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临床工作中所常见的重要疾病。其发病机理,经苏联医学家们的研究,建立了高血压病脑皮层关系的学说。确定了高血压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疾病。从而给本病治疗和预防方面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祖国医学记载有“肝气”、“肝风”、“中风”等一类的病症,根据其症状与高血压病极其类似,说明中医早有诊治高血压病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国宏  崔志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4-114,141
目的探讨社区疾病管理干预对高血压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00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疾病管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高血压病控制情况。结果社区疾病管理干预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善,血压控制水平及血压控制有效率高于干预前。结论社区疾病管理干预能够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我国中医学对高血压病很早就有较深刻的研究,并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本文最后比较分析了中医相对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疾病知晓水平的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高血压(下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已上升到27.2%,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病[1],其并发心脑血管病及其病死率亦很高,而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却非常低.近几年通过积极开展社区高血压病病人的群防群治和对病人进行科普宣传、讲解、健康教育等,使人们的保健意识有所增强.为此,我们设计了高血压病知识调查表,此项调查旨在揭示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其薄弱环节,有目的地加强健康教育,以增强疗效,预防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理论出自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体现了中医在预防及治疗疾病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明显优势。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高血压病的防治将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致残率以及发病率。“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具体体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未病先防;提前干预以防止高血压病的进展即有病早治;进行合理治疗以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即既病防变;进行综合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即瘥后防复。探究运用耳穴压籽、穴位针刺及贴敷、太极拳及中药内服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将高血压病防治的阵线前移,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优势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清SOD、MDA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病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疾病.为了探讨高血压病与自由基的关系,笔者对3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进行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艳 《当代医学》2011,17(7):28-29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整理归纳并加以论述探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如经常超过140/90毫米汞柱(18.7/12千帕)就是高血压,判定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要依据。高血压也可作为某种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如因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疾病等引发的高血压称为“症状性高血压”,也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须注意与高血压病区别。临床上有80%~90%的高血压是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它的主要临床症状除血压持续升高外,还有头痛、头晕、头涨、耳鸣、眼花、心慌、失眠等。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发病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越来越多,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那么,掌握一些有关高血压病的常识,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疾病,患病率高达10%~20%,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故医学界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尤为重视.许多资料显示,针灸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疗效,现将十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19,(8):1740-17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指导高血压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期服用降压宝系列方药的高血压病患者1 00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队列中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问卷调查,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OR=0.397,95%CI:0.223~0.705)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气虚质(OR=4.605,95%CI:1.987~10.672)、阴虚质(OR=2.667,95%CI:1.266 4~5.625)、阳虚质(OR=3.091,95%CI:1.159~8.241)、痰湿质(OR=2.984,95%CI:1.483~6.004)、血瘀质(OR=4.561,95%CI:1.767~11.774)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偏颇体质中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警惕这几种体质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防治,减少高血压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崔伟锋  韩颖萍  刘萧萧 《中医学报》2019,34(8):1740-17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改善高血压病患者预后,指导高血压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前期服用降压宝系列方药的高血压病患者1 00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队列中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问卷调查,对2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为1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OR=0.397,95%CI:0.223~0.705)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气虚质(OR=4.605,95%CI:1.987~10.672)、阴虚质(OR=2.667,95%CI:1.266 4~5.625)、阳虚质(OR=3.091,95%CI:1.159~8.241)、痰湿质(OR=2.984,95%CI:1.483~6.004)、血瘀质(OR=4.561,95%CI:1.767~11.774)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偏颇体质中的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警惕这几种体质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防治,减少高血压病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与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8.8%。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药物拉西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时期患高血压病,这类疾病近年来呈发展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儿童时期,甚至婴儿期,这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病理基础.另外,小儿慢性肺源性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方面的疾病,是引起小儿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以及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居我国死亡率之首,因此防治高血压病,尤其是降低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是提高民族健康水平,改善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它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不少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显示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广泛前景.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多器官功能改变和损害,从而引起其他相关疾病。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延缓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异常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为探讨女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特点,现将我院1988年9月~1993年8月住院的女性高血压病361,与同期男性高血压病593例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女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并研究移动医疗D2C模式应用于基层社区高血压病及慢性病管理中的深远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镇江市江滨医疗集团京口区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并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移动医疗慢病管理模式组(59例),B组为慢病传统管理模式组(44例)。其中A组运用D2C移动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B组进行常规门诊诊疗。比较2组高血压病患者在进行管理前和管理12个月后的高血压病控制效果;同时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以及院外自我管理等情况。 结果 A组末期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低于B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并发症、满意情况、院外管理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7、11.928、7.555、9.936,均P<0.05),说明A组的知晓情况、满意情况、院外管理情况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少。 结论 移动医疗D2C模式在基层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了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的控制,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掌握,强化了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了高血压病患者的并发症,获得患者对移动医疗的满意认可,最终塑成了高血压病患者的科学生活理念,提高了该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对98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茂林 《河北医学》2006,12(2):177-179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高血压病及与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但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杀手,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这种状况还因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较低而更为严峻.我们采用健康教育结合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对照研究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情况的变化,现做一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