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因其理法方药缜密、药少而精、药专力宏,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其中大多数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许多名老中医运用《伤寒论》中的方剂治疗大病、疑难病效若浮桴。甘草在《伤寒论》中运用极其广泛,书中所载112方(不计烧裈散与禹余粮丸),其中70方有甘草,书中原文398条,而含甘草的涉原文137条。《伤寒论》中的甘草运用规律可以指导当今临床甘草的运用。1《伤寒论》中甘草运用种类《伤寒论》70个方剂中配伍有甘草。除甘草汤和桔梗汤中用生甘草外,其余68个方剂中均用炙甘草。《伤寒论》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甘草汤中含生甘草一味药,桔梗汤含桔梗  相似文献   

2.
蜜炙,是以蜂蜜为辅料的一种炮制方法。此法早在《伤寒论》已有记载。如治疗阳病伤寒咽痛方:“甘草汤主之,甘草二两,蜜水炙……”。《本草纲目》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  相似文献   

3.
王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2):211-212
《伤寒论》中6次提到咽痛一症,其中列出了5首治疗的方剂: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伤寒论》咽痛方所主治之咽痛或因阴虚虚火上炎、或因风寒兼痰客于少阴,咽虽痛,但仅有或无轻微红肿疼痛.仲景所言咽痛以寒、虚为主,治疗以滋肾润肺、敛疮消肿、散寒通阳为主.后世,严用和、张介宾、张子和等众多医家对咽痛进行了专门论述.明代始设咽喉专科,清代郑梅涧之《重楼玉钥》、陈根儒所著《喉科要旨》,成为喉科学中的重要著作.现世所谓扁桃体发炎之咽痛与《伤寒论》之咽痛无论在症状、治法、方药方面都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4.
<正> 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中曰:“发汗过多,其人又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在大塜先生的《伤寒论》解说的《临床眼科》说,这个方药按《伤寒论》述说的症状服用是少有的,多是作为治疗突然心跳加快的药物。这个方加茯苓、大枣为芩桂甘枣汤;加茯苓、白术为苓桂术甘汤等,大都用于治疗心悸亢进。同时,根据中国的《伤寒论》讲义记载,这个条文为发汗过多而损伤心阳之症。在本方加味的方药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剂用于桂枝甘草汤证之损伤心阳而出现烦躁不安,心悸更加激烈者。病例一:某,58岁,女,消瘦,体质虚弱。在冬天,温暖室内仍需用被炉,如果突然把被炉拿掉,就加重心悸,坐立不安,如果不躺下就会更加痛苦。投与桂枝末0.6克、甘草末0.3克后,心跳遂渐渐平静,而且30分钟后,还能够干活。这样情况不是一次而是数次。什幺时候用桂枝甘草末都能收到又快又好的疗效。心悸发作时如不立即服药,不仅心悸更加厉害,还会发生呕吐。  相似文献   

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伤寒论》的主要方剂之一,叶天士拓展了该方的运用思路,该文通过学习、传承《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医案,分析总结出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经验规律,包括其病因病机、主症临床特点及用药化裁规律、临床应用效果,以备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虹 《天津中医药》2003,20(2):49-50
甘草性味甘平,通行十二经,其直接、间接功效颇多,是一味常用药,在《伤寒论》中甘草应用广泛,通过不同的配伍及用法,表现为不同的功用。文章仅就甘草在《伤寒论》的运用规律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临床主要用于心率失常、失眠、心血管神经症等治疗,运用该方治疗疾病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上的应用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的方剂简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下简称桂甘龙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阳虚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乏力、心胸憋  相似文献   

8.
<正>心悸是以患者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包括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心悸在《黄帝内经》中有"心中澹澹大动""心怵惕"等类似描述。《伤寒论》首次提出"心悸",并有"心动悸""心下悸"之称,以炙甘草汤、真武汤、桂枝甘草汤等。何庆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酷爱《伤寒论》,笃尊经方,疗效显著,常重剂起沉疴。笔者有幸跟随何师学习,观察其运用炙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了《伤寒论》中以咽痛为主症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猪肤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以及《温病条辨》中银翘马勃散证、普济消毒饮证、翘荷汤证等诸证的症状、病机和方药加减,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药物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发现《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相关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甘草相关的方剂及条文,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整理和研究《伤寒论》甘草方药量效关系的科学内涵。结果:从总述和分述的甘草方剂配伍量效群结构图中,能系统、全面、多层次地展示甘草的方药量效规律。结论: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群结构知识发现方法能够在已知的中医文献中挖掘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有价值的知识,为其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传承和拓展提供可鉴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有关治疗心悸的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并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心悸以人参、远志、甘草、茯神、当归等药物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人参-远志""茯神-人参""茯神-远志"等.聚类处方...  相似文献   

12.
桔梗汤治验     
铜鼓县中医院李明方报道: 《伤寒论》说:“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秸梗汤。”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故咽痛者之于少阴。如张某,男,27岁。因操劳  相似文献   

13.
心悸是指心中悸动、惕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黄帝内经》虽未明确提及心悸病名,但已认识到宗气外泄及感受邪气是其病因病机。至汉代,张机(字仲景)提出心悸病名,并于《伤寒论》中记载数十条关于心悸病证的条文。张机从病因病机、诊断鉴别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论治心悸,对心悸的认识较为完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斟酌《伤寒论》原文,不难发现张机立论心悸不过三者,或虚或饮或为误治。其因于“虚”者,立足于心之生理特点,“心主血”且“为阳脏而主通明”,心悸或由发汗不当、损伤阳气,或为心脾不足、气血亏虚,阳气与阴血的匮乏必然使得心无所主则见悸动不安;因于“饮”者,或为脾肾阳虚、水饮上犯,或为少阳受邪、三焦气化不利,邪气内舍于心,扰动心神,故使心悸而发;另有因于“误治”,或吐或下,易至津液耗伤,徒伤正气,而使邪气内陷,心神不守,悸动不安。据其病机的不同,张机组建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等宁心止悸方药,探其遣方用药规律亦有迹可循,一者桂枝甘草汤为温阳止悸基本架构;二者善用茯苓利水止悸。其组方不外乎从虚实两端立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方药所用极简,对后世心悸的治疗极具阐发意义。故文章...  相似文献   

14.
浅析《伤寒论》中生姜的应用特色和规律,进而总结出生姜主要功效为:配伍大枣、甘草调和营卫;配伍半夏、吴茱萸和胃降逆;辅助桂枝、麻黄辛散风寒;配伍茯苓、白术宣散水邪;配伍清酒、当归宣通阳气;配伍厚朴、橘皮开胃醒脾六大方面.临证处方可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甘草泻心汤药物组成不完全相同:《伤寒论》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炙甘草,是否载有人参尚不明确;《金匮要略》所载甘草泻心汤中的甘草为生甘草,方中明确载有人参.从原文出发,《伤寒论》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盛,用炙甘草补中和胃,且方中当有人参.《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为中焦湿热内蕴成...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112方中,运用甘草者70余方,可谓是《论》中应用次数最多的一味药物。甘草生用气平泻火,炙用气温补中。纵观《伤寒论》,甘草发挥功效的最大优势,在于巧妙恰当的配伍。一、强化药效强化药效是说某些药物与甘草配伍,其原来固有的功效增强了。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在与桂枝和芍药的配伍上。桂枝,《别录》称其主治心腹寒热冷痛,治头痛、腰痛、汗出。在《伤寒论》中,桂枝配甘草是桂枝的重要配伍结构之一。后世注家,在解释其配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乃方书之祖,其方中运用甘草与其他药物相比,频率最高而居首位,占全书112方的63%。但其用甘草绝不是滥用,具有很强的辨证论治特色,对指导临床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笔者从甘草的性味、功用、配对及相关的病因、病机,探讨《伤寒论》方用甘草的规律,以启迪读者。一、甘草的功用及其在《伤寒论》中位置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首为尊,通经暖胃除红肿,下气通关又壮筋。此乃对甘草性、味、功  相似文献   

18.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及《温病条辨》等中医学临床经典著作为指导,总结概括咽痛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取伤寒和温病论治咽痛的核心思维,综合运用多种辨证方法,浅析咽痛的中医治疗经验,并将咽痛这一症状的辨证治疗条理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和”字析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高申 《陕西中医》2009,30(7):856-858
通过整理《伤寒论》有关条文,总结《伤寒论》"和"的用法为:"和"指生理状态、治法、制剂方法及服药方法。指出《伤寒论》对"和"的贡献,方中多用甘草并创立和解剂,从而开启后世研究"和法"之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量效关系探讨《伤寒论》甘草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论》中含有甘草的条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甘草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含甘草方剂70首,其中2首(2.86%)含生甘草、68首(97.14%)含炙甘草。甘草的单次服用剂量与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和次数均密切相关(P0.01)。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甘草是否为主药与药味数关系密切(P=0.029)。含炙甘草方剂中炙甘草为非主药48首(73.85%),其单次服用剂量、药味数与炙甘草作为主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炙甘草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其用量与药味数存在一定规律,为主药时未发现与生姜、大枣、人参配伍。结论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伤寒论》中甘草剂量及其配伍灵活多变、功效广泛,剂量与药味数存在一定规律,可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