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金玉  黄仁发  史伟  黄雪霞  唐宇  赖申昌 《广西医学》2012,34(11):1435-143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血清Ⅲ型胶原纤维(CoL-Ⅲ)、Ⅳ型胶原纤维(CoL-Ⅳ)、层黏连蛋白(LN)的关系。方法对360例DN患者的临床分期进行中医证型统计,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oL-Ⅲ、CoL-Ⅳ、LN水平。结果 DNⅢ期136例,DNⅣ期144例,DNⅤ期80例,Ⅲ期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Ⅳ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Ⅴ期以脾肾阳虚为主,其证型演变规律为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证的分布各期则以瘀血和湿浊为多见。DN各期患者血清CoL-Ⅲ、CoL-Ⅳ、LN水平均升高(P<0.05),其升高呈Ⅲ期<Ⅳ期<Ⅴ期(P<0.05)。结论 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证则以瘀血和湿浊为主,CoL-Ⅲ、CoL-Ⅳ和LN不仅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对DN的分期、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165例以及肾脏恶性肿瘤患者16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HuR的表达水平。根据DKD病理分期进行分组,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患者HuR表达的差异。对HuR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肿瘤患者癌旁正常肾脏组织相比,HuR在DKD患者肾脏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uR表达大多数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部分在细胞质内表达。HuR在不同分期的DKD患者肾组织中表达有差异,其中Ⅱb期与Ⅲ期、Ⅱb期与Ⅳ期、Ⅲ期与Ⅳ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Ⅱa期与Ⅱb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D患者HuR表达与年龄、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1,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结论:DKD病理分型在Ⅱb以上者HuR表达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HuR的表达与肾功能相关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在强化降糖、降压、降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数值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中2型糖尿病肾病Ⅴ期较Ⅳ期患者、Ⅳ期较Ⅲ期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有显著作用,且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分期越高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66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资料,其中大部分患者是80年代收住院的。限于当时的诊断水平,中晚期(相当于Mogensen)分期法的Ⅳ、Ⅴ期)患者占91%,故预后很差,死亡率高。由此作者提出,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以检出DNⅢ期患者;开展肾活检,检出DNⅡ期患者;并且注意通过B超或CT,及时发现DNⅠ期的重要线索──肾脏体积增大,把DN早期诊断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快速增长。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而目前DKD的临床防治和基础研究尚无重大突破。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使用、改善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是其主要的综合治疗措施。但DKD一旦进入临床蛋白尿期,病情往往不可逆地进展至终末期肾衰,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而心血管事件等合并症的高患病率及发病率致其预后较差。因此,应采取系列措施加以防治,如进一步开展DKD知识宣教,倡导早期筛查、早期诊治;倡导DKD临床结合病理的分期治疗规范,细化临床管理,进一步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个体化选择肾脏替代治疗模式;践行转化医学,争取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器械的科学转化和临床应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等应该是DKD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原发性胆囊癌25例。依据Nevin's临床分期:Ⅲ期2例(8%);Ⅳ期8例(32%);Ⅴ期15例(60%).认为病理及术式与预后关系密切。由于胆囊癌术前诊断及病理分期可能性小,主张术中对胆囊癌病人作快速冰冻检查,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和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HTK〗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HTW〗方法〓〖HTK〗将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PGE1治疗(PGE1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肾血流量(Q)及阻力指数(RI)。〖HTW〗结果〓〖HTK〗① DNⅢ期及Ⅳ期患者,PGE1组治疗15d后Vsmax、Vdmin及Q均明显增加(P<0.01),RI明显降低(P<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② DNⅤ期患者,PGE1组Vsmax、Vdmin及Q较治疗前增加(P<0.05),RI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Vsmax、Vdmin、Q及RI无明显变化(P>0.05); ③ 各期疗效比较,Ⅲ期的治疗效果最好(P<0.01);两种治疗方案比较,PGE1组疗效较佳(P<0.01)。〖HTW〗结论〓〖HTK〗PGE1对改善DN肾血流动力学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Ⅴ期后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9.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68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8例,两组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稳定指标,与血糖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筛选、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7年美国肾脏疾病基金会的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将研究对象分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组、糖尿病肾病(DKD)组,无肾病组(NCKD)组.结果 14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784例,女654例,平均年龄(62.5±9.2)岁,糖尿病肾病患者219例,发生率15.2%,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245例,发生率为17.0%.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24h尿白蛋白量显著高于NDRD组和NCKD组(P<0.05),NDRD组患者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24h尿白蛋白量显著高于NCKD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临床治疗应严格控制患者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和血压,这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临床上2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糖尿病肾脏病(DKD),DK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微量尿蛋白和肾功能改变,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室间隔(IVS)厚度与肾功能的关系已有文献证实,而左心室内壁(LVPW)厚度与肾功能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成为早期DK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截至2018-12-31,随访时间120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大量尿蛋白,即同时满足24 h尿蛋白>500 mg/d及GFR<50 ml/min两项纳入DKD组,其余纳入非DKD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DKD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IVS及LVPW厚度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进展为DKD 48例(26.9%)。DKD组与非DKD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血红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DKD组患者比较,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收缩压、空腹血糖升高,LVPW厚度、IVS厚度增加,HDL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VS厚度〔OR=4.577,95%CI(2.280,9.188)〕、LVPW厚度〔OR=3.805,95%CI(1.917,7.553)〕是DK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组(n=47)IVS增厚者、LVPW增厚者DKD发生率分别高于IVS正常者、LVPW正常者(P<0.05);非高血压组(n=131)IVS增厚者、LVPW增厚者DKD发生率分别高于IVS正常者、LVPW正常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VS、LVPW厚度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01),与GFR呈负相关(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IVS增厚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其临界值为12.5 mm,其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73.64%;而LVPW厚度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其临界值为11.5 mm,其灵敏度为60.91%,特异度为67.27%。结论 糖尿病病程长、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IVS及LVPW增厚与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相关,其中IVS及LVPW增厚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进展为DK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近1/3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糖尿病肾病的威胁,但目前针对糖尿病肾病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中医药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 观察通络地龟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7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阴虚血瘀。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通络地龟汤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血清炎性因子与尿液炎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空腹血糖及血尿酸较治疗前降低,eGFR、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尿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结论 通络地龟汤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减轻炎性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进展到ESRD的高风险人群,以早期预防。【方法】收集本院231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据是否出现ESRD分为未进展到ESRD(133例)、ESRD组(98例)。使用分类树模型分析进展到ESRD相关危险因素,通过节点增益分析筛选进展到ESRD的高风险人群。【结果】从预测变量中筛选到4个重要解释变量:载脂蛋B(ApoB)、性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收缩压;ApoB升高是DKD进展的重要的危险因素;ApoB>1.14mmol/L的慢性肾脏病(CKD)3~4期DKD患者,3年进展到ESRD的概率是75.0%,如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79.7%的概率进展到ESRD。【结论】分类树模型能有效筛选并分析进展到ESRD危险因素,并识别高风险人群特征,有利于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各期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301例住院的慢性肾脏病1-5期的患者作为CKD组,经体检证实的301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KD组与对照组及CKD不同分期患者发病年龄、血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脂、血小板、血色素等临床资料,并分析CKD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CKD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血色素、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2期血压低于CKD 4、5期(P<0.05);CKD 3期血小板高于CKD 4、5期(P<0.05);血脂、血红蛋白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滤过率与血肌酐、年龄呈负相关,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成正相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即出现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CKD 3期以后血压增高明显,以收缩压增高为主;CKD 5期血小板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实验检测和与症状均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大鼠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动态观察16周,以大鼠体重、饮水量、尿量、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等指标评价模型的成功和稳定性。结果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 d~16周血糖持续升高,饮水量和尿量大幅增多,体质量增长缓慢或负增长,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尿素氮、肌酐升高。肾脏病理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随时间延长,病情逐渐加重。结论单侧肾切除术后尾静脉注射STZ复制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症状、病理和化验指标非常相似,在16周内模型稳定,符合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III期。病情严重程度与病程相一致,适用于药物药效学评价和临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肾小球率过滤(GFR)、NAG酶与尿泛素核糖体结合蛋白52(UBA52)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01例,分为正常对照组(n=22)、糖尿病组(DM组,n=20)、糖尿病肾病组(DN组,n=59),分别测定血与尿UBA52、NAG酶、d1微球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对3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尿UBA52的关系。结果 (1)DN组NAG酶、α1微球蛋白、GF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UBA5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NAG酶、α1微球蛋白、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和DN组比较,GFR在DN组中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UBA52水平在DM和DN组中均有升高,尿UBA52在DN组中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AG酶、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对尿UBA52的升高有影响。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增高、肾小球率过滤增加、NAG酶增高可导致尿UBA52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血栓调解蛋白( TM)对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糖尿病肾病分期分为五组,Ⅰ期组12例,Ⅱ期组18例,Ⅲ期组20例,Ⅳ期组26例,Ⅴ期组2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体内TM含量,并分析应用TM对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的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T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30.801,P=0.000),同时糖尿病不同分期的五组患者体内TM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F=7.341,P=0.000),其中以Ⅴ期组体内含量最高,其次为Ⅳ期组,Ⅰ期组体内含量最低。研究显示,患者体内TM含量与糖尿病肾病分期、肌酐(CR)均存在正向直线相关关系(r=0.646,P=0.000;r=0.621,P=0.000)。结论TM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刘军  黄江 《中外医疗》2013,(30):8-9
目的探讨血糖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进展阶段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对COPD合并高血糖的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治疗,总结预后。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强化血糖治疗后,患者的PH值、氧气分压(P0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02)显著降低(P〈0.05)。结论COPD加重期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不利于预后,强化血糖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疗效及对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L,14 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P选择素、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结果早期DN患者经用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24 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对P选择素亦有明显降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有效,从而有延缓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8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脑卒中组42例(卒中组)和不伴脑卒中组46例(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血压,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病程、舒张压、HbA1c、TC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ApoA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