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味子曾经是风行一时的降酶药,究竟疗效如何,值得研讨.某些医者对急性病毒性肝炎谷丙酶升高的患者,甚至企图用大剂量五味子以达降酶之效.从有关报道和临床实践表明,五味子只对部分患者有降酶作用,且有的取效甚缓,有的降而复升,甚至用后反而加重或出现黄疸.其道理何在?笔者认为,应以中医的固有理论加以解释.五味子酸敛固涩,宜于虚证,急性肝炎一般多属湿热实证,固非酸敛所宜.若昧然用之,反有收敛闭邪,使湿热内恋之弊.它的降酶作用,很可能是使酶暂时处于抑制状态,所以停药后往往又随之回升.又由于敛邪(湿热)内固,因而可能有加重黄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梁光培 《新中医》1994,26(5):60-61
迁延性、慢性肝炎的辨治体会梁光培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于中医胁痛、郁证、积聚、瘕、阴黄等范围。其病机多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并多方求医,迁延难愈;或由急性肝炎之湿热缠绵,抑郁肝脾;或长期服用苦寒清热之剂及西药,日久不愈。以致脾虚气滞,气血虚亏,疏泄失常,肝...  相似文献   

3.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以升为顺,肺属金,以降为顺,升降有常则阴阳平衡。若嗜食肥甘厚腻、肉食淀粉类生湿生热食品,又兼嗜辛热、举肺升阳类食品,最易造成肺气失其肃降,滋生内湿热而逆上,进而失其制约肝木之亢,肝经乃多出现湿热等实证病变。临床在治疗肝经湿热实证时,多是直选如龙胆泻肝汤类入肝经之苦寒药伐其肝。谓其苦能燥湿,寒能胜热,苦寒泻实。然此法虽能解一时之难,但当药停之后病多死灰复燃。如此频用苦寒之品而过伐肝木,必造成木不疏土,胃气衰败,反生壅瘀,病人体质日趋衰弱,疾病丛生,鲜不害矣。故本研究旨在通过中医经典理论探讨从肺气以降论治肝经湿热证疾病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一般认为乙肝发黄的病因病机乃湿热瘀毒侵袭肝胆 ,枢机不利 ,疏泄失司 ,胆汁不循常道 ,渗入血液 ,溢于肌肤 ,其病机关键是湿。故利小便、去除壅积之湿热是其主要的治法。然而验之临床 ,部分慢性肝炎黄疸患者用上法未见有效。《景岳全书》指出 :“黄疸一证 ,古人多言为湿热…… ,而不知黄之大要有四 :曰阳黄 ,曰阴黄 ,曰表邪发黄 ,曰胆黄也……。岂果皆如曲 ,悉可谓之湿热耶 ?弗足凭也。”“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 ,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 ,但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 ,血气复则黄必尽退。”可知黄疸非独湿热而为 ,内伤不足、脏腑功能紊…  相似文献   

5.
谢苗  邵文雪  张晓艳 《河南中医》2019,39(12):1792-1795
连朴饮为温病苦泄法的代表方,黄连、厚朴相配,能通能泄,既可宣降湿热,又可通降胃腑,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共为君药。豆豉与栀子相配,可增强苦寒泄热燥湿作用,共为臣药;石菖蒲、半夏、芦根共为佐使之用。以苦寒降泄之品配伍辛开微温等药辛温散湿、苦寒降热,起到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将苦泄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分解湿热""宣上、畅中、渗下"等湿热病治疗思想,给邪以出路,使气机畅达,湿去热清。连朴饮虽由王孟英为治疗霍乱而设,而霍乱当今已不多见,但该方组方独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凡是具有湿热阻滞中焦且见湿热症状并重表现的疾病均可用连朴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柏长于泻肾火、清下焦湿热。常用以治阴虚阳亢之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症。此外,也用其治疗湿热所致的热痢、黄疸、淋浊、带下、便血、痔瘘、尿闭及足膝肿痛、痿软无力、湿热疮毒等症。现代药理证明,黄柏所含之小蘖碱、黄柏碱等对多种致病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清代名医王士雄在其《潜斋医学丛书·重庆堂随笔·下卷》中对黄柏的功用有着精辟独到的阐述,曰;“黄柏之功,昔人已详矣,或竟视为毒药,痛或勿用……,经言: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凡下部不坚之病多矣,如茎萎,遗浊,带漏……,盖下焦多湿,始因阴虚火盛而温渐化热则湿热阻夹气化反耗精液,遂成不坚之病,皆黄柏之专司也,去其蚀阴之病,正是得全生气,谁谓苦寒无益于  相似文献   

7.
中药五味子降酶作用已被临床证实,但其不足是疗效有反跳,且味酸每易碍胃,影响食欲,对湿热未清或肠胃功能不佳者,不甚适宜.笔者以黄荆子为主药制成降酶粉剂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长期不降者68例,疗效显著,停药反跳现象很少,并能健胃和肝.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演变而来,属中医胁痛、郁证、症积等范畴。病程较长,正虚邪恋,奏效缓慢,临床上谨守病机。正确处理邪正,气血,阴阳关系,是治疗本病、提高疗效的关键。兹就个人体会,略陈管见,抛砖引玉诚望前辈和同道赐教。1 清利湿热,不宜专任苦寒 湿热内侵久留不去是发生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之一,因此应以清利湿热作为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手段。感受湿热之邪后,湿邪不能发泄,郁蒸而助热;  相似文献   

9.
洪广祥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广祥教授耕耘杏林30余年,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悉心修研,对慢性肝炎的治疗颇有经验,疗效显著。现将其诊治慢性肝炎的经验,简介于后。 1 病机见解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久治不愈,迁延反复所致。其因多为湿热之邪久恋肝脾,气郁血滞,加之久服苦寒之品伤阴损阳,正气虚损,湿  相似文献   

10.
陈昆山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师陈昆山先生从事临床、教学3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对肝胆病证有独特见解。兹就业师对肝炎的认识和降酶经验作一介绍,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虽有内因与外因之分,但湿热毒邪是致病的主因,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胸脘痞满或胀痛,大便溏臭或不爽之湿热蕴阻脾胃证;或为身目小便俱黄,口干苦,胁痛,厌油,大便干结,脉弦滑或弦数之湿热蕴结肝胆证。若失治或误治,易使湿热留恋,形成慢性肝炎。湿热久羁,既可损伤脾胃,致脾胃纳运失常;也可结于肝胆,使肝胆疏泄失司。故业师认为,慢性肝炎虽有湿热残留,但脾失健运、胃不纳降、肝失…  相似文献   

11.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脾虚湿热证形成的直接因素为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根本因素为脾气不降、运化失常。临证治疗运用清热、化湿、健脾之法,并遵循清热不过于苦寒、化湿不过于香燥、健脾不过于呆滞的原则,以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连苏饮等为常用方,进行合理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观点出发,初步认为:五味子治疗病毒性肝炎降转氨酶(下称GPT)的机理,主要是酸涩收敛作用抑制GPT的活性.指出,五味子对急性肝炎降GPT有留邪之弊;对慢性肝炎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五味子虽能降GPT,但不能控制肝炎病变的实质进展,且降而复升,甚至掩盖或加重病情,在部分无黄疸型肝炎治疗中还可出现黄疸.故五味子并非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理想药物.临床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切忌滥用.  相似文献   

13.
朱树宽 《中医杂志》2006,47(11):812-812
白头翁,苦寒降泄,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乃治疗湿热或疫毒痢疾之要药。笔者近年来,以白头翁为主,通过适当配伍,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江锋  王淳  佟海英 《中医杂志》2012,53(4):352-354
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相关指标对于追踪观察急性肝炎是否痊愈、慢性肝炎有无活动以及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都具有一定价值.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肝炎,保肝降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理气化瘀、疏肝健脾、滋养肝肾以降酶等5个方面探讨治疗慢性肝炎选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口疮,其病因机制,多由阴虚内热和脾虚失司、湿热内生所致。治疗方法,以健脾为主,兼以滋阴清热,或加解毒之品。用药切忌专用苦寒,多以甘寒之剂缓之,以扶正祛邪,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16.
1苦辛通降法的概念苦辛通降法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种不同性味、不同功能的药物配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从药物性味来说是寒热药的配合及苦与辛味的组合,从法法而言属于温清合用,从方剂来说属于“和解之剂”和“理气之剂”,从来源来说源于仲景的泻心汤类方及小陷胸汤等方。按照异类相使的配合原则,以达到通降开泄的目的。苦辛通降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多用于杂病之中的胃痛、痞满、呕吐等病,又用于温病的湿热证。临床表现是以痞满、胃脘痛、呕吐等为主要特征,或伴泻利、口中干苦或黏腻,舌苔黄浊、质红,脉弦或兼滑数,病位在中焦,重点在胃,而和肝胆及肠密切相关;病机为邪阻中焦,胃气郁滞,通降失常,病理以热郁为主,兼与其它病邪相合,而致寒热错杂,痰热互结,湿热中阻,胃热火郁等证候。2苦辛通降法的作用苦辛通降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通降胃气,具体而言有3方面:2.1调整气机升降苦寒药性主泄降,寒能清泄胃热、郁火,苦味又能泻痞坚胃。辛温药味主宣通,辛能理气开痞健胃,温能宣阳散寒。苦辛合用可以清热和胃,顺气降逆,使中焦痞结得开,气机升降得和。2.2互相制约偏胜苦寒太过,寒凉冰伏,每易戕伐脾胃之阳气,少佐辛温之药,可制其偏弊;反之苦寒药又能制约辛温药燥烈之性,适当配伍,...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炎中医药降酶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慧闻 《中医杂志》1994,35(9):561-563
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慢性肝炎谷丙转氨酶(ALT或称SGPT)升高的文献很多,反映了中医药在降酶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治疗优势。本文就近几年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现介绍如下。1 五味子及其专方专药降酶六十年代末首先发现五味子粉剂或蜜丸对病毒性肝炎病人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及改善症状的效果,经过三十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后,汪氏认为五味子粗制剂及其合成品(联苯双酯)仍是目前用于降酶最多且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或屡用苦寒利胆之品,伤及脾气,常见肝郁脾虚之证,应重视健脾利胆,提高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胆囊息肉多因嗜食油腻辛辣肥甘,或饮酒无度,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日久脾失健运,以致湿热痰瘀蕴结于胆腑而成,临床治疗应重用软坚散结、化瘀消积之品方能取得满意疗效;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疗胆石症多采用利胆溶石、通腑排石之法,取其"肠泻胆亦泻"也;胆囊萎缩引起的阻塞性黄疽,其病机多责之于湿热郁阻,常用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取效。  相似文献   

19.
桑椹溪黄草冲剂保肝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椹溪黄草冲剂由桑椹子、溪黄草、茵陈、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祛瘀等功效,用于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及西医诊为急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者.本文对桑椹溪黄草冲剂的保肝降酶,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进行了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