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两种新型交锁髓内钉的抗扭生物力学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种新型交锁髓内钉的抗扭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固定湿润成年尸体股骨四具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对股骨干骨折两种新型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抗扭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并与传统的梅花针内固定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膨胀螺丝型自锁髓内钉抗扭转强度和刚度,分别达到梅花针的2倍和1.6倍,偏心插销锁定带锁髓内钉抗扭转强度和刚度,分别达到梅花针的1.6倍和1.5倍,但仅为完整骨的30%。结论 两种新型交锁髓内钉都能满足生物力学要求,因而适用于临床上股骨干峡部或峡中以外的稳定或不稳定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自动开叉交锁加压髓内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股骨干不稳定骨折采用新型交锁加压髓内钉(NLN)和自动开叉光锁加压髓内钉(ALN)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8具新鲜尸体股骨,以两种不同器械固定,并与常用梅花钉、GK钉进行对照比较,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分析它们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优劣。结果:自动开叉交锁加压髓内钉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开叉交锁加压髓内钉内固定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应力遮挡小,明显优于其它髓内钉。  相似文献   

3.
交锁加压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的生物力学试验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院研制的新型交锁加压髓内钉能广泛应用于股骨干稳定与不稳定骨折,且具有动力稳定性。本生物力学试验采用七具男新鲜湿润尸体股骨,使用新型交锁加压髓内钉固定,与国外GK钉比较,并与国内广泛采用的梅花钉比较。结果表明其极限承载能力、强度、刚度均高于GK钉与梅花钉。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新型交锁加压髓内钉经临床应用三十余例证明疗效显著,无生物应力遮挡作用,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型动力加压胫骨交锁髓内钉用于胫骨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其在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力学性能优劣。方法对不同方式内固定用于胫骨稳定骨折的抗轴向压缩、抗侧弯、抗旋转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评和对比。结果新型髓内钉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表达出了优良的动力加压功能,其既有良好的抗短缩能力且应力遮挡低;各组试样的抗内→外弯曲能力较抗前→后弯曲能力强,新型髓内钉的抗侧弯性能优于髓内钉对照组,但次于加压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抗旋转性能优于髓内钉内固定,新型髓内钉组较髓内钉对照组的抗旋转性能更优。结论新型胫骨髓内钉治疗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胫骨髓腔形态可对髓内钉抗侧弯性能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折后植入物内固定主要有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械,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至关重要。 目的: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的随访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干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植入物有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两种。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在并发症方面动力髋螺钉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易出现锁钉松动。在切口感染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可认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具有同时静力加动力固定两处骨折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优于动力髋螺钉的有效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6.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一种新型的髓内固定器械———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 ,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 ,并与国产带锁髓内钉进行比较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 14根甲醛固定 1月的成年人胫骨 ,分成两组 ,制成胫骨中下段骨骨折 ,及 2cm的骨缺损 ,分别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和国产带锁髓内钉固定 ,进行扭转、轴向压缩、四点弯曲试验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发现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的抗弯曲刚度与国产带锁髓内钉相同 ,无统计学差异。抗扭转刚度略小于国产带锁髓内钉 ,但仍能满足生物学固定要求。抗轴向压缩刚度 ,国产带锁髓内钉优于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因此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结构合理 ,简单、实用 ,具备一定抗不良应力的能力 ,操作方便、性能可靠 ,配套设备要求低 ,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2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最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TiNi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环抱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交锁钉)治疗股骨干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为临床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8对模型随机一侧用环抱器和交锁钉固定,对侧用钢板固定,行轴向、三点弯和扭转试验。结果轴向试验:环抱器组应变大于钢板、髓内钉组,后两组相仿;100 N时,各组位移相仿;200~600 N时,环抱器组位移大于钢板、髓内钉组,后两组相仿。三点弯试验:环抱器组桡度较钢板、髓内钉组大,后两组相仿。扭转试验:环抱器、髓内钉两组扭角相仿,钢板组较环抱器组(≥3 N.m)和髓内钉组小。结论环抱器、交锁钉和加压钢板固定股骨干横行骨折的稳定性依次加强,环抱器固定后的轴向微动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常用内固定器械,术中是否常规提拉加压,以及术后是否及时动力化,对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干扰各种因素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股骨静力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浸泡的成人尸体股骨标本8对,制成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后分别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TiNi环抱式接骨板(环抱器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加压钢板组)固定,测试抗轴向压缩、抗三点弯曲和抗扭转力学性能,计算应力遮挡率。结果与结论:髓内钉组与加压钢板组相比,抗轴向压缩性能和抗三点弯曲性能相当(P0.05),但抗扭转性能较弱(P0.05);与环抱器组相比,抗轴向压缩性能和抗三点弯曲性能较强(P0.05),而抗扭转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应力遮挡率与加压钢板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明显高于环抱器组(P0.01)。提示交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靠,但应力遮挡率较高,临床应用时需及时对其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胫骨远端骨折改进型交锁髓内钉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尸胫骨6具,固定后通过胫骨骨折内固定的轴向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扭转力学性能试验来进行两种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改进型交锁髓内钉与解剖钢板在骨折固定上有优势,尤其在应力遮挡保护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结论髓内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用于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加锁梅花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用6例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上段骨折模型两种,梅花针固定;然后制作股骨下段骨折模型两种,加锁梅花针固定;最后利用股骨下段骨折模型交锁钉固定,每次作下一骨折模型前,用钢片张力带固定前一次的骨折线。依次对正常股骨标本、梅花针固定后的标本、加锁梅花针固定的标本、交锁钉固定的标本进行扭转测试、垂直压缩试验、4点弯曲试验,分析4组试验的实验数据。结果梅花针固定股骨中上段骨折、加锁梅花针固定股骨下段骨折和交锁钉固定的股骨下段骨折抗扭转测试中,均可以达到4Nm抗旋转刚度;轴向压缩试验中最大应变正常组和梅花针组、加锁梅花针组无明显差异,4点弯曲试验中梅花针与加锁梅花针和正常标本的弯曲刚度相近,交锁钉的抗弯曲刚度明显高于其他3者。结论加锁梅花针冶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 可膨胀髓内钉:该髓内钉的主体部分由合金柱状薄管和4根径向辐条组成,其远端呈圆锥形,近端带内螺纹口,内设单项阀门,通过压力泵向钉体内压注生理盐水使髓内钉顺应髓腔的形状膨胀。 交锁髓内钉:它由髓内钉和交锁钉所构成,在其主干的不同方向上可有钻孔,钻孔的直径小于髓内钉的直径,钻孔内可安装不同直径的交锁钉,其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弯、抗拉强度,应用于骨折术或矫形术中可加快骨折愈合。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可膨胀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修复四肢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但2种固定方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的优劣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按严格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研究质量评估,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研究,4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492例患者,可膨胀髓内钉组、交锁髓内钉组各24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可膨胀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交锁髓内钉组[SMD=-0.87,95%CI(-1.20,-0.54),P=0;SMD=-2.45,95%CI(-3.33,-1.58),P=0;SMD=-2.83,95%CI(-3.68,-1.97),P=0;SMD=-0.96,95%CI(-1.73,-0.18),P=0.016],术中出血量少于交锁髓内钉组[SMD=-4.12,95%CI(-6.38,-1.87),P=0],在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足够数据证实两组间有显著差异;③结果表明,运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实施过程较交锁髓内钉更具优势,而对于术后恢复情况两者相当。限于该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未能考虑骨折类型和扩髓等干扰因素,结果还需谨慎对待,尚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ORCID: 000-0002-6736-3485(王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两种髓内针治疗胫骨中下1/3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髓内扩张自锁钉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胫骨12根,制作成中下1/3斜行骨折进行实验;分别用交锁钉、髓内扩张自锁钉内固定,对标本进行抗屈伸、抗侧弯、抗短缩、抗旋转、抗疲劳方面的生物力学测试,评价髓内扩张自锁钉内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比较二种内固定稳定程度的差异性。用Stata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髓内扩张自锁钉在抗侧弯、抗疲劳刚度方面强于交锁钉,在抗短缩、抗旋转方面稍差于交锁钉;髓内扩张自锁钉在轴向应力传导方面高于交锁钉;髓内扩张自锁钉抗屈伸性能强于交锁钉。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有较强的骨折固定作用和稳定性,符合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自动加压带锁髓内钉(ALN)的生物力学性能比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具成人新鲜尸股骨标本,对其骨折固定后,在压缩、弯曲、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结果:①ALN钉与国外GK钉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相当(P<0.05);②在应力遮挡率方面特别小,明显比GK钉优越(P<0.01);③ALN钉具有力学分布合理、应力遮挡小、内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方便,能早期恢复伤肢功能的特点。结论:ALN钉除了具备GK钉抗弯、剪、扭、旋优良的作用外,还具备了GK钉所不具备的自动加压弹性固定的作用。解决了临床上坚强内固定(带锁髓内钉)骨折端应力传导不够或没有应力传导,弹性固定(梅花钉)不易控制骨折端弯、剪、扭、旋应力这一矛盾。是一种性能特别优良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自动加压带锁髓内钉(ALN)的生物力学性能比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具成人新鲜尸股骨标本,对其骨折固定后,在压缩、弯曲、扭转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结果:①ALN钉与国外GK钉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相当(P<0.05);②在应力遮挡率方面特别小,明显比GK钉优越(P<0.01);③ALN钉具有力学分布合理、应力遮挡小、内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方便,能早期恢复伤肢功能的特点。结论:ALN钉除了具备GK钉抗弯、剪、扭、旋优良的作用外,还具备了GK钉所不具备的自动加压弹性固定的作用。解决了临床上坚强内固定(带锁髓内钉)骨折端应力传导不够或没有应力传导,弹性固定(梅花钉)不易控制骨折端弯、剪、扭、旋应力这一矛盾。是一种性能特别优良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弹力内锁髓内钉与交锁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用8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制成股骨中下2/5骨折模型,分别用弹力内锁髓内钉、国产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和钢板内固定,对内固定后的标本进抗扭转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弹力内锁钉在5 Nm扭矩下抗旋转刚度接近交锁髓内钉.结论:弹力内锁钉在冶疗股骨中下段骨折中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该器械结构合理,简单实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髓内钉、钢板和外固定支架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上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以及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45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治疗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治疗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并与髓内钉和接骨板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手术时间1.0-2.5 h,平均1.5 h;出血量100-400 mL,平均出血量200 mL;骨折愈合时间4.0-6.0个月,平均4.5个月。手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评价,优40例,良2例,中3例,优良率为93.3%。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符合骨折生物力学内固定的特性,是集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优势为一体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的治疗上具备操作简单、适应证广、临床疗效满意的特点,是股骨干粉碎骨折治疗的一种新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利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52例,均采用开放复位,静力型固定,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结果 52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髓内钉断裂1例,锁钉断裂1例,胫骨上段后壁骨折1例,骨折成角畸形2例,锁钉过长引起疼痛1例,锁钉误穿2例,根据Johner Wruh评分标准,优43例,良4例,中3例,差2例。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因操作技术原因,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在基层医院应用中,应注意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