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近期开闸,河南南阳这座万年水都名声鹊起,一时间举国上下观水、品水、玩水、戏水、唱水、写水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平民百姓等纷至踏来。南阳水源十分丰富,一是来自于天上雨水,古时农业谚语所云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讲的就是南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南阳气象部门统计,南阳年降雨量平均在800mm左右;二是南阳拥有大小数万眼山泉,使得这里  相似文献   

2.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张仲景对补法的运用炉火纯青,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多次论及补法之运用,为后世医家运用补法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仲景补法之运用可概括为清补与温补、峻补与缓补、通补与涩补、间补与正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范春 《国医论坛》2004,19(1):7-9
食疗 ,即饮食疗养的简称 ,是利用不同的食物来影响整个机体的功能 ,使其获得健康或治愈疾病的一种手段或措施 [1 ]。中医食疗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富的内容 ,早在商汤时代伊尹撰写的《汤液经法》即是一部用汤液醪醴防治疾病的方书专著。《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3,(12):2045-2049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附子非常广泛,处处注意保护人体阳气,是自《神农本草经》之后,临床上广泛而又大剂量应用附子第一人。附子在汤剂中,张仲景用量比较大,而在散剂、丸剂中,所占总药比例是很小的。在讲究服法的同时,还讲究应用策略,比如:回阳救逆急用生用,热病救逆善用敢用,应用剂量因人而异,煎服方法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5.
王春霞 《光明中医》2011,26(4):651-65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失眠又称为"不得眠"、"不得卧"。通篇有多处亦论述到了失眠,多是作为其他病症的兼症出现的,虽然还未将失眠作为一类单独的疾病进行论述,但张仲景在病因病机及方药方面已经对失眠有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病因病机大体包括:热邪内扰、心血不足、心肺阴虚、心肾不交、  相似文献   

6.
温法是治疗寒证的基本原则,为“八法”之一,在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也有体现,至今仍指导临床,笔者就学习所得归纳分述如下:1温阳固脱1.1固阳救逆  相似文献   

7.
<正> 常即普遍性,变即特殊性,《伤寒杂病论》内容尽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总不外常与变。因此说,常变观是仲景辨证论治的精髓。现仅《伤寒杂病论》中有常变观的学术观点探析如下。证候的常与变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于公元二世纪初著《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以及方药配伍变化运用等贡献,都具有举世公认的定论。然仲景之功,宏伟无边。笔者每读仲景书一次,辄有新的受益与启迪,发现仲景在优生学方面亦堪称上溯历代之精华,下开后世之先河。兹就《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中关于优生的学术思想探析如下。一、改善母亲体质,以育优质胎儿中国古代对优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史记》、《列女传》、《黄帝内经》乃至更早些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事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史书无传,本文考证认为张仲景约生于公无160年,卒于公元318年前后,终年58岁左右。他少时从文,听何颙之建议而改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学成后正确诊断了王仲宣的麻风病,并指出其预后。因伤于伤寒热病侵夺病家性命及世人不留心医药,于公元205年至217年间,以十二年之努力研究伤寒,并著成《伤寒杂病论》。公元217年举为孝廉,后任长沙太守,开设过坐堂门诊,不久逝世于任上。  相似文献   

10.
高小莲 《国医论坛》2010,25(6):11-11
<正>《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据统计含有大黄的方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达89次。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匠心独具,《本草思辨录》说:"夫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兹分析如下,敬希贤达指正。1通便秘导瘀血必资大黄大黄在《神农本草经》中载:"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性禀直遂,长于下通,在通秘结时,张仲景必资大黄。如大小承气汤中,与行气开郁的枳实、厚朴配伍则入阳明气分  相似文献   

11.
王茂松 《四川中医》1999,17(11):9-10
汉代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来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全书立方二百八十一首,其中运用挂枝的方剂就有七十四首。由此而见,桂校是张仲景应用得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并以挂枝为主药组成的桂技场作为第一方。后世医家称桂技汤为群方之魁。本文是笔者学习了仲景之用,结合临床试作初步探讨。三件天对枝枝的应用笔者就仲景用挂校之加减法,以及对组成相似而有桂核取舍不同的相类处方的比较,概括列表,看仲景对挂技的临床应用(见表1、2)。综上所述,桂技在张仲景的处方中,有解肌和营,温助心阳、通阳利水、温经止痛以及平肾…  相似文献   

12.
李增华 《光明中医》2007,22(11):2-4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专书,书中理法方药俱备,在理论和临床上,对中医内、妇、外等学科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金平 《光明中医》2010,25(3):364-365
<正>学中医者多知李东垣之脾胃学说,不知在李氏之前早已有人在临床上具体运用护脾胃的法则。此系何人《伤寒杂病论》著者张仲景是也。兹对此略作阐述于下。1寓护于防严禁发汗太过及滥施吐下《金匮要略》开篇就提出"上工治未病"。接着举  相似文献   

14.
赵玉华  王寅 《河南中医》2011,31(3):211-212
在<伤寒杂病论>中,顾护中气思想贯穿了始终,中气思想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传变和预后以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中,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治病时注意保护中气是防止痛邪传变、祛邪外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中医名著《伤寒杂病论》本为东汉张机(仲景)所撰,在中国医学史和历史上,久已定谳.但由于汉魏史书未为张机立传以及史书阙载等原因,以致在疑古考伪风气的影响下,对于《伤寒杂病论》本为张仲景所撰,又成疑案,时有异说,见诸报刊,不免使人迷惑不解.因此,笔者不揣谫陋,对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历史,略做简要考察辨正.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继承和发挥《内经》的基本理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其著《伤寒杂病论》论治详尽,用药精当,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之典范。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就仲景小剂量用药经验列为9法析要于后,以期就正于同道。1小剂量发汗张仲景依据辨证论治原则,别虚实寒热轻重之不同,巧用小剂量汗剂以发汗祛邪。具体言之有三:一是轻解表里。  相似文献   

17.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难经》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伤寒杂病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对后世的发挥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治未病的源流、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三方面,对研究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的成果进行探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世恩 《河南中医》2012,32(9):1107-1109
张仲景作为医圣,亦善亦美,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破亦立。具体到医学领域,张仲景除了独创数百首神奇效验的经方之外,尚有六经论伤寒、脏腑辨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八法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医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20.
张永文  蔡辉  沈思钰 《河北中医》2010,32(2):270-272
东汉张仲景因“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卒病论集·原序》)。《伤寒杂病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伤寒论·序》),被后人尊为方书之祖,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兹参考相关史书文献,对于张仲景生平事迹及其《伤寒杂病论》方源进行考证,并提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