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酶消化法快速分离SD大鼠胸、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为膜片钳实验提供大量原代平滑肌细胞.方法 取SD大鼠胸、腹主动脉,用酶液Ⅰ(木瓜蛋白酶等)、酶液Ⅱ(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等)酶解分离平滑肌细胞,酶液Ⅰ、Ⅱ的消化时间分别选取10、15、20、25、30 min,并两两组合以确定最佳消化时间.分离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测定其活性并通过平滑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 分离的平滑肌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酶液Ⅰ、Ⅱ的消化时间分别在30、15 min时平滑肌细胞数量最多为(18.3 1.5)个/低倍视野,与其他各时间点组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典型的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细胞膜完整,边缘光滑;台盼蓝染色,90%以上的细胞为活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结论 酶消化法分离获取SD大鼠平滑肌细胞方法简单、成本低,采用本法可获得较大量的平滑肌细胞供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2.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原酶分离并培养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家兔腹主动脉,0.2%胶原酶Ⅰ消化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平滑肌超微结构。结果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长梭形,未见明显异型细胞,α-actin胞浆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99%以上。电镜显示VSMC内肌丝丰富,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较少,VSMC呈现分化的收缩表型。结论胶原酶可消化分离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且有成活细胞数多、传代周期短的特点,可用于血管平滑肌表型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改良酶消化法并建立一种简单方便且高效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胸主动脉,0.1%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下细胞早现"谷和峰"的生长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比较组织贴块法及酶联合消化法原代分离小鼠主动脉来源的VSMC,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分别测定主动脉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生长、增殖特征;观察不同血清含量对主动脉VSMC生长的影响。结果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细胞6 d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14 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3 d后,细胞呈梭形生长,7~8 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第2代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呈典型"峰-谷"状生长;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成活率均为96%;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细胞生长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用含体积分数20%血清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高糖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出现明显对数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分离和培养主动脉VSMC的2种方法,细胞均稳定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报道一种基于复合酶消化法进行改良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胰肽酶复合酶对胸主动脉进行初步消化去除内外膜、再对中膜进行二次消化释放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果细胞分离后贴壁生长,多具梭形形态,呈现典型的"峰-谷"生长状态,1周可进行传代;多种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子标记基因均在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中高表达;超过95%的细胞为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myosin-II显著阳性。结论本分离方法简捷易行、重复性好,所得细胞活性佳、纯度高,可确保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收缩型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6.
酶联合消化法培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原代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体外有效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分离主动脉,用优化的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形态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果该方法所分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活性好,7~9d后细胞总量可达到5×105个/瓶,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细胞呈长梭形、放射状、束状生长,平行排列呈峰谷状,免疫荧光显示胞浆内α-SMA蛋白表达阳性。结论该酶联合消化法可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取数量可观、高纯度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7.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机械刮除、差异贴壁等手段进行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应用相差显微镜和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镜下培养细胞呈典型的"谷-峰状"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胞浆内-αactin阳性表达,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传代成活率95%。结论:本法可获纯度高、结构和功能良好的VSMCs。 相似文献
8.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目的: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方法:手术显微镜下分离主动脉和肺动脉,再用翻转干涸法进行操作。结果:显微镜下分离组织,岢基本除净动脉纤维脂肪层和外膜,再用刀片轻刮内膜,可保证所贴组织块为地动脉中膜。传至第三代时,用台盼蓝检查细胞传代成活率95%,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培养细胞纯度96%。结论:贴块片简便易行、经济、又可以防止膜损伤,可为血管病理变化研究提供适宜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的方法,为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帮助。方法提取大鼠的胸主动脉,采用混合酶消化后,采用含10?S RP-M I1640培养基培养。通过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消化肌平滑肌细胞24h后贴壁,平均贴壁率为76%,第5 d后细胞数迅速增加,至第11 d形成单层时,光镜下出现"峰-谷"样生长;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特性无改变,α-SM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证实细胞是VSMC。结论改良后酶消化法能短时、高效地培养生物学特征稳定的VSMC。 相似文献
10.
改良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简捷、高效的方法获取原代和传代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VSMC,2.5 g.L-1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用相差显微镜、电镜、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95%的组织块接种成活,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胞体长梭形;电镜下可见粗、细肌丝沿细胞长轴平行排列;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α-肌动蛋白可见细胞胞浆内呈阳性显色,细胞核不显色。结论本方法培养VSMC简便、易操作,获得的细胞纯度和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血清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细胞融合达60%时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帕霉素。采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VSMCs内c-f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和雷帕霉素均明显抑制血清诱导的大鼠VSMCs增殖,阻断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化;RT-PCR检测显示,随着雷公藤内酯醇浓度的增加,c-fos 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s增殖,而阻断细胞周期、下调原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NF-kB核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F-kB核酸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实验共分六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NF-kB寡核苷酸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NF-kBp65基因表达以及ICAM-1、VCAM-1、MCP-1蛋白合成情况。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NF-kB反义或诱骗寡核苷酸后.细胞凋亡增强,凋亡时间延长。反义组NF-kBp65蛋白质表达较正义组降低(P〈0.05);反义+诱骗联合干预并未优于反义组单独治疗,但与诱骗组相比NF-kBp65的蛋白质表达降低(P〈0.05)。反义组、诱骗组的ICAM-1、VCAM-1、MCP-1蛋白质表达较相应的对照正义组、诱骗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 NF-kB的反义和诱骗寡核苷酸均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CAM-1、VCAM-1、MCP-1的蛋白质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细胞凋亡增强;NF-kB反义寡核苷酸及反义+诱骗寡核苷酸联合干预可减少NF-kB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糖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NO及NOS试剂盒测定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NO的含量及NOS的活性。结果:高糖能显著抑制培养的平滑肌细胞NO的产生,并能明显降低NOS的活性,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结论:高糖对平滑肌细胞产生NO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其NOS的活性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效率的方法。方法采取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高糖DMEM培养基中加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PDGF-B),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培养,4~6天可见细胞长出,2周可以传代;传代培养,1周可以传代1次。镜下可见细胞以梭形为主,呈"峰-谷"状生长,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细胞浆内有大量染成棕黄色的肌丝。结论在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培养时,加入PDGF-B培养,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并缩短了培养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人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的方法。 方法 以AD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血管为原料,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VSMC的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考马斯亮蓝染色、α-SMA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鉴定细胞。 结果 7~10 d原代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出来,3~4周细胞生长至融合,可进行传代。原代和传代的细胞生长良好,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有多个突起。细胞呈“峰谷状”生长,具有典型的VSMC特征。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沿长轴生长的肌丝,α-SMA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阴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VSMC。细胞传代至第6代以后开始出现老化现象。 结论 应用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人AD的VSMC,为今后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N_苄基氟哌啶醇氯化物(F3)对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用Ca2+荧光染料Fluo_3_AM负载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上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结果:在含CaCl2(1.26mmol/L)的细胞外液中,30 mmol/L KCl使细胞内钙荧光强度(FI)迅速增强,F3可以拮抗KCl诱导钙FI增强作用,并呈量效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4种浓度F3(0.01、0.1、1.0、10μmol/L)作用3 min时,使KCl诱导细胞内钙FI从(81±4)%分别降至(71±18)%(n=20,P<0.05)、(51±12)%(n=20,P<0.01)、(39±14)%(n=20,P<0.01)、(28±14)%(n=20,P<0.01)。钙FI变化最快的时程是在给药后的0~30 s。结论:F3通过阻断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降低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这可能是其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血脂康对培养的家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调脂中经血脂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家兔主动脉VS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血脂康共同孵育24h,分别采用细胞计数及^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实验观察血脂康对VSMC增殖及MDA合成的影响。结果:血脂康明显抑制VSMC增殖(P<0.05)和DNA合成(P<0.01)。结论:血脂康既具有降低血脂作用,又可能通过抑制VSMC增殖而防止动脉粥样硬病变恶化及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等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