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n=60,PFNA内固定治疗)和InterTAN组(n=40,InterTAN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所有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髋伸屈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VAS均明显小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均P<0.05)。InterTAN组内固定和髋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FN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均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锁定钢板内固定(proximal femur locking plate,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6-08该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PFLP组,各55例。分别行PFNA和PFL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髋关节功能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FLP组比较,PFNA组切口长度较小,术中出血量和Hb丢失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与PFLP均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是PFNA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可明显缩小切口长度,减轻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PFP)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PFNA内固定治疗65例,LPFP内固定治疗8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所有病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LPF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LPFP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装置,但PFNA属于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理念,且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滑动加压技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行PFNA治疗的8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滑动加压技术,分为滑动加压组(n=46)与对照组(n=42)。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滑动加压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复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和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动加压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和12个月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滑动加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中应用滑动加压技术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可能对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并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其中31例使用PFNA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系统设计合理,各有优势。PFNA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InterTan抗旋转稳定及断端加压效果明显,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PFAN组应用PFAN内固定,DHS组应用DHS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A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FAN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略高于DHS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相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非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在术后1 个月、3个月、6个月、12 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在术后12个月时关节置换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稍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在术后早期能够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及更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 选取2002-5~2008-6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PFN内固定36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6.5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骨折类型及骨质疏松程度即Sirlgh指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及输血例数上明显多于PFN组(P<0.05).两者在负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85.2±12.8)分,与PF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前者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机器人辅助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昌县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43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骨科创伤机器人辅助PFNA内固定治疗组(机器人组,21例)和徒手行PFNA内固定组(徒手组,22例)。比较2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口导针穿刺次数、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机器人组透视次数、开口导针穿刺次数、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徒手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器人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为81.0%,徒手组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骨科创伤机器人辅助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在精准定位开口位置,减少开口导针穿刺次数、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提高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陈亮  彭树强  曹忠 《山东医药》2011,51(10):58-5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术后随访11~5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