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采用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等进行治疗,但易出现耐药性且具有较多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补阳还五汤、十枣汤、补肺汤、麦门冬汤、血府逐瘀汤、养肺活血方等对IPF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控TGF-β1/Smad、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抗炎和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该文归纳了近五年中药复方对IPF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情况,总结了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及其功效分类,为深入探索中药抗IPF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原因不明的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近年来IPF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IPF确诊后平均存活率为2-4年,平均5年存活率低。与癌症的预后相似。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但疗效甚微甚至无效。新近研究表明干扰素(IFN)-γ具有抗纤维化作用,能改善IPF的病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呼吸科自2002年9月至2006年3月应用IFN-γ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PF患者13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组以肺泡、肺间质、肺小血管、终末气道的不同程度的炎症损伤以及损伤后的修复、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调节炎症和免疫过程,对IPF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文通过观察口服激素治疗IP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肺部疾患,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IPF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年~5年。目前对于IPF的治疗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疗效不佳。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与药物正逐步受到重视。本文仅对凝血-纤溶系统在IPF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凝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病理特征为肺间质纤维化,目前病因不清.目前研究发现在IPF纤维化疾病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干扰素(IFN-γ)可以减轻肺基质重构,减少肺间质纤维化[1].本文旨在探讨IPF患者应用IFN-γ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高发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临床现象,IPF与GERD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目前,国际上缺乏干预GERD对IPF病程或预后的前瞻性研究.从中医学“聚于胃,关于肺”角度阐述IPF合并GER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治疗IPF时,应当重视健脾的重要性,观察干预GERD对IPF病程的影响,进而阐明抑制胃食管酸反流与对IPF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为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主要为慢性、弥漫性、进行性以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该病病因复杂且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细胞因子网络在IPF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其中TGF-β1为目前研究最多、公认的重要因素。该文简单叙述IPF的分子机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途径,并对其致IPF的病理作用给出较为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IPF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治疗组(n=16)和激素对照组(n=14),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第7、14、21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h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及肺功能测定,比较2组TNF-α.的变化,观察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TNF-α均高于正常,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乌司他汀能有效降低IPF患者TNF-α水平,改善IPF患者的预后,乌斯他汀为临床治疗IPF的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唐连涛 《医学综述》2012,18(9):1309-131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疾病,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是多数肺部疾病的最终结局,晚期引起器官衰竭而死亡。IPF的5年生存率仅50%,确诊后平均存活期为2~4年,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来治疗。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欠佳,而抗肺纤维化、细胞因子、中医、干细胞移植治疗显示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为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主要为慢性、弥漫性、进行性以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该病病因复杂且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细胞因子网络在IPF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其中TGF-β1为目前研究最多、公认的重要因素。该文简单叙述IPF的分子机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途径,并对其致IPF的病理作用给出较为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病理特征为肺问质纤维化,目前病因不清。目前研究发现在IPF纤维化疾病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干扰素(IFN-Y)可以减轻肺基质重构,减少肺间质纤维化”。本文旨在探讨IPF患者应用IFN-Y治疗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IPF诊断标准”。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2月人住我院的IPF患者,并除外有应用IFN-Y禁忌YGH者,共计50例。健康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者,共计20例。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种类型,治疗效果及预后非常差,本文澄清了几十年来临床医生对IPF定义的混淆,提出了IPF在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方向,界定了IPF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全世界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还没有被认可的药物治疗管理。吡非尼酮(甲苯吡啶酮)是一种口服的生物小分子,在各种体内、外实验中都显示出抗纤维化和抗炎的特性。在日本、北美和欧洲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来对吡非尼酮进行评估。通过统计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VC%)和肺活量的试验数据表明,吡非尼酮能够缓解IPF患者的肺功能下降率。最近对IPF第三阶段的荟萃分析研究表明,吡非尼酮能够使病情恶化的风险显著降低30%,其疗效与它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指原因不明的局限于肺部的慢性纤维性间质肺炎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征是组织病理学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 UIP)。IPF病程呈进行性恶化.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皮质激素一直是IPF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有效率较低.而且作用常是短暂的,由于现行的疗效差,预后不良.人们一直在寻找治疗IPF的新途径。自2000年起我们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了11例IPF病例,取得了超过预期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病中的作用及甲基强地松龙(甲强龙)对IPF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 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甲强龙治疗前后的14例IPF病人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8的变化,并与10例非IPF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IPF病人的血清及BALF中TNF-α及IL-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甲强龙治疗后病人的TNF-α及IL-8均明显下降(P<0.01)。IPF组中,BALF中TNF-α及IL-8的水平均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831,P<0.01;r=0.885,P<0.01)。结论:TNF-α及IL-8在IP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甲强龙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34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将RA患者分为并发IPF组(RA-IPF组)和不并发IPF组(单纯R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吸烟史、既往用药史等。结果 345例RA患者中,60例(17.39%)并发IPF。RA-IPF组患者中男性及吸烟者所占比例,年龄及发病年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骨破坏发生率均高于单纯R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男性吸烟史、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抗核抗体(ANA)阳性率、疾病活动指数(DAS28)、既往用药史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暴露因素的OR值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吸烟史、发生骨破坏、高龄(≥60岁)、发病年龄较大(≥50岁)、病程长(≥5年)、高CRP(≥24 mg/L)、高滴度的RF(≥60 U/ml)和抗-CCP抗体(≥75 RU/ml)均为RA并发I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PF是RA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男性、高龄、吸烟、高CRP、表达高滴度RF或抗-CCP抗体的RA患者易并发IPF。故应早期行HRCT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临床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且作用大.近年来笔者试用激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IPF,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慢性咳嗽为其突出症状,病理表现为肺部瘢痕组织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包括慢性炎症假说和肺损伤后异常修复(纤维化)等。IPF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抗纤维化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抗增殖药物为其主要治疗药物。传统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对症治疗。根据症状,IPF属于中医“肺痹”“喘症”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痹主要病机为肺肾亏虚为其本,痰浊、湿邪、瘀血、热毒等邪实为标,病位在肺,涉及肾、脾等脏。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王成祥教授在临床中对IPF患者对症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改善IPF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雪婷  郑心 《西部医学》2015,46(4):56-57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组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以肺实质受到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损害为特点。目前IPF治疗除肺移植外尚缺乏令人满意的方法 ,药物治疗虽以抗纤维化为目的,但无法改变或逆转IPF的纤维化病变。本病发病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年上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为"肺痿"肺痹"的范畴,近年来随着络病学发展及疾病谱的变化,从络论治逐渐受到医家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98例RA患者,分析其中RA-IP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比较合并和不合并IPF的RA患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吸烟及用药史等,系统分析RA-IPF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198例RA患者中30例合并IPF,占15.2%(30/198)。所有RA-IPF患者均存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HRCT)改变,其中63.3%(19/30)患者胸部X线提示IPF, 46.7%(14/30)患者有呼吸道症状, 50.0%(15/30)患者存在肺底Velcro啰音。30例RA-IPF患者中均无杵状指,仅1例伴低氧血症。多数患者IPF发生于关节症状之后。(2)合并IPF的RA患者组年龄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组[(65.50 ± 9.71) vs (55.22 ± 12.98)岁, P<0.01];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 AKA)阳性率明显增高(61.5% vs 35.9%, P=0.014);RA IPF组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IPF的RA患者[(4.38 ± 2.08) vs (3.20 ± 2.12), P=0.01]。两组患者病程、吸烟史和用药史、IgM型类风湿因子、IgG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SSA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IPF患者多数临床表现轻微,老年患者多见,AKA和抗CCP抗体可能是与RA-IPF密切相关的重要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