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方法置入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其中顺粗隆间骨折27例、反粗隆间骨折6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按A0分型,A1型2例、A2型25例、A3型6例.术后根据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感染、延迟愈合、髋内翻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3周.按照黄公怡评定标准,本组疗效优29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便,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较早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股骨前弓角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髓内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探讨股骨前弓角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然后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民航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70岁以上年龄组和70岁以下年龄组,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股骨前弓角、股骨大粗隆顶点至股骨前弓角顶点的距离(顶尖距)及术后恢复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前弓角及Harris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尖距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股骨前弓角(7.71°±1.94°)大于男性股骨前弓角(6.41°±2.05°)(P<0.05),而男性顶尖距(184.65 cm±19.31 cm)大于女性顶尖距(176.50 cm±17.83 cm)(P<0.05),术后恢复Harris评分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股骨前弓角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生物力学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中股骨前弓角和顶尖距可作为重要参考以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按AO分型:A1型2例,A2型17例,A3型2例。合并糖尿病2例,心肺疾病6例。以骨折部位有四分之三区域骨小梁通过为愈合标准。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大于等于90分),较好5例(80~89分),良2例(70~79分),差2例(小于70分),总体优良率90.5%。无褥疮、下肢静脉血栓、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生物力学的发展及手术技术的完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包括保守治疗、外固定支架、髓外钉板系统、髓内钉、人工关节置换等,但各种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及疗效不尽相同,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其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随访6~12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髋关节Har is法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可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 结果 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 结论 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 结果 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 结论 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简单并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股骨头内的受力分析,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固定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9例。结果:19例均获3—1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Harris关节评分:优9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3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方法置入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其中顺粗隆间骨折27例、反粗隆间骨折6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按A0分型,A1型2例,A2型25例,A3型6例.术后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时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延迟愈合、髋内翻等并发症,骨折愈合较快,功能恢复良好.33例患者经过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3周,按照黄公怡评定标准:优29例,良4例,优良率100  相似文献   

1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亦是当今创伤骨科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认识的深入及手术固定材料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术内固定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式,现行的手术内固定治疗方式主要有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二者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髓内固定因微创和生物力学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内固定治疗方式。本文就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器械的设计、优缺点、临床应用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回 顾分析2002年~2004年以来对48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在“C”型臂X光透视机定位下,骨折闭合复 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结果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全部治愈,无骨 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发生。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的方法,手术创伤小,疗 效确切。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合并有心、脑、肺、肾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权 《医学信息》2019,(2):124-126
目的 分析PFNA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参照组患者予以DHS系统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PFNA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1.49%、87.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61.46±4.33)min、骨折愈合时间(10.86±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方法 共手术治疗31例,其中以改良Gamma钉固定8例,Richard’s钉固定23例,对两组手术治疗的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优良率Gamma钉组100%,Richard’s钉组82.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粉碎骨折的手术方式以Gamma钉治疗为宜,可以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的31例患者,男23例,女8例,年龄(46.4±15.7) 岁(21~73岁)。观察并记录股骨干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阻挡钉数量、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肢体短缩、髋关节HHS功能评分。对可能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1个月。对所有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阻挡钉数量和骨折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如损伤机制、手术时间等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两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阻挡钉数量(OR=2.845, 95% CI 2.164~3.741)和骨折类型(OR=3.388,95% CI 1.966~5.840)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阻挡钉数量少、股骨干粉碎型骨折是引起骨折不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Ⅱ型交锁髓内钉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疗效及优势。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8月,采用Ⅱ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28例,其中男96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44.5岁,术后随访行X光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失效、切口感染等不良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评分,优105例,良21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98%。结论 采用Ⅱ型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固定坚强,利于早期功能康复,骨折愈合率高,且并发症少,是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观察了3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另和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内针固定,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 。结果:(1)60%股骨有上、下2条滋养动脉,40%仅有1条上洋养动脉,其中上滚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分别位于股骨中、上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2)滚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其主干均位于腔后方并紧巾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旋入自锁髓内钉﹙旋入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对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7月~2011年7月5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旋入钉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旋入钉组30例,交锁髓内钉组24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手术并发症等的区别,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旋入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少于交锁髓内钉组。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交锁髓内钉组术后出现3例桡神经损伤病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后,患肢功能均完全恢复。1例伤口出现表面感染,予每日伤口碘伏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后,1月后伤口愈合。两组病例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结论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9岁,平均6.2岁。左侧4例,右侧3例。Seinsheimer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A型2例。7例患儿均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闭合复位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 周根据Beaty 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 本组7例患儿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置入弹性髓内钉,骨折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6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住院时间3~5 d ,平均4 d。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2周。术后4 周根据Beaty 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7例患儿均为满意。末次随访时按Flynn 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6 例,良1 例。结论 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便,闭合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高,内固定稳定且可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并可减少术者放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髓外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与髓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年龄80~95岁,髓外组56例,髓内组72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比较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FR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2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髓外组手术时间(77.8±8.4)min和显性失血量(154.4±45.3) m L大于髓内组(70.5±11.8) min和(123.2±32.1) mL(P0.001);髓外组总失血量(747.3±134.3) mL和隐性失血量(592.9±134.3) mL小于髓内组(906.8±143.6) mL和(783.6±141.3) m L(P0.001)。髓外组术后第1、3、5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髓内组(P0.05)。髓外组部分负重时间(9.59±2.04)周、完全负重时间(13.43±1.55)周大于髓内组(8.11±1.39)周和(11.99±1.48)周(P0.001);髓外组骨折愈合时间(14.30±1.53)周、FRS评分为(76.32±8.56)分,髓内组为(13.97±1.73)周和(76.75±8.96)分(P0.05)。髓外组出现8.9%肺部感染,3.6%因心、肺、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1.8%下肢深静脉血栓,5.4%螺钉切割,7.1%髋内翻;髓内组分别为12.5%、5.6%、1.4%、2.8%、4.2%(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髓外与髓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但髓外固定在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上有优势,若采用髓内固定应尽量避免远端扩髓,术后3 d应严密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准确评估隐性失血情况,及时纠正贫血状态,减少高龄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