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b1和β-淀粉样蛋白25-35可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蛋白磷酸酯酶2A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密切相关。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代神经干细胞分化1周后分组:①空白组:不加其他处理因素继续培养36 h。②β-淀粉样蛋白组:培养24 h后,加入β-淀粉样蛋白25-35继续培养12 h。③预处理组:先加入人参皂苷Rb1预处理24 h,再加入β-淀粉样蛋白25-35继续培养12 h。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au[pS396]、Tau[pS262]表达以及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 结果与结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有Tau[pS396]和Tau[pS262]的表达;β-淀粉样蛋白组细胞的Tau[pS396] 和Tau[pS262]表达上调,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无明显变化;预处理组Tau[pS396]和Tau[pS262]表达下调且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显著增强。提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表达一定程度的磷酸化水平,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提高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来减轻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通过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代神经干细胞分化1周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Tau[pS396] 、Tau[pS262] 及GSK-3β[pTyr279,216]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有Tau[pS396] 和Tau[pS262]的表达,β-淀粉样蛋白25~35可以使Tau[pS396]、Tau[pS262]和GSK-3β[pT279/216]表达上调,而人参皂苷Rb1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25~35的作用。提示β-淀粉样蛋白25~35和人参皂苷Rb1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对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通过调节GSK-3β/PP2A活性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 选用孕期(18±2)d的SD大鼠,分离纯化胎鼠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iCl处理组、Rg1预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模型组用20μmol/L Aβ25~35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LiCl处理组用10mmol/L LiCl和20μmol/L Aβ25~35共同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Rg1预处理组分别用5、10、20、40、80μmol/L Rg1预处理皮层神经元24h,再加入20μmol/L Aβ25~35作用12h.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表达水平,通过非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皮层神经元蛋白磷酸酯酶2A(PP2A)活性.结果 模型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但PP2A的活性不受影响;LiCl处理组和Rg1预处理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在Rg1预处理组中,以20μmol/L Rg1预处理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表达水平下降最为明显,而且PP2A的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通过上调PP2A活性和下调GSK-3β活性从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所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始动因素,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最重要的分子病理变化之一。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中加入预诱导培养基和20 μmol/L β-淀粉样蛋白25~35,24 h后用含2%二甲基亚砜和200 μmol/L丁羟茴醚的DMEM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5 h后收取细胞。对照组诱导方法同实验组,但在诱导过程中未加入β-淀粉样蛋白25~35。 结果与结论:光镜下可见纺锤状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出现长突起,呈现神经细胞样形态,但实验组突起数量和长度均少于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两组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免疫蛋白印记法证明实验组的GSK-3β、Tau[pSer262]和Tau[pSer396]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β-淀粉样蛋白25~35能够通过GSK-3β途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JNK/p38 MAPK在β淀粉样蛋白多肽片段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样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和JNK/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JNK/p38 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凝聚态Aβ25~35(20μmol/L)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Tau蛋白Ser396、Ser199/202、Thr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同时JNK/p38 MAPK的总量及其活性形式-磷酸化JNK/p38 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增加.结论 Aβ25~35可通过激活JNK/p38 MAPK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GS)对冈田酸(OA)诱导大鼠血小板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q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OA对大鼠血小板存活的影响。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OA处理后大鼠血小板Tau蛋白磷酸化Serl99和Thr231位点、Tau-1(非磷酸化蛋白)、Tau-5(总Tau蛋白)、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和抑制性磷酸化GSK.3βSer9位点的表达情况:并观察GS对OA诱导大鼠血小板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OA对血小板均有损伤作用,其中80nmol/LOA对大鼠血小板损伤程度较为合适。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80nmol/LOA处理12h后,Tau蛋白Serl9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高(P〈0.01);Tau-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Tau-5无明显变化;GSK.3B的表达无变化而抑制性磷酸化GSK.3βSer9位点的表达减少(P〈0.05)。用0.5μmol/LGS预处理后可减轻OA所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同时抑制性磷酸化GSK-3βSer9位点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OA可诱导大鼠血小板Tau蛋白Serl99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高,该作用可能通过激活GSK-3β实现。GS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GSK.3B的活性,最终达到减轻OA所诱导的大鼠血小板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相关蛋白Sorcin、RyR2mRNA的影响.方法 新生1-3天的Wistar大鼠,取其海马组织,原代培养8d后,用已老化过的Aβ25-35对海马神经细胞进行1μmol/L,10μmol/L和20 μmol/L剂量的染毒,培养24和48 h后分别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海马神经细胞内钙调节相关蛋白Sorcin、RyR2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可发现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海马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比例增加,其中Aβ25-35 20 μmol/L染毒48 h培养海马细胞中出现了大量早期凋亡细胞和少量中期凋亡细胞.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10 μmol/L Aβ5-35在对原代细胞染毒24和48 h后Sorc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42±0.03)和(1.63±0.02),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加(P<0.05);20μmol/L Aβ25-35在对原代细胞染毒24h和48 h后Sorc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2.11±0.05)和(2.23±0.05),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加(P<0.05);20 μmo]/L Aβ25-35在对原代细胞染毒24和48h后RyR2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64±0.03)和(1.95±0.0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相(P<0.05).结论 Aβ具有神经毒性,可抑制海马神经细胞的生长,可通过作用于钙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发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10 μmol/L Aβ<,25-35>(A组)、1 mmol/L氯胺酮(K组)、氯胺酮和Aβ<,25-35>(AK组),作用时间均为6 h....  相似文献   

9.
许杰  张蕊  岳云  左萍萍  杨楠  刘雁勇 《解剖学报》2011,42(3):334-339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大鼠PC12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培养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0μmol/L Aβ25~35(A组);20μmol/L咪达唑仑(M组);咪达唑仑和Aβ25~35(MA组),作用时间均为6小时.四甲基偶氮唑盐(M...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豆肽对β- 淀粉样蛋白肽( 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胚胎 18.5 d C57BL/6 小鼠海马原代神经元,培养7 d 后用10 μmol/L 的Aβ25-35 处理,制作神经元损伤模型;随后分别在 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0.1%、0.5% 和1.0% 的大豆肽,处理48 h 后,利用MTT法检测大豆肽对海马神经细胞活力的 影响,DAPI 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原代神经元中微管蛋白β-Ⅲ-tubulin 及微管相关蛋白MAP2的变化。结果:大豆肽提高了Aβ25-35 所致神经损伤模型 中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大豆肽降低了Aβ25-35 所致神经损伤模型中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减轻了细胞骨架的损伤。 结论:大豆肽对Aβ 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本文在海马注射Aβ25-35建立阿尔茨海黙病(A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学检测、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对动物的学习能力、组织的病理改变和tau(pS202)、tau(pT231)和tau-5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在行为学检测中,Aβ注射组大鼠在穿梭箱实验中的主动回避次数和被动回避次数减少,失败次数增多,而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HE染色显示Aβ注射组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而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注射组tau(pS202)阳性细胞明显增加,tau(pS202)、tau(pT231)和tau-5蛋白表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海马内注射Aβ25-35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神经细胞减少,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仙茅苷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GSK-3β与p-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仙茅苷组,每组12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痴呆模型大鼠,仙茅苷灌胃8周后,Morris水迷宫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SK-3β与p-GSK-3β的表达,实时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SK-3βmRNA的表达。结果给予仙茅苷处理后,老年痴呆模型大鼠水迷宫实验的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探索次数明显增加,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降低,大鼠海马GSK-3β与p-GSK-3β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仙茅苷能够提高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上调GSK-3β与p-GSK-3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eptide,Aβ)的变化。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DM大鼠模型,用^32P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各组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对照组、DM组、DM+Li2CO3组A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GSK-3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Aβ表达明显增加(P〈0.05),碳酸锂处理后GSK-3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Aβ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DM大鼠海马GSK-3的活性异常增加,可能诱导Aβ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4.
Aβ25-35对PC12细胞周期及P21、CDK4、E2F1、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对体外血清饥饿培养PC12细胞周期及 P21、CDK4、E2F1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25?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与凋亡的关系;RT-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P21、CDK4、E2F1和BAX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PC12细胞血清饥饿培养24h约90%停滞于G0/G1期;25?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8、16和24h与对照组比较,S期细胞百分率增加(P<0.01),16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可见亚二倍体凋亡峰(Ap峰);25?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0~20h, P21 mRNA和P21 蛋白的表达下降;CDK4、E2F1、BAX mRNA和CDK4、BAX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Aβ25-35可诱导同步化于G0/G1的PC12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随之出现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21 mRNA和P21蛋白的表达,增加CDK4、E2F1、BAX mRNA和CDK4、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稳态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rtrial perme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探讨其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8d后的Wistar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用老化的Aβ25-35对其进行1,10和20 μmol/L剂量的染毒,培养24和48h后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游离钙浓度、Ca2+-ATP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MPTP组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可以观察到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呈现出弥漫性肿胀、开始变形、出现空泡、胞体边缘模糊的形态变化;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的浓度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Aβ25-35 20 μmol/L组在24h和48 h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为(31.04±4.16)和(32.80 ±0.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95±4.04)和(22.23 ±0.49)(P <0.05);Ca2+-ATP酶活性随着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增加明显降低(P<0.05),其中Aβ25-3520 μmoL/L组在24h和48h时,细胞内Ca2+-ATP酶活性为(2.14±0.01)和(1.10±0.05) U/mgpro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7±0.08)和(4.57±0.06)(P<0.05);线粒体膜电位Aβ25-35 20μmol/L组在24h和48 h时,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20.34 ±7.05)和(19.05±6.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47 ±0.72)和(40.07±1.26)(P<0.05);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MPTP孔道蛋白的WB结果显示蛋白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 Aβ25-35通过破坏细胞的钙稳态激活MPTP孔道影响线粒体功能从而发挥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体转染GSK-3β对tau蛋白在PHF-1位点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 21只大鼠随机分为GSK-3β转染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0.1 μg/3 μL GSK-3β-HA质粒和空载体分别注射入大鼠大脑,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SK-3β的表达,并应用磷酸化位点特异性抗体PHF-1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结果: 转染48 h后,GSK-3β-HA表达在转染组;并且在转染区域的神经元内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在PHF-1表位)聚积;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与GSK-3β共定位。 结论: 在体转染GSK-3β引起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相关的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这进一步证明了GSK-3β是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一个关键激酶,并且可作为一个防治与tau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lzheimer病(AD)的重要特征,在2型糖尿病中tau蛋白呈AD样过度磷酸化改变。本研究运用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转移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T2DM),观察海马tau蛋白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TL)以普通饮食喂养,2型糖尿病组(T2DM)及2型糖尿病处理组(T2DM+VLDLR)。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浆血糖,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Western blotting分析海马内总tau、tau蛋白上部分位点磷酸化及VLDLR水平。[γ-32P]标记的ATP和特异性底物肽检测海马内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中的关键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结果:T2DM组大鼠经VLDLR基因处理之后(T2DM+VLDLR)与对照组(CTL)海马回总tau蛋白水平无差异,T2DM组tau(pS214)、tau(pS396)、tau(pS422)及tau(pSpS199/202)位点上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CTL组,而在tau-1位点免疫反应显著弱于CTL组;运用VLDLR基因处理之后,tau蛋白上tau(pT217)、tau(pS396)及tau(pSpS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tau-1位点显著增强,但tau(pS214)及tau(pS422)位点磷酸化水平无显著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检测到T2DM组大鼠海马区tau蛋白在Ser214位点上磷酸化程度较CTL组显著增高,运用VLDLR基因处理之后,tau蛋白磷酸化程度逆转不明显。3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总GSK-3β无显著差异,但T2DM组GSK-3β磷酸化程度显著下降,运用VLDLR基因处理后GSK-3β磷酸化程度显著上升。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VLDLR基因处理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tau蛋白上部分位点的Alzheimer病样过度磷酸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给予Agomelatine预保护,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au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以及SOD活性。结果:Aβ_(25-35)显著地提高Tau蛋白磷酸化表达以及MDA水平,增加细胞总凋亡率并降低SOD活性(P0.05),而加入阿戈美拉汀预保护后,与Aβ_(25-35)单独处理组相比,阿戈美拉汀预保护组Tau蛋白磷酸化表达、MDA水平以及细胞总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上升(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在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中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作用是否与调节细胞自噬相关,并基于Akt/mTOR通路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5μmol/L、10μmol/L、15μmol/L、20μmol/L和25μmol/L的Aβ_(25-35)与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共同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LC3-I)、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情况。选用合适浓度的Aβ_(25-35),观察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与Aβ_(25-35)联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各浓度Aβ_(25-35)均能引起SH-SY5Y细胞损伤,使细胞活力下降。Aβ_(25-35)能够增加自噬标志蛋白LC3-II蛋白表达,提高LC3-II/LC3-I水平,下调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与自噬诱导剂Rapa联用,细胞活力未见明显变化,而细胞内LC3-II蛋白表达升高,LC3-II/LC3-I明显增加,p-mTOR/mTOR明显降低(P0.05);与自噬抑制剂3-MA联用,LC3-II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水平有下降趋势,p-Akt/Akt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Aβ_(25-35)可能通过下调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而诱导SH-SY5Y细胞自噬状态及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抑制淀粉样β蛋白(Aβ 25-35)激活巨噬细胞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单独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及与神经细胞联合培养,加入10μmoloL-1的Aβ 25-35,保护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F。单独培养的巨噬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析p38 MAPK水平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成量。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联合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水平和LDH漏出量。结果 SF能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核蛋白p38MAPK的含量及细胞的TNF-α水平,能显著地降低LDH漏出量,使MAP -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SF可抑制Aβ25-35诱导的p38 MAPK通路,使TNF-α水平降低,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