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75例诊断为转换型癔症的患儿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儿童转换型癔症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针对诱因及患儿心理状态,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干预与安全教育,可以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增强患儿的心理素质,促进患儿的治愈,得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性格(hysterias),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出现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症状,可分为分离性和躯体形式障碍。以躯体障碍为主者,称为转换型癔症。随着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的提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  相似文献   

3.
<正> 癔症在儿童中少见。我科10年来共收治25例,且均为转换型癔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77年~1986年我科共收治转换型癔症25例,其中男5例,女20例。年岁最小者8岁,最大者14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4.
癔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癔症病人的系统护理。方法:对52例癔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癔症病人的护理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结论: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适应癔症的护理,必须从心理、社会、家庭等方面进行系统护理,才能达到病人全面康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 ,出现多种多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 ,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癔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可因心理因素急骤发病 ,但也可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及精心护理迅速康复。癔症多好发于成年女性。因此 ,根据癔症的特点 ,注意认真、准确的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 ,对迅速促进癔症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2 2例 ,男 6例 ,女 16例 ,年龄 17~ 34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癔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57例癔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癔症以女性为多,发病年龄多在16~45岁,文化较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生活事件刺激、癔症性格导致癔症的发作。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痊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发作期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可促进癔症治愈。  相似文献   

7.
周学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76-1076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格基础和起病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由于本病患者多数自知力完整,病情反复迁延。所以给癔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对12例癔症患者的治疗护理观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患有癔症的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患有癔症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5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与精心有效的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癔症患者进行完全有效的护理,可以加强其面对病症的信心,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癔症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时间、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或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缺乏持久的精神症状及相应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以精神症状为主者称为分离性癔症,以躯体障碍为主者称为转换型癔症。后者以转换性瘫痪、耳聋、失明、失音或肢体抽动等功能障碍为多见。在配合语言暗示基础上,本文作者采用电针治疗癔症转换性功能障碍,与药物治疗相对照,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癔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2例癔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癔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巩固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配合护理在急诊癔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癔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先给予急救干预,然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包括急救干预、心理护理、通气护理、针刺护理等在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当即回家16例,留观1d12例,留观2~4d5例,住院治疗2例;对照组当即回家2例,留观1d4例,留观2~4d21例,住院治疗8例;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配合护理急诊癔症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玉香 《中外医疗》2010,29(12):151-151
根据癔症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精神障碍和躯体机能障碍两大类。本文分析癔症的分类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探讨急诊癔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11月-2012年1月接诊的急诊癔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癔症患者均在24小时内病情趋于稳定.为了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除了对症处理外,急诊癔症患者更应注重患者的情绪和家属或陪同人员的情绪,以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儿童癔症32例护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111-1111,I0012
根据儿童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和暗示疗法,对32例癔症患儿进行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明显效果,提示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或影响下出现多种多样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症状。但是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基础。癔症多发于成年女性,但随着儿童生理与心理发育的提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症的报道日渐增多,通过对16例癔症患儿的观察护理、分析总结了儿童癔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冯宝珍 《中外医疗》2009,28(35):126-12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临床护理和愈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癔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到其患者的个性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耐心、细致、多元化的心理护理,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讨论癔症患者往往有其典型个性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更好的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暗示性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癔症患者分为研究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暗示性心理护理。结果住院半月后研究组BPRS、NORS评分明显降低,而GAS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能明显缓解癔症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儿童癔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和暗示疗法,对32例癔症患儿进行护理,对促进该病迅速康复有明显效果,提示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张玲  周刚柱 《吉林医学》2010,31(28):5027-5027
<正>癔症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其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常有癔症性人格基础,病程多反复迁延,自知力基本完善。常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发病,女性较多见[1]。本研究对在我院住院的26例首发转换性癔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宪琴  张程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30-730,647
癔症是由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等一类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近年来,有关儿童癔症的报道日渐增多,2006年以来我院收治儿童癔症28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