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治学龄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7~12岁的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治,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视力、屈光度、眼轴以及眼压等),同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佩戴1年后与佩戴前比较:视力、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眼轴、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4眼发生角膜上皮点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学龄儿童近视方面表现出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对不同戴镜习惯的近视患者的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从深度觉的角度评价LASIK手术的疗效,对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40患者,手术等效球镜度为-1.75D~-6.00D,然后根据戴镜状况分为(1)持续戴镜组;(2)非持续戴镜组。比较不同戴镜习惯的近视患者术前和术后一个月的立体视功能。结果 术前持续戴镜组的远立体视功能优于非持续戴镜组(x2 =4.829,P=0.028)。术后1个月,非持续戴镜组的远立体视功能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 =3.886,P=0.048),术后一个月较术前有改善。近立体视功能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戴镜组的近,远立体视功能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持续戴镜会引起立体视功能的损害。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后立体视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特别对于非持续戴镜的近视患者,有利于恢复立体感知。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近视是导致视觉损害的重要病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在我国有着高发病率和低龄化趋势。目前临床上尚无儿童近视的逆转方法,因此规范化开展屈光不正的筛查工作,实现近视的早发现、早干预极其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健康专业机构,能够准确掌握本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分布情况。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学龄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2021年3月、2021年9月4组数据5 558条记录。建立学生电子屈光档案,包括裸眼远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是否戴镜、角膜塑形镜佩戴情况。设立视力筛查警戒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0、1、2和3级,分别对不同年级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警戒级别、等效球镜度数(SE)以及同一学生不同时间视力变化情况和警戒级别演变过程进行比较,针对不同警戒级别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分析并讨论干...  相似文献   

4.
分别配戴远近用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雾视疗法的原理,给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分别配戴远、近用眼镜,即阅读距离时戴用比远用镜减少-1.50DS的眼镜,观察对近视发展的影响。并与远近用眼都戴同一屈光度眼镜的学生进行比较。临床共观察1579例,分为观察组(A组)782例,对照组(B组)797例,观察2年,发现A组较B组近视发展速度减缓,两年间A组增加屈光度的例数较B组少8.5%。两组比较,经x2检验P<0.01,说明分别配戴远近用镜有减轻调节力和视疲劳,减慢近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度近视大学生或镜对调节和辐辏眼动参数的影响,为指导近视学生合理配戴矫正眼镜、控制近视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中度近视68例,正视16例.应用焦度计测量近视学生的现戴眼镜度数,并采用主现验光法测量应戴镜屈光度数.对84名大学生采用综合验光仪分别进行眼屈光、远近水平隐斜、调节近点、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幅度检查.结果 持续戴镜合适组的远水平隐斜视显著高于间断戴镜合适组和持续戴镜不合适组(P<0.05),但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间断戴镜组近水平隐斜视显著高于正视组和持续戴镜合适或不合适组(P<0.05).间断戴镜合适组的负相时调节显著高于正视组(P<0.05).间断戴镜不舍适组的调节幅度显著高于正视组,间断戴镜合适组与持续戴镜不合适组的调节幅度均显著低于持续戴镜合适组(P<0.05).结论 中度近视眼配戴合适眼镜并持续戴镜后,其远、近水平隐斜等调节和辐辏参数渐趋正常,有利于恢复调节与集合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配戴OK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青少年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年龄、性别、戴镜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戴镜前后角膜屈光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考察,2年后与戴镜前作比较。定期观察并发症并加强检查、心理护理、取戴镜、镜片清洁、并发症等环节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0.65±0.21),且角膜平均屈光度由(-3.75±1.31)D降到(2.15±1.18)D,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角膜溃疡、白斑、浑浊等并发症。结论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OK镜2年配合系统护理措施,对其裸眼视力提高,屈光度降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都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峭丽 《新疆医学》2012,42(11):80-82
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研究近几年来已在国内外取得较好的临床成绩,短暂快速降低近视度的效果可达100%,而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约为60%~90%,其成功率与近视的种类、散光存在的情况、角膜塑形镜设计的类型、配戴方法和时间长短、医疗管理监控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有密切关联。现代角膜塑形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对角膜进行矫形治疗,即配戴一种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反的特殊设计的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中央部占时性的改变角膜曲率实施塑形,从而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176例(178眼)学龄儿童眼外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儿童眼外伤的常见致伤物有烟花爆竹、树枝、剪刀、铁丝等。以挫伤性前房积血、角膜穿通伤为多见。治疗前失明率(0.05以下为盲)占45.5%,治疗后下降到16.3%,复明率为83.7%。结论:眼外伤严重危害儿童视力,重视预防工作,大力开展保护眼睛的科普知识教育,可降低其发生率,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可提高其复明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191眼),单眼17眼,双眼87眼,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2年进行复查。观察患者戴镜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及配戴前的比较,所有观察病例均以配戴自身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配戴前,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复查膜前表面HK/HV值明显优于戴镜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变化配戴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角膜上皮点染水肿及印痕配戴占7.34%、6.58%及9.09%,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度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中、小学生(8周以上)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但是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中屈光正常与低度近视者之间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与调节(acconunodation,A)比值的变化,初步探讨低度近视与调节性集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矫正视力正常及散瞳后屈光度在+0.75D--1.25D之间的8~12岁学龄儿童63例,用同视机检测其AC/A值,两组AC/A值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屈光度在+0.75D--0.25D~-1.25D学龄儿童的AC/A值分别为4.1±0.84和2.7±0.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初期的学龄儿童AC/A值低于同龄儿童屈光正常者的AC/A值,在防治低度近视和视疲劳的同时,注意检查AC/A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角膜矫正镜(Orthokeratology,OK镜)是一种治疗低中度近视和防止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 ,采用美国视康生产的高透氧性OK镜治疗低中度近视221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221例 ,计442只眼 ,其中 ,男性89例 ,女性132例。年龄7~22岁 ,平均(13.75±2.71)岁。治疗前屈光度为作者简介 :鲜小华(1970.12),女 ,四川省阆中市人 ,护师。电话 :(023)68757198收稿日期 :1999 05 15;修回日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81-84
目的 通过对不同度数青少年近视验配角膜塑形镜(OK 镜)两年后的近视控制效果的比较,探讨配戴OK镜后近视控制效果与近视度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8 年1~3 月在我院视光专科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 例,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为近视低度数组(-1.25~-2.50 D)和中度数组(-3.75~-5.00 D)。随访2 年,观察和记录两组的性别、年龄、度数、角膜曲率和眼轴以及戴镜后6、12、18、24 个月的眼轴数据。对基线数据及眼轴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共94 例(177 眼)完成两年随访。其中低度数组108 眼,中度数组69 眼。两组等效球镜度(D)分别为(-2.04±0.44)D 和(-4.20±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6,P<0.001);眼轴分别为(24.33±0.71)mm 和(25.20±0.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4,P<0.001),年龄、性别和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数组配戴OK 镜两年后眼轴增加量为(0.27±0.11)mm,小于低度数组的(0.57±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4,P<0.001),组内各时间点眼轴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度数组配戴OK 镜两年后眼轴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低度数组,近视控制的效果中度数组优于低度数组。相对高度数的青少年近视配戴OK 镜后近视控制的效果好,更多的周边近视性离焦能更好地抑制眼轴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远化镜防治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将248例近视患者分为研究组110例(213只眼)和对照组138例(272只眼),研究组患者佩戴远化镜,对照组患者佩戴普通树脂眼镜。以1年复查结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共有15只眼近视屈光度不同程度的增加,占本组总眼数的7.0%;对照组共有130只眼近视屈光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占本组总眼数的47.8%。结论远化镜对控制青少年患者近视加深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OK近视矫正技术其OK是orthokeratology(角膜曲率矫正学)两个单词的字头缩写。是一种利用高透氧的和高透光率的硬性角膜矫正接触镜片(OK镜)对角膜表面形态进行塑形,从而达到改变屈光力,并藉此减轻或消除近视的治疗方法。此项技术在我国开展将近一年并且发展迅速。我院于99年4月开展此项工作,现将OK镜矫正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做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与儿童近视发展的关系。方法:比较间歇性外斜视组患者84例168眼与对照组患者84例168的连续2年的屈光变化。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较对照组在各年龄段均向近视方向发展快,且2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组平均每年近视增长较外展过强型组及基本型外斜视组快,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可能促进儿童少年近视的进展,其中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棱镜式组合透镜在预防控制青少年学生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116人,在读写时配戴棱镜式组合透镜(其中裸眼视力〈0.6,近视屈光度〉-0.75DS的患者同时配戴普通近视眼镜),对照组110人,配戴普通近视眼镜。观察两组1年后的屈光度变化情况,及戴该镜的舒适度。结果1年后屈光度变化:观察组近视平均加深-0.22DS,对照组组近视平均加深-0.76DS。两组近视加深度数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表明观察组学生近视度加深得到明显缓解。棱镜式组合透镜明显改善学生持续读写所引起的视疲劳症状,戴镜阅读的舒适度达到95.7%。在观察期内未发现显性外斜。结论青少年学生在读写时正确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可以解除(或缓解)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引起的视疲劳,明显减缓近视的加深。对正视眼及〈+0.50DS的远视眼向近视发展有预防作用。而且戴镜舒适,对眼睛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王国昌  孔玉娇 《吉林医学》1994,15(2):111-112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临床观察王国昌,孔玉娇,庞玉珍,李雅民(长春市中心医院眼科130052)70年代前苏联费多洛夫等开展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以来,至今美国等国已广泛应用此手术治疗近视眼。临床实践已证实这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治疗近视的方法。迄今全世...  相似文献   

20.
淄博市有五区三县。其中 ,位于本市中、南部的五区一县是缺碘地区 ,中北部的桓台县是低碘地区 ,靠近黄河三角洲的高清县是高碘地区。我们对高碘的高清县与低碘的桓台县进行儿童碘营养状况抽样调查 ,通过建立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数学模型 ,发现缺碘型与高碘型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的线性规律有明显差异。资料与方法1 低碘地区 :桓台县是淄博市的平原低碘地区 ,全县有 1 3处乡镇 ,饮水含碘量平均 1 5 .6μg/L。2 高碘地区 :高清县是与黄河三角洲相邻的平原高碘地区 ,全县 1 0处乡镇 ,饮水含碘量平均1 68μg/L,最高 1 .68× 1 0 3μg/L。3 调查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