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观察胃肠道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289例此类患者术后感染的多种因素。结果289例中有105例进行了围手术期输血,其感染率为3428%(36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的184例中,术后感染率为380%(7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感染发生随输血量而增大(P<0.01)。结论胃肠道癌肿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会增加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故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麻醉,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顺利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者应采取红细胞成份输血,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输血与胃肠道癌术后感染894例分析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吴厚运,周梅亭为探讨围手术期输血与癌症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本院11年间手术治疗胃肠道癌894例,报告如下。IB床进科1·1一般f#本院1982年1...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输血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机制可能系输血导致免疫抑制所致。建议尽量减少围手术期不必要的输血,提倡成份输血。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输血对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18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观察以探讨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围术期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发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142例接受输血的病人有50例发生术后感染(35%),而76例未接受输血的病人只有6例(8%)出现术后感染。病人年龄、性别、失血量、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感染发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提示围术期输血是引起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感染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了患的住院日期,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住院死亡率。国内外学曾提出异体输血可能诱发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从而导致术后感染率的增高,但临床资料研究的尚少,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讨胃肠道肿瘤患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脏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探讨减少肝脏手术中失血的措施。方法 将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 (78例 )和未输血组 (52例 ) ,对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组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未输血组 (P<0 .0 5) ,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8.5 %和 1 6 .7% ,均高于未输血组的 1 1 .5 %和 3 .8% (P<0 .0 5) ;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9.7± 4 .2 )d和 (1 8.7± 1 3 .1 )d ,高于未输血组的 (5 .3± 2 .3)d和 (1 2 .7± 5 .2 )d (P<0 .0 0 1 )。结论 肝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有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肝脏手术中失血量和 /或减少输血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 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程出血管理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以及术后输血的影响,探讨该病围手术期减少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盲分组,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采取围手术期全程出血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采用全程出血管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比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并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围手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及输血率的大小。方法 2003年至2012年于本组行THR的患者共718例,男314例,女404例;平均年龄56.1岁(17~87岁)。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I指数、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前HGB、HCT,术后最低和出院前末次HGB、HCT以及出现时间,术中出血以及异体及自体血回输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为(500.6±395.1)ml,术中输血率为26.7%,平均用血量为0.08U RBC。术后引流平均为(457.6±397.6)ml,术后输血率39%,平均用血量为1.41U RBC,围手术期总体输血率为50.8%,平均用血量为2.22 U RBC。年龄、BMI指数、术前HGB浓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是影响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THR围手术期出血较多,输血率较高,注意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减少输血及降低输血风险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13例于2001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一区行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病例,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判断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结果 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的患者(P<0.01)。在校正了对输血及术后感染均有影响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输血与不输血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优势比值为1.133(P<0.01)。Logistic回归得出的回归预测方程为P(I)=1/[1+e-(-2.756+0.125U)]。结论 异体输血是导致受血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但是这种因果联系较弱,提示输血是术后感染的助因。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手术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合并症多,异体输血率高等特点。在血制品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异体输血可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为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患者提供更好的血液和器官保护管理。本文就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至2015年部分急诊手术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资料。输血的定义范围为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任何输血事件。主要记录术后感染性事件,包括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伤口裂开、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次要记录包括住院时间、非计划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超过48小时、急性肾衰竭,任何血栓栓塞事件和意外再次手术探查等。结果 在收集到的3153例急诊手术患者中,共242例(7.7%)接受输血治疗,接受输血患者年龄大于无输血患者,输血组BMI低于未输血组;输血患者ASA分类3级和4级低于未输血组;输血患者的平均总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比无输血组长;输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呼吸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输血患者更有可能进行非计划气管插管。本组病例共594例患者(18.83%, 594/3135)发生术后感染事件,其中输血患者的感染率占所有输血者的39.7%(96/242);糖尿病、COPD、慢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史有显著性差异;体重减轻超过10%、较高ASA评分及污染严重伤口更容易感染;皮质类固醇使用、出血性疾病的也更容易感染。此外,低蛋白血症、低血细胞比容和也存在显著差异;开放手术感染率高于腹腔镜手术。结论 急诊手术患者接受输血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COPD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术后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8.3%),其中肺炎5例(8.3%),肺不张1例(1.7%),切口感染2例(3.3%),吻合口漏1例(1.7%),泌尿系感染1例(1.7%),肠梗阻1例(1.7%)。除1例肺炎发展为MODS死亡外,其余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COP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研究表明,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营养不良及免疫状态低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的危险性,并极大程度地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更严重者,术前营养状态低下甚至造成了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在围手术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的发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围术期不输血食管癌手术7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人围术期不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1986年2月一2002年2月手术治疗的753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输血组和不输血组。对两组病人围术期用血量、手术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癌肿复发率和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不输血组与输血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无差异,术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癌肿复发率均较低,而术后生存率虽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胸液量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不输血在客观上完全可行,不影响其手术质量。且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不输血行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输血完成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1996 年1 月1998 年3 月共施行食管鳞癌切除术615 例,将其分为两组,输血组:1996 年1 月1997 年1 月围手术期常规输血的食管癌手术患者279 例;不输血组:1997 年2 月1998 年3 月围手术期不输血食管癌手术患者336 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 输血组与不输血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差异( P> 0 .05) ;围手术期输血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胸腔引流穿刺量输血组大于不输血组( P< 0-05) 。 结论 食管癌手术客观上存在不输血而顺利完成的可能性,围手术期不输血不影响食管癌手术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正脊柱创伤、畸形、肿瘤、退变性等疾病手术一般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1]。大量出血可造成围手术期病死率、手术并发症率、再次手术及感染率上升。临床上常使用不同方法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2-4],如改进手术方式、术中控制性降压、稀释血液、自体血回输、应用止血药等,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输血。输血不仅增加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输血不良反应,而且大量输血可引发免疫抑制、术后感染和肿瘤转移等并发症,还增加医疗费用和浪费血液资源。因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肝癌患者围术期全程胃肠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将78例肝癌手术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胃肠道管理;干预组在ERAS理念下实施全程胃肠道管理,即入院后进行营养不良筛查及干预,术前加服碳水化合物,术后早期进食及营养支持,指导早期活动,嚼口香糖、足三里穴位按摩及小茴香热敷腹部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结果干预组口渴、饥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腹水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癌患者围术期实施ERAS全程胃肠道管理措施,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探讨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02—2016-02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患者23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7例,术前及术后48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114例,术前及术后24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不能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失血较多,患者常需在围手术期进行输血治疗。既往围手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的主要方式是异体输血,但由于异体输血有潜在的危险,如输血反应、免疫抑制、输血性疾病等^[1],此种血液管理方式必须改变。自身输血就是近年来一种发展较快的血液管理方式。同时围手术期自体采血技术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止血剂的应用、术后引流血液的再利用以及人类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使用等等,都大大减少了异体输血的需要。但这些替代异体输血的方式同样存在问题,只有了解并正确使用它们才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尽快恢复关节功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