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进行了统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药物组。干预组60例,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镇痛;药物组60例,根据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药物。并将干预组与药物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非药物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疼痛有明显效果,对重度、极度疼痛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优于非药物干预组。结论正确、及时应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减轻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痛苦、提高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疼痛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腔内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腔内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目标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舒适度评分(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NRS评分、PSQI评分、舒适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经历、疼痛期望、疼痛对日常的影响、疼痛对情绪的影响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控制感知状态、疼痛控制教育感知状况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疼痛护理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管腔内治疗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睡眠质量、身体舒适度及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风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即在常规护理上加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是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组织血供减少引起的病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病截肢率、致残率高,大多数患者就医时已经发生间歇性跛行甚至静息痛,部分有经久不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在癌症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对160例不同程度癌痛病人进行了统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药物组。干预组80例,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镇痛;药物组80例,按三阶梯药物止痛;并将干预组采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与药物止痛结合,与药物组疗效对比。结果 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于轻、中度癌痛患者有明显效果,疼痛缓解有效率可达80%,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别;但对于重度疼痛,缓解效果不明显,疗效不如药物组;将非药物性护理干预与药物镇痛结合应用,可大大提高镇痛效果,有效率达95%。结论 正确、适时、及时应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病人痛苦、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文静 《天津护理》2007,15(4):246-24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主要侵犯的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下肢缺血、坏死等。临床上,根本治愈动脉硬化尚难以实现,外科实施动脉重建是当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措施。现就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罗玲玲  杨俊 《当代护士》2016,(10):174-176
目的将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对41例下肢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组患者的"住院须知"、"饮食知识"、"休息活动"、"用药知识"、"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得分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组(P0.05);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加强和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依从性、预后及疼痛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戒烟、戒酒依从性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在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疾病认知得分、服药依从性、预后、疼痛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认知水平和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缓解疼痛,改善患者预后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肢体疼痛减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患肢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的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0.
杨海兰  保燕  蔡学光 《全科护理》2011,(14):1224-1225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肢体疼痛减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患肢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积极的护理,可明显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疼痛。  相似文献   

1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吸烟、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迅速增长,ASO患病率急剧上升;该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问题。移动医疗是指以互联网、电子通信技术为关键支撑构建的网络化、数据化医疗服务平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医疗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之中。文章就国内外移动医疗在ASO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我国ASO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运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管狭窄与血管再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整体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32例2013-06—2014-06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本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介入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和全程、连续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张彦舫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85-1887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长球囊和药物支架等的应用明显改善了介入治疗的疗效,内膜下成形术以及多种新技术、新器械的问世,显著提高了长段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TASC II分型、介入技术(包括穿刺入路的选择、闭塞段的开通、经导管溶栓、PTA、支架植入、内膜下成形术和机械性辅助技术等)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睡眠情况[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闭塞、狭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NRS、PSQI、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将5A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降低血管再闭塞、血管狭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睡眠情况,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到的十分不愉快的感觉。处理儿童疼痛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一领域被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结构、器官  相似文献   

17.
总结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治疗中密切配合医生穿刺操作,做好病情监护;治疗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做好交接工作,并妥善处理各种器械。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腰交感神经调制治疗,术后患者自觉腰背部以下及双下肢由凉、冷变温暖,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个月,8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再次出现间隙性跛行伴疼痛但无新发静息痛,2例足趾坏疽者行截趾术。  相似文献   

18.
卞薇薇 《上海护理》2006,6(1):27-28
目的调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3例血管重建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观察组在原有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体护理干预和集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树立斗争策略、转化归因和应激管理等。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分析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alOcclusiveDiseaseofLowExtremity ,简称ASO)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闭塞 ,使下肢发生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破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随着国内饮食结构的改变 ,摄入含脂食物增多 ,人均寿命的延长及检查诊断技术的改进 ,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相似文献   

20.
臧晓鹭  桂文  姚艳霞 《护理研究》2014,(26):3279-3280
[目的]探讨运用加味四物汤熏洗法对改善老年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温水熏洗,治疗组给予加味四物汤熏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对两组自觉症状、彩色超声和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测下肢动脉流速、血流状态、踝肱指数(ABI)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熏洗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