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斌  倪向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2):96-96,9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 ing proxim al hum erus p late,LPHP)对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术后1d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4~21个月,平均9个月,采用Neer功能评价标准,优15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优良率为95.5%。结论应用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BO原则;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效果。方法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1~68岁,根据Neer分型,Ⅱ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均愈合。Neer评分,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血供破坏少等优点,是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37例,平均随访7个月(5~12月)。结果:术后随访按Neer's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2例良5例,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应用AO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不稳定肱骨外科颈骨折,并发症少,是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l例.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8个月.优良11例(78.57%),可3例(21.43%).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1例。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平均愈合时间9周(4~12周)。按照Neer评分法疗效,优良率90.9%。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6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7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坏死、钢板螺钉断裂,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88.89%。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设计合理,固定强度高,不需过多剥离软组织,减少肩袖损伤和肱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Neer3部分、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6月,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8~73岁,平均52岁。根据Neer分型,3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13例。骨折复位后进行同种异体骨植入,通过骨折的大结节骨块下方进行骨折端植骨,锁定钢板螺钉固定。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8~1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8个月内全部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可4例,全组优良率87.5%。结论锁定钢板的螺钉锁扣于接骨板上,能够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及伴有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效果,同种异体骨移植能有效消除Neer3部分、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骨缺损,有利于骨折断的愈合和牢靠固定,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应用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6例.结果 31例均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 (61.3%),满意9例(29.0%),可2例(6.5%),差1例(3.2%),优良率达90.3%.结论 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2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有针对性的术后康复指导。结果随访6~1 8个月,Neer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2%以上。结论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及干骺端粉碎骨折的患者,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肱骨头血运,是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10月参与手术治疗Neer二、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年龄32~63岁的29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采用Neer骨折分类法:单纯Neer二部分骨折11例;单纯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4例;单纯Neer四部分骨折3例,合并前脱位1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11~38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7分(53~95分);优良率为65%(19/29),可为24%(7/29),差为11%(3/29)。笔者将X线片中肱骨头完全吸收、部分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二、三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73%,无差病例,肱骨头坏死发生率为16%;Neer四部分骨折、脱位优良率为51%,差为30%,肱骨头坏死率为70%。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成角稳定性,避免螺钉松动,保护局部血运,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中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军  王浩  焦宁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60-861
目的:研究采用有限切开复位AO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方法。方法:采用有限小切口切开复位,AO锁定接骨板固定,部分植骨或对开放骨折抗生素搅拌植骨填补骨缺损,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各类肱骨近端骨折86例,其中闭合骨折82例,开放骨折4例。结果:8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闭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10~20周);开放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10~24周),3例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半年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9%、100%,本组伤口无1例感染,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病例。术后肩关节功能按Neer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63例,良16例,可7例,优良率为91.86%,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有限切开复位,AO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简便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肩关节前内侧入路,采取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周~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按照Neer评分法评价疗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8%。结论应用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高度稳定、微创,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3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其术后疗效,骨折按AO分型,其中A型12例,B型15例,C型3例。结果:28例获得到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均定期复查X线,骨折均牢固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断裂、退钉及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4.
黄翕  廖红波  刘建忠  楼斌 《中外医疗》2013,32(11):21+23-21,23
目的评定锁定加压接骨板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资料45例,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呈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3)周,Neer评分评价:优3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3.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靠,愈合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生物力学优势及术后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为Ⅱ型32例、Ⅲ型26例、Ⅳ型7例;末次随访时,采集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并通过肩关节正位X线测定肱骨头高度丢失值,综合术后达到骨性愈合时间,来综合评定肩关节的功能恢复。结果:术后随访6-20月(平均11.8月),平均骨折骨性愈合时间(14.0±2.7)周;末次随访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为93.9%,肩关节X线示肱骨头高度丢失值为(1.4±1.0)mm,内固定物在位,无松动断裂。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通过囊外复位保护周围肩袖组织、内下支撑螺钉重建内侧支撑柱、缝合修复损伤肩袖及早期合理康复锻炼,可获得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经过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的方法,应用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按照Neer分类:其中Ⅱ型骨折18例,Ⅲ型骨折32例,Ⅳ型骨折10例。结果:采用Neer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观察组评分优25例,良3例,中2例,差0例;对照组评分优16例,良6例,中5例,差3例。结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国产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迅速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3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和规范的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降低了骨折凝肩或肩峰撞击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9年8月我科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51例,患者年龄60~83岁,平均65岁。骨折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18例,3部分骨折27例,4部分骨折6例。结果:51例均获随访,随诊5—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优34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92.2%。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较合适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宁生 《黑龙江医学》2010,34(7):510-511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其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岁(27~78岁)。按Neer分类:2部分骨折13例,3部分骨折16例,4部分骨折3例。结果所有病例骨折顺利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8.3周(6~14周)。术后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7.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微创、固定牢固、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特别是对老年骨质疏松者,更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AO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6例,按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6~12周),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法,16例患者中功能优9例、功能良5例以及功能中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锁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对骨及软组织血供影响小、有利于关节囊和肩袖修复、骨折愈合快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