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铮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84-285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检和/或功能损害[1].精神障碍不仅会引发各种精神症状,还会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大学生正处于求学、求职、人际、婚恋等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精神障碍的发生会使上述社会功能遭受破坏,甚至导致精神残疾.对于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康复治疗的效果影响精神障碍的预后,对患病学生能否回归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目前对妇女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1],其发病率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1位,且呈年轻化趋势[2].女大学生无论是年龄、身体状况及所处的社会地位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她们不得不承受来自自身和社会多方面的身心压力[3].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与精神因素会导致乳腺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4].因此,关注女大学生乳房健康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以西北地区某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乳房保健及乳腺癌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以期为高校利用自身经济和教育资源做好女大学生的乳房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玉娥 《中国校医》2006,20(5):543-544
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因凶杀、自杀事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存在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在高校比较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大学生中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有统计结果表明贫苦大学生中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占贫困生总数的80%之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我保健与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社会的激烈变革使得更多的人遭遇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大学生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等方面原因,面临学习竞争以及社会需求的压力时,身心健康受到较大影响[1].为了解大学生自我保健与生活方式状况,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加强高校的健康教育,在江苏省高校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自我保健习惯.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汪立夏等[2]分别在2001,2006,201 1年对江西省5所重点高校学生进行调查显示,分别有23.80%,22.86%,19.4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李娜[3]对某女子学院3 225名2012级学生的心理普查中,发现有15.8%的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困扰.林磊等[4]于2012年抽取上海24所高校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分别有15.8%,13.3%,13.3%的学生存在成长发展、人际和谐和环境适应问题.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合著网络、关键词共现矩阵以及聚类和多维度分析,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正亮  胡光娇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515-1516
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的消极行为,具有伤害意图、伤害行为、伤害后果等基本特征[1].有研究发现,在正常人群中,攻击行为的发生与自尊、人格存在着联系[2].近年来,大学生暴力攻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校园的宁静和大学生的形象.有调查显示,27.7%的大学生表现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3].心理压力感主要是指个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压力源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4].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国外的研究认为主要包括学业因素、社交因素、生活与经济因素、择业因素等方面[5].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也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大量调查显示,学生心理问题较普遍,且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匮乏[1].上个世纪中晚期兴起的“朋辈互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后,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2].已有研究证明,朋辈互助在降低自杀、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作用[3-8].朋辈互助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支持性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困惑、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9].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形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灵绸  赵军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45-3347
[目的]目前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愈来愈多,深入分析其心理障碍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以至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方法]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经验结合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人际交往、学习就业、情绪、自我认知、恋爱与性等方面,形成原因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自身心理发育不成熟和社会环境变化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障碍不是在大学形成的,也不是在大学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王伟国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05-150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成为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贫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心理特点外,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1].因此,高校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关注其心理上存在的不足,帮助贫困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指导他们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平均有70%的时间在寝室度过[1].寝室环境对学生的道德、心理、人格和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2].高校寝室是大学生情感、思想碰撞的主要场所,也是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人与成才[3].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是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4].  相似文献   

11.
林松 《家庭健康》2010,(12):35-35
专业的心理咨询是时代的必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亿人患各类精神心理障碍,占人口的10%,精神障碍将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在我国,各类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已上升到17.5%,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0年后,精神心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将会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精神类疾病的就诊率仅有9.2%,治疗率不到5%。同时,由于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不重视,更加导致了患者无法融入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陈跃进 《现代养生》2004,(12):38-3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健康问题。由于目前对精神健康知识普及不够,所以人们对有关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心理障碍比精神障碍轻 现实中,许多人可以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而不能接受“精神障碍”的诊断,误以为前者比后者轻。实际上“心理”与“精神”是同义语,“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心理障碍”就是“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3.
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周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为粉刺、丘疹等,患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1].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精神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环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本调查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2],综合使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泰安市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进一步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大学生痤疮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后,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上明显上升,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不断上升[1].大学一年级新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后期,其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并有上升和加重的趋势[2].因此,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08-2010年连续3年对江苏省某理工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高校今后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大学生心理保健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 0年来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的报道比较多[1 ] ,我国有 2 0 .2 3 %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2 ] 。本研究在于了解安徽省高校开展心理保健工作的情况 ,从而控制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 ,最终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1 对象与方法1 999年底采取整群抽样法 ,抽取安徽省内的部分高校 ,包括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技术师范学院 ;再按照分层抽样法 ,将各年级作为“层” ,从每层中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 ,共 2 80 0名 ,对他们的心理保健情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心…  相似文献   

16.
有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夸大前列腺炎危害的现象,使得青少年"患者"日益增多,不少患者产生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笔者对部分大学生慢性前列腺炎病例进行人性化关怀与冶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03级文科学生611名新生,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UPI)"进行心理普查.结果 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学校、自身、家庭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迷惑和无助常困扰着他们,使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 高校必须谋求一系列妥善的方法去帮助这些迷失了心理走向的大学生们.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近年来国民健康监测发现,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安排不合理、体育锻炼缺乏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已成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2].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高校社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吕晓敏  张野  张珊珊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92-1595
恋爱暴力(dating violence)是指发生在恋爱期间的暴力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行为,手段包括殴打、捆绑、残害、拘禁、折磨、凌辱人格、精神摧残、遗弃以及性虐待等[1].随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化,校园恋爱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现已成为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研究发现,恋爱暴力受害者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上,经常遭受恋爱暴力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在身体方面,经常遭受恋爱暴力的大学生更多报告面部和头部创伤、慢性胃肠道疾病等[2-5].对于受害者来讲,恋爱暴力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即时的身心伤害,还会预测他们未来的家庭暴力问题[6].因而,有必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恋爱暴力行为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以引起社会及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