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肃省7~18岁汉族城乡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应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6次调研中有关甘肃省7-18岁每个年龄段汉族城乡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数据进行差值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甘肃省7~18岁汉族城市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速度素质及男生爆发力和女生肌力方面优于乡村学生.而城市学生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女生爆发力和男生肌力方面差于乡村学生。结论7~12岁城市学生耐力有超越乡村学生的趋势;13.18岁城乡中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胸围、身体机能、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差异有缩小趋势:而7~12岁城乡小学生身高、体重及7~18岁城乡学生肌力差异有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 2 0 0 0年安徽省 1974名 192 2岁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发育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 ,并与1990同类资料比较。分析显示 ,形态、机能各项指标无随年龄增长现象 ,呈相对稳定。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各指标发育均为城市高于农村 ;身体素质指标 ,除下肢爆发力外 ,其它各项均存在城乡差别。 2 0 0 0年与1990年比较显示 ,10年间身高、体重增长不明显 ;胸围、肺活量呈负增长 ;男女生耐力、女生速度、男生力量及柔韧性明显下降 ;下肢爆发力明显提高。身高胸围指数、克托莱指数及维尔维克指数 10年间无明显变化。体质综合评价 ,6 5 .2 5 %的学生为中等 ,14.94%为中上等 ,2 .0 3为上等 ,16 .6 7%为中下等 ,1.11%为下等。表明我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一般。提示要改善营养状况 ,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岛市2010和2014年7~18岁中小学生运动素质城乡差异情况,探讨运动素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0和2014年青岛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代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肺活量、握力、速度、下肢爆发力、肌力、耐力、柔韧性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7~18岁各年龄组的城乡差异。结果 2010年城市中小学生肺活量、握力、速度、下肢爆发力、肌力、耐力、柔韧性分别为2 128.77 ml、21.65 kg、9.54 s、159.42 cm、24.12次、213.60 s、6.34 cm,2014年乡村中小学生肺活量、握力、速度、下肢爆发力、肌力、耐力、柔韧性分别为2 795.52 ml、23.90 kg、9.19 s、167.45 cm、22.71次、190.91 s、7.39 cm。与2010年数据比较,除城市中小学生速度和耐力、乡村中小学生肺活量、速度、耐力外,男女生的所有指标均值在2014年均有所增长。2010年8岁组中小学生肺活量(P0.05或0.01)、握力(P0.05)、速度(P0.01)、下肢爆发力(P0.01)、肌力(P0.05或0.01)以及柔韧性(P0.05或0.01)指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为运动素质指标差异最多的年龄组;2014年中小学生运动素质指标城乡差异最多的年龄为9、11和17岁组,主要为耐力(P0.01)指标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14年青岛市7~18岁中小学生城乡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存在差异,4年间总体水平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省7~18岁学生体质发展的城乡差异,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85 -2005年国家体质监测中河南省7~18岁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对城乡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河南省7~18岁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下肢爆发力、女生的腰腹肌力最以及7~ 12岁大部分学生的上肢爆发力、耐力素质均为城市好于乡村;13 ~18岁学生的耐力素质、上肢爆发力以及2000年后部分学生的速度素质为乡村好于城市.结论 河南省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城乡差异与全国调研结果一致,身体素质的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学生体质状况较差.急需提高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及体育锻炼水平.  相似文献   

5.
柯芳  余毅震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89-109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其20年变化趋势,为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以2005年湖北省参加体质健康调研的7 165名7~22岁学生为对象,分析速度、耐力、力量及柔韧性素质,并与198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5年城、乡各年龄组身体素质指标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素质指标城乡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与1985年比较,2005年男女生立定跳远、男生斜身引体、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男生引体向上、男女50 m×8往返跑、男1 000 m、女800 m及男女坐位体前屈3项指标有所下降,男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下降幅度比女生大;男女生50 m跑成绩基本持平.结论 湖北省学生下肢爆发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等综合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孙衡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300-2302
目的:比较胶东地区7~18岁城乡男女中小学生2005年与1995年两次体质调研的形态指标变化,探讨胶东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方法:运用体质测试法、数据分析法对胶东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城市学生总体发育水平2005年高于1995年,男生优于女生;农村学生发育水平则是2005年低于1995年,男生甚于女生;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2005年胶东地区城市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发育水平与1995年比较,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农村男女生3项指标则是2005年较199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持续到突增期年龄出现高峰,但2005年城市女生的身高、城市男女生的体重及胸围均优于农村学生;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城乡均值呈显著性差异,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农村男、女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下降,男生身体发育快速增长期后移,城乡学生发育水平差距增大。城市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差,城市学生青春期提前,农村学生青春期后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我国15个省区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现状。方法以2004年学生体质监测7-18岁汉族学生共161477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乡村以及不同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7~18岁城市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优于乡村学生,各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的均值变化均为城市大于乡村,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12岁组城市与乡村男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2.78和148.66cm(差值为4.12cm),城市与乡村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52.68和149.24cm(差值为3.44cm);12岁组城市与乡村男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4.75和39.27kg(差值为5.48kg),城市与乡村女生平均体重分别为42.9l和39.17kg(差值为3.74kg);12岁组城市男女生的平均胸围分别大于乡村男女生3.68cm和2.56cm。东部沿海地区7~14岁组男女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均大于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南地区各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的平均值均为全国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重视西部以及农村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加强学生营养和体质改善工作,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7 582名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及城乡差异,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根据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抽取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发育各项指标进行城乡比较。结果 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握力平均水平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整体上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50米跑用时乡村高于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乡村高于城市;女生耐力跑用时城市高于乡村。结论 7 582名学生体格发育、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均存在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7~18岁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择成都市7~18岁学生共3 00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进行城乡比较。结果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和握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3岁以上年龄组身高、体重男生优于女生(P0.05),胸围女生高于男生(P0.05),男生胸围在18岁年龄组出现乡村高于城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活量、握力在7~12岁年龄组城市高于乡村(P0.05),13~15岁年龄组城乡差异消失(P0.05),16~18岁年龄组乡村高于城市(P0.05),城乡学生50m跑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耐力素质比较16~18岁年龄组乡村好于城市(P0.05),柔韧素质比较7~12岁年龄组城市高于乡村(P0.05),下肢爆发力16~18岁年龄组乡村高于城市(P0.05)。结论成都市7~18岁城乡学生间的体格发育及生理指标差距正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0.
描述西双版纳州1985-2010年25 a来7~18岁傣族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变化特点,为研究傣族学生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中云南省资料,对7~18岁傣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5-2010年,7~18岁傣族学生形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男、女身高分别增长3.94,2.99 cm,体重分别增长2.69,2.06 kg,胸围分别增长2.63,3.14 cm.各年龄组肺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男、女肺活量分别下降304.55,237.14mL.速度素质男生基本持平、女生下降,力量素质均明显提高,耐力素质明显下降,柔韧性降低;女生除柔韧性优于男生,其余项目男生均优于女生.结论 7~18岁傣族学生生理功能和耐力素质指标明显下降.应针对学生生理功能和部分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生体格发育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目的 分析1979~2000年青少年体格发育增长的情况,为制定新世纪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6个省市7~17岁学生21年中身高、体重、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的增长情况,计算增减量。结果 我国青少年体格发育大幅度提高,有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表现,最显著的变化出现在生长突增期。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6.2、4.8、7.5和6.1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8.2、5.1、5.4和3.8妇,胸围分别平均增长4.8、3.2、2.2和2.0cm。乡村青少年身高增幅超过城市,但体重和胸围的增长相对滞后。维尔维克指数比较显示,城市青少年身体充实度明显提高,乡村“绿豆芽”体型有增多的趋势。结论 今后应在农村学生的营养、防治常见病、增强体育锻炼、减轻学习负担、合理生活制度等方面有更大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西藏地区7~18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西藏地区藏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为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年测量的7~18岁藏族学生2538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拉萨城市及那曲农村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进行比较。结果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趋势均为城男比乡男提前,即乡男的快速发育时间落后于城男,但17~18岁时2者的身高、体重、胸围已无明显差别。身高快速发育时间城女比乡女提前2a,18岁时身高、体重城女高于乡女,胸围无明显差别。结论西藏藏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拉萨市和那曲农村学生的3项指标只在个别年龄存在差异,总体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中小学生1979~2000年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实施方案分层整群抽样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 0 0年上海 7~ 1 8岁城乡男女学生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胸围 )差异仍存在 ,但差异呈缩小趋势。与历年资料比较 ,优于历年均值 (P <0 .0 1 )。维尔维克指数显示男生大于女生 ,除女生 1 6~ 1 8岁年龄组外城市大于乡村。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城乡分别为 1 1 .86岁和 1 2 .92岁 ,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城乡分别为 1 4 .55岁、1 4 .0 2岁。结论 上海 7~ 1 8岁学生形态发育仍处于稳定增长期 ,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有提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析1985-2014年间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体质改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985-2014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乌鲁木齐市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近30年间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50 m跑水平整体下滑,其中男生成绩下降0.1 s(P<0.05);耐力素质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城市学生速度素质明显下滑,城乡学生的速度素质间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学生成绩仍好于乡村.1985-2014年间,乌鲁木齐市男生和女生的耐力跑成绩连续下降,其中男生下降幅度较大,共下降42.03 s;城市和农村13~18岁中学生的耐力跑成绩在1985-2010年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生成绩下降47s,女生下降40s,城市中学生2010-2014年耐力素质有所回升,其中男生上升6.9s,女生上升19.2 s,而乡村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仍在下降.结论 1985-2014年乌鲁木齐市学生速度素质男生下降明显,男女生的耐力素质不断下降,其中以乡村学生下降速度尤为突出.应切实认识到学生耐力素质不断下降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4年兰州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情况,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和2010年兰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指标,计算维尔维克指数。结果 2014年兰州市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城、乡男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均有P<0.05),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的平均值低于女生(均有P<0.05);2014年与2010年相比,男女生的上臂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以及维尔维克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兰州市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应采取措施尽快消除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趋势,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资料.方法分析2000年湖南省7~22岁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并与1985年进行比较.结果城市男女生、农村男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2.9 cm,2.4 cm,2.3 cm和1.5 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了4.7 kg,2.6 kg,1.8 kg和0.6 kg.城市男女学生胸围分别平均增长了1.1 cm和2.6 cm,农村男生胸围平均减少0.9 cm,农村7~9岁女生胸围下降明显.城乡各年龄组男女学生肺活量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农村学生形态指标发育高峰年龄明显提前.结论湖南省学生身高、体重发育呈现出长期增长趋势,其增长值小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注意改善农村学生营养,青春期卫生教育应始于小学高年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甘肃省大学生体质发展动态,为甘肃省教育相关部门、高校体育、卫生监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1991、2000、201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分2个阶段,以前10年、后10年的均值和均值差进行显著性t检验和动态分析。结果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除乡村女生外)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乡村男生身高增长2.58cm,城市男生体重增长5.84kg;肺活量呈负增长趋势;近10年脉搏,除乡村男生外其余组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身体素质出现较大的持续下滑现象,速度和耐力下降幅度最小的组别分别是乡村男生和城市女生,其下降值也达到了0.16s和20.23s。甘肃省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10年间,城市学生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但身体素质除女生腰腹力量和柔韧性略有增长外,其余指标均呈持续下滑趋势,其中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下滑较为严重。结论甘肃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应引起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