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伤寒论》应用大枣的象数思维。方法:分析总结《伤寒论》中大枣的应用实例,结合象数思维探讨仲景对大枣的应用规律。结果:仲景对大枣的应用在性味功能方面应用了象的思维,在配伍方面应用了数的思维。结论:虽然现代中医用药论治很少涉及象数,但是象数思维在古代中医经典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推阐仲景之旨而能变通于其间,从阐扬伤寒伤足不伤手、脾胃病证治法、从脾弱论阴黄、调护重脾胃四个方面对仲景脾胃学术思想进行了阐发。为后世认识《伤寒论》太阴经、阳明经病证与脾胃的关系,脾胃病证下法、温中法的使用,阴黄的辨治,疾病从脾胃调护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医家继承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供了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详细探讨了张仲景《伤寒论》辨治疾病的不同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体论治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梳理了《伤寒论》对于疾病的辨治方法。结果《伤寒论》不仅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历史先河,同时根据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中医指导思想,仲景在诊疗疾病中充分运用了辨病论治、辨体论治,并将三者相结合,真正彰显出中医学在治疗上的整体观念思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必须将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体论治三者相结合综合运用,形成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对于疾病的一体化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特点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奕梁 《光明中医》2004,19(2):27-28
《伤寒论》是东汉以前医学成就的总结 ,对后世中医各科有着深远的影响 ,也是现代中医教学的重点之一。但由于《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 ,内容博大精深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先论仲景文法 ,以助学者理解原文 ,再论仲景方药特色和发散思维 ,以期更好地掌握《伤寒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生在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课程时存在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尚未接受中医临床课程的辨治思维训练,而对于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比较完善,已经对现代西医诊治思维有了深入了解的客观学情。基于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西医诊治思维(疾病诊断、重症判断、生理病理、病程发展等)可以促进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内容的理解,增强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西医诊治思维能够加强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专业知识的掌握,以促进学生中医辨治思维的建立;能够加强对西医临床资料的运用,以提升中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6.
追古溯源谈痞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名症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方面对中医古籍论述痞满证作一总结,认为对痞满证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痞满辨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中医古籍对痞满辨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和家氏伤寒论》有关"脉"的条文检索、分类、整理、归纳,结合《脉经》及后世宋本《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的相关论述,对仲景脉法的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可传承性进行研究、探析和述评.系统整理仲景脉法及后世对脉法发挥之间的差异,用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发展观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仲景脉学,为防止中医脉学发展走向神秘...  相似文献   

8.
以半夏泻心汤为例,探析《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变法辨治思维,从病机、方药配伍、变法医案三个方面解析其中的变法辨治思维,以期揭示经方活用和《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刘岳 《江苏中医药》2016,48(11):4-7
在精准医学大潮来临之时,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们对于规范诊断、低毒高效的治疗手段的追求,以患者最佳获益为目标的个体化医疗将对中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伤寒论》运用六经辨证、体质辨证、方证辨证等独特的辨证体系,处处体现精准医学思维的内涵。虽然《伤寒论》的个体化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医学是有差异的,但是其个体化体系是完善的,疗效是确切的,相信在精准医学思维的指导下,充分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伤寒论》的医学体系将在新的医学革命中展现中医的魅力,为人类的健康贡献中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的脾胃理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治疗原则、方药运用及预防调护上对仲景著作中关于脾胃学说进行了论述,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具体条文进行阐释,深入探讨仲景的脾胃理论,为更加方便地运用于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仲景对脉学真正的贡献不只是在于书中所保留的各种详细脉诊法则与实例,而是承上启下地将中医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仲景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诊法简便准确的特点,虽然尚有三部诊脉法,但是在书中主要以寸口脉诊法为主,这为后世"独取寸口"的脉诊诊法奠定了主基调。其次,仲景之后的王叔和对于仲景的《伤寒论》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王叔和在整理过程中必然对于《伤寒论》特色—脉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叔和的《脉经》也引用了很多《伤寒论·平脉法》和《伤寒论·辨脉法》的内容,仲景脉法对叔和脉法的影响亦是足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战略前移,预防思想研究已成为中医学术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伤寒论》作为一部医学理论与诊疗实践相结合的"法脉准绳",其最大特色是六经辨证思维,因此,若探究《伤寒论》的预防医学思想,必须了解仲景有关预防的辨证思维特色,从而挖掘出六经辨证预防观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药物组成相似的方剂可归纳为类方,如桂枝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等.而桂枝汤作为仲景第一方,《伤寒论》原文论述时笔墨较重,临床应用也颇为广泛.本文通过分析桂枝汤类方的药物加减、药量变化及所治证候,阐述张仲景辨病、辨脉、辨证"三辨一体"和"证变、法变、方变"的临证辨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炳凡研究员主张病、证、症、脾胃相结合的临证思维,与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临证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刘老"首重脾胃"的思想与《伤寒论》对其的影响,《伤寒论》与刘老的病、证、症结合思维,病、证、症、脾胃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举例3个层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从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辨证论治原则、抓主要矛盾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预防思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十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说明在当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需要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经典方法。注重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把握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和原则。  相似文献   

16.
潘澄濂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其学术观点对于当今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他对六经辨治的领悟,对仲景论治经验的临床应用与发挥,介绍其在《伤寒论》研究领域的建树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李小会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11-2113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辨治颇详。总结《伤寒论》中辨小便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并归纳整理仲景治疗小便不利的治法为通阳化气利水、清热利湿、育阴利水、温阳利水、疏利三焦、疏肝理气六法,阐述其代表方、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伤寒论》方证的归纳分析与整理,从脏腑表里辨病位、寒热虚实辨病性、证候演变辨病势、脉证合参辨预后,这4个方面来探析仲景辨证的量化思维,理解其所蕴含的辨证论治的精准化和规范化内涵,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摄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恪 《中医药学刊》2002,20(5):661-662
从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辨证论治原则,抓主要矛盾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预防思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十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说明在当今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需要研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强调应改变传统的学习经典方法。注重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把握仲景学说的精神实质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黄疸是《中医内科学》中重要一节,也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过从病因病机、证治分型、治疗原则等方面比较《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在治疗黄疸上的异同点,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将《伤寒论》身黄辨治条文引入黄疸教学,扩展和加深学生对黄疸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