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病例,提高术前超声心动图筛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50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失败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术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3例术后有残余分流,19例无法建立封堵轨道,2例嵴内置人封堵器后出现较明显的主动脉瓣反流,1例冠心病、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以上患者均未能完成手术.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注意观察室间隔缺损的左右室侧大小及周边结构.对年龄较小、缺损复杂或年龄较大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慎用封堵方法.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观察本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VSD患者763例,男352例,女411例,年龄1.6~18岁,平均(8.2±6.0)岁。分析所有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VSD病变特点及植入的封堵器的情况。结果术后3~5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侧术前心电图即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封堵器型号偏大。4例经激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在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10天内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经临时心脏起搏7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该患者在术后3个月再次间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内科治疗无效,于15个月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术前有柬支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一过性柬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膜周部VSD是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在介入操作中要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牵拉,谨慎选择封堵器,术后强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室间隔肌部大缺损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2月6例成人室间隔肌部大缺损患者的手术过程,其中2例行导管介入下室缺封堵术,2例行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另外2例为外伤性室间隔损伤,行修补手术.结果:6例患者均存活,其中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宣传导阻滞,1例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再次予以导管介入下室缺残余漏封堵术,1例外伤性室间隔撕裂修补术后再次撕裂,二次手术重新修补.结论:成人室间隔肌部大缺损是一类较为罕见的疾病,治疗方法首选导管介入下室缺封堵术,如必须行室缺修补术的患者,则尽量避免切开左心室,注意室缺的边缘及传导束的走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腋下小切口途径镶嵌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8例,采用左腋下小切口途径先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再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穿刺行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术。术后4d行X线胸片观察有无胸腔积液,术后4d及出院后2周、3个月、6个月、1a行心脏超声观察室间隔有无残余分流、有无瓣膜反流及封堵器脱落,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结果 8例均成功实施动脉导管结扎+经胸微创封堵术,手术均顺利;6例一次性封堵成功;1例膜周室间隔缺损选伞偏小,封堵后出现残余分流,术中更换大号封堵器后封堵成功;1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取5mm对称伞封堵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术中更换偏心伞封堵成功;术后4dX线胸片复查均未见明显胸腔积液;术后4d及出院后2周、3个月、6个月、1a复查心脏超声示封堵器无脱落及异位,未见动脉导管残余分流,无新发三尖瓣反流及主动脉瓣反流,复查心电图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经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国产对称型封堵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 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177;0.32),(4.54&;#177;0.63),(3.04&;#177;037)mm,(20.53&;#177;5.6)mL;术前:(3.61&;#177;0.59),(5.12&;#177;0.54),(3.34&;#177;0.45)mm.(28.27&;#177;7.12)mL,P〈0.05]。 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应用A4B2封堵器治疗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不同型号A4B2封堵器封堵14例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1、3、6、12个月定期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12例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4B2封堵器封堵成功,置入封堵器直径为4~12mm,平均(6.8±2.5)mm。术后15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9例完全封堵;3例术后造影示少量分流,其中2例24h后心脏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1个月后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术后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1例于术后4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临时起搏器8d后完全恢复。结论 置入A4B2封堵器治疗多出口的隔瓣后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合理,近期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临时起搏器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安装临时起搏器主要用于心动过缓的治疗 ,包括窦房结功能不全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损伤窦房结或其他传导束。常见于修补膜周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及Fontan术[1 ] 。 2 0 0 1年 7月~ 2 0 0 4年 4月 ,我院共行各类先心手术 5 2 4例 ,术后因房室传导阻滞应用起搏器 11例 ,现将临床观察要点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 11例 ,年龄 6个月~ 12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 6例 ,法洛四联症 2例 ,Fontan术 2例 ,房间隔缺损1例 ,其中 1例患儿术前存在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超声检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提高手术的疗效。 方法使用HP Sonos 1500及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571例成功行VSD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5d、1、3、6、12个月随访。 结果封堵即刻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31例,72h后7例,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余随访除1例仍有少量分流外均消失。封堵术后即刻及3d18例、11例分别出现三尖瓣微量和少量反流,随访观察反流消失17例。3例最短术后4d、最长1个月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出现中或大量反流。主动脉瓣微量及少量反流6例。术中及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2例。1例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出现脑出血于封堵术后死亡。结论VSD封堵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室间隔缺损形态及分流口多少、缺损残端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和封堵器移位有关。导管、输送杆传输不当及封堵器磨损可损伤腱索,封堵器刺激、压迫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先心病患者(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8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而行介入封堵术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32例封堵成功,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失败。封堵术成功患者术后即刻观察分流消失。术后复查封堵术疗效良好(其中1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均有所改善;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肺动脉瓣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6个月所有伴心室腔增大的患者,心室腔大小有所恢复;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一直存在主动脉瓣轻度返流)。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术后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经胸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引导下,对1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用Amplatzer偏心伞形封堵器封堵。结果 15例封堵全部成功,其中6例术中出现二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3例反流即刻消失,3例术后1个月时消失;1例次日伞脱落后二次封堵成功;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d治愈。最长随访10个月,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定,无合并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0.32),(4.54±0.63),(3.04±0.37)mm,(20.53±5.6)mL;术前:(3.61±0.59),(5.12±0.54),(3.34±0.45)mm,(28.27±7.12)mL,P<0.05]。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右腋下外侧第4肋间处进胸,体外循环下采取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时间20~4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30 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活动性出血,3例右胸腔中等量积液,经治疗后均痊愈。其他患者未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返流,住院时间6~10d。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修补室间隔缺损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有效减少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快、疼痛轻、近期临床疗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室-右房通道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左室-右房通道22例.结果 封堵成功21例,1例因植入封堵器后出现主动脉瓣反流而放弃.成功的21例心前区杂音均消失,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示原缺损部位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无反流,术前存在三尖瓣反流者术后反流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示无房室传导阻滞或新的束支阻滞发生.本组选用对称型封堵器18枚,A4B2型封堵器3枚.结论 应用导管技术介入封堵治疗左室-右房通道是可行的,但须尽可能选择完全匹配的封堵器型号,以避免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封堵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多孔ASD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的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术后均未出早期及远期并发症,且治疗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压力较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出现一过性Ⅰ度及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但均于5min内消失。结论采用介入封堵治疗多孔ASD,临床疗效好,创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25例膜周部VSD患者,男7例,女18例,年龄3-47(32±10.3)岁,体重11~65(37±12.5)kg,左心室造影测缺损直径3~10mm,均经股静脉途径行封堵术,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置入的封堵器直径5~13mm,术后仅有1例出现短暂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VSD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及进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共19例膜周部VSD患者,采用国产或进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术17例,术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疗效,术后24h和1、3、6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复查,观察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室间隔封堵器,其中选用国产封堵器14例、进口Amplatzer封堵器3例。17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完全封堵率100%。术后24h及1、3、6个月随访时,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缓解,TTE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室间隔水平无分流,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封堵器对膜周部VSD进行介入治疗,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李志刚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627-1628
目的: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病例经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筛选,左室造影最终筛选确定。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36岁,平均30岁,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随访3个月~1年,胸超声心动图、X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2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反流、房室瓣反流,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随访无房室传导阻滞也无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封堵伞位置良好。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对14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146例(98.6%).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46例,室间隔缺损(VSD)64例.1例VSD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1例ASD因术中出现封堵器脱落而转外科手术.无死亡.1例PDA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消失;2例VSD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VSD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用介入方法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