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昊 《东方养生》2012,(2):66-70
一身旧长袍,倡言新思想。世人皆知他宣扬新文化,却不知他甚爱旧传统。他是二十世纪一代学术大师,人们羡慕他的留学背景,他却将其视为舟楫,深感以留学为荣实是国耻。世人尽知蒋介石对他标榜有加,却不知他揶揄得蒋难接下话。他智慧超群却宽怀大度,生性淡泊而处身华贵,从“天了”到“乞丐”,人人都爱称他为“我的朋友胡适之”。  相似文献   

2.
昊明 《东方养生》2013,(1):40-43
他出生在江阴,有"江阴才子"的美誊。他教学在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站在风口浪尖。他留学巴黎,成为巴黎语音学会会员,更斩获了语音学专奖;是他,将"她"和"它"带入汉语载入字典;也是他,公然以北大教授的身份,探访名妓"赛金花";正是他,虽然英年早逝,却为中国文化前行之路,奠定了非凡实绩。  相似文献   

3.
余云岫,何许人也?今天许多年轻的中医或许不知,老一辈的中医却不会忘记。此人乃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反中医健将和消灭中医急先锋,一生以消灭中医为己任,曾以善摇笔杆,大造消灭中医舆论而臭名昭著于中医界。1929年他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欲毁中医于一旦。对这样一位废止中医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补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和作为金元四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攻邪为其擅长 ,并因此获得世人首肯 ,而其关于补法的贝解却为世人所怀疑与轻视。本文就关于如何认识张子和补法给予浅述。张子和临证并非不用补法、排斥补法 ,而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用补法的条件不具备。他曾说 :“岂有虚者不可补 ,实者不可泻之理哉 !”“俗工往往聚讪 ,以予好用寒凉 ,然予岂不用温补 ,但不遇可用之征也。”(引自《儒门事亲》 ,以下同 ,不再出注。)补虚泻实是医家治病之常法 ,作为一代名医的张子和不是不知 ,其一般不用补法的原因在于“但不遇可用之证也。”张子和如此说是有多方面原…  相似文献   

5.
正当很多“大师”头顶神秘的光环,在神州大地上呼风唤雨,正当各种“神功异能”最热浪滔天的关头,他却顶着逆浪拍案而起:“科学受到了亵读!”他说:“我无意去证明任何一个大师是骗子。”他只是揭露了那些欺骗世人的所谓表演。他在证伪,他也在求真;证伪是为了世人之不为骗术所惑,求真是为了科学之不为妖术所动。  相似文献   

6.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儿子小智变得"不听话"了。原先乖巧贴心的他,总是喜欢跟我和他爸对着干,我们说东,他往西,只要是我们的意见,他就反对。小智的"反常",让我有些伤心,从小到大都把他捧在手心,这大了大了,却成了"白眼狼"。将这话说给老公听,老公笑笑说:"你儿子现在到了青春期逆反的年龄了,逆反是正常,可不是什么‘白眼狼’哈。臭小子逆反,我们就见招拆招吧。"老公的话,让我释然了。可  相似文献   

7.
古籍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却也是舍本逐末,即便心有远志,势必劳而无功了。对于个人的健康而言,道理亦是如此。颐养天年几乎是世人的一致追求。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8.
正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唐容川遵先贤之旨,"伸古人所欲言,补前贤所未备",其《血证论》为人参辨析:"世以人参补气,便认为阳药,不知人参柔润甘寒,乃滋养中宫津液之药……世人不知气为水之所化,而以气属阳,妄指参为阳药。"笔者现结合《血证论》所阐述水与气之间的关系,将人参补气生津、益元启源功  相似文献   

9.
俊原在公司的营销部工作,经常出差、开会,忙得连节假日都很少休息。随着人到中年,公司考虑他体力不够,特别照顾他坐办公室。然而,俊人虽是空闲下来了,可心理上却感到异常的空虚无聊,并时常会莫明其妙发火,他不知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空虚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师说     
《东方养生》2013,(2):17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施心而已矣。"(《孟子·告子》)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  相似文献   

11.
初遇80年代初,一位高中同学从英国留学回来探亲,正是在老友聚会的饭桌上,陈德福第一次见到了Zippo 打火机。那真是相见恨晚的感觉,陈德福非常想向那位同学要过来占为己有,下了多次决心却最终没好意思开口。不过从此,那款 Zippo 从形状到产地、图案、颜色就一直烙在了他的心里,直到现在他还在为自己当时脸皮太薄没有开口要而感到后悔。也正是那次,他知道了 Zippo 的形状永恒不变,而图案却不断变化,每一款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款部是某种情感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正>孟子有"求其放心"的名言,见载于《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转成现代译文是: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舍弃了义路而不走,丢失了仁心而不找,非常可悲啊!家里有鸡与狗走失了,就晓得去寻找,有仁心丢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丢失的仁心找回来罢了。  相似文献   

13.
张远桃 《养生月刊》2012,33(8):768-768
乾隆皇帝享年89岁,除了他注意各方面养生保健外,其高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茶。他一生嗜饮茶,尤其是晚年更视茶如命,当他退位当太上皇时,一老臣惋惜地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接过话茬幽默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足见他对茶的酷爱。乾隆品茗颇多,颂茶诗篇也很丰富,他六下江南,每到一处,都要结下"茶缘"。乾隆首巡杭州时,曾在狮子峰山茶园,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龙井茶,并挥毫写下了《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妙;我虽贡茗未求佳,来茶谒览民艰晓。"  相似文献   

14.
茆海潮 《养生月刊》2008,29(4):302-303
王师傅今年刚过50岁,身强力壮,从不知累,也没生过病.平常连头疼脑热也不找他的麻烦.他每天下班之后还要和"麻友"们来四圈方能入睡.  相似文献   

15.
世人多知太极拳的套路,但却不知太极拳乃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科学体系,除了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太极拳相关理论和太极拳套路外,还有太极功、太极松腰法、太极球等提高内功心法的专修内容。此外,太极柔术专家赵中道先生还传有太极棒。太极棒在社会上比较少见,我们特约请赵中道先生的传人关永年先生把此法介绍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明·安徽祁门人(生卒于公元1463—1539年)。早岁习春补痒第子员,性至孝,因思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复精于医。其医学私淑于朱丹溪,却不尽相同而有发挥。汪氏的医学思想,以调补气血为主导,却又偏重于气的调理,但他对气的概念,与一般所说的气略有不同,他主要是指营中之  相似文献   

17.
张伯端籍贯考辨·许寿霖·张伯端,字平叔,改名用诚(成)。集内丹功法之大成,着《悟其德》,对祖国气功事业发挥着承前启后作用,世人尊称为紫阳真人,道士尊奉为道教南宗开山祖师。这样著名历史人物,却搞不清他的籍贯,有此书说他是天台人,有些书说他是临海人,有些...  相似文献   

18.
子瞳 《东方养生》2014,(2):108-117
既然名为“乾隆养生术”,那么其来由必然与乾隆有些关系。乾隆,不就是清代那个风流皇帝吗?其实不然,世人只记得他爱美女、多南巡,却往往忽略了他成就“康乾盛世”的功绩和历经四朝、享七代同堂的寿福。细数从占至今的皇帝,短命的多,而像乾隆这样一生健康、89岁而终的高寿皇帝却极其罕见,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名医王旭高被世人称为"治肝楷模",其"治肝三十法"闻名于世。王旭高虽受业于其舅父,但其学术思想却深受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影响,其"治肝三十法"更是总结提取自《临证指南医案》中的经验并加以升华提高。  相似文献   

20.
李育霖 《养生月刊》2011,32(9):798-800
孙思邈,人称"药王",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其毕生的医疗经验及一整套养生方法,载于他93岁时撰写的巨著《千金方》中。今就孙氏的饮食养生思想阐述如下:关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药王"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什么才为"食宜"呢?他认为"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会俭约为佳,每学淡食"。"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