFN联用,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参加本研究的80例患者(男46例,女34例)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年龄18~70岁,ALT高出正常值上限1.5倍以上6月余,血清抗-HCV阳性,肝组织活检示慢性活动性肝炎,并排除了慢性失代偿性肝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28 165例拟输血或手术前患者上述四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 165例受检者总阳性3 422例,阳性率12.15%,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8.69%(2 447例)、1.31%(368例)、2.07%(583例)和0.09%(24例)。其中男性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36.64、28.95和4.82,均P<0.05)。四项感染指标均以<20岁组阳性率最低,HBsAg、抗HCV和抗HIV以20~39岁和4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抗TP以≥60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有助于了解其输血前及手术前主要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个体供血者HBV、HCV 感染状况,更好地控制病毒性肝炎的经血传播,我们于1996年对凌源市和喀左县的个体供血者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以供血超过1年的农民个体供血者为调查对象,年龄20~50岁.1.2 调查方法 按统一调查表登记,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检测HBsAg、抗—HBs和抗—HCV.1.3 试剂及检测方法 抗—HCV试剂由沈阳惠民医药试剂研究所提供;乙肝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实业公司提供.采用ELISA方法检测.2 结果与分析2.1 合计检测400名个体供血者,HBsAg阳性19例,占4.75%;抗-HBs阳性114例,占28.50%;HBV总感染率为33.25%(133例).抗—HCV阳性19例,占4.75%.2.2 检测供血5年以上者152人,HBsAg、抗—HBs和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例(5.92%)、46例(30.26%)和12例(7.89%);检测供血不足5年者248  相似文献   

20.
因献血、输血、母婴等途径传播而造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日益突出,其危害程度已超过乙型肝炎感染[1].根据WHO报告,全球每年至少300万~500万人感染HCV,而一旦感染,多数患者将终生携带.因此,寻找一种能在人群中广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能在高危人群、献血员、孕妇等体检中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抗体)筛查,且成本较低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