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退变性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是三维运动结构,正常时具有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理功能。腰椎节段性不稳定(Lumbar seg-mental spinal instablity,简称LSSI)意味着腰椎某节段形态、结构和运动发生异常。众所周知,LSSI是引起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的原因除创伤、感染、肿瘤和手术外最常见者为脊柱的退行性改变,然而目前还缺乏有关LSSI的确切定义,对LSSI的临床表现的认识有很不一致,特别对LSSI的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定义 至目前为止,对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尚缺乏一个既被普遍接受又经严密论证的定义[1]。传…  相似文献   

3.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对由于创伤、感染、肿瘤及外科治疗后引起的脊柱不稳定状况及其意义已经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对存在于脊柱峡部及先天性滑脱中的不稳定表现,从其产生原因、临床意义到诊断及治疗也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然而对脊柱退变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在下腰痛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尚不完全.退变性不稳定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诊断及怎样治疗都是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而且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多争论。近来,国内一些作者对此已经有所注意。本文就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l节段不稳定的含义 Kirkaldy-Willis’…  相似文献   

4.
PLIF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PLIF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适应性。方法 2002-12-2010-10我院采用PLIF技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4~69岁,平均45.8岁。失稳节段:L3-46例,L4-511例,L5-S113例。3种椎间融合术包括:单纯椎体间植骨、双侧椎体间融合器、单侧斜行椎间融合器,术中均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辅助,后2种方法中在安放内置物的同时,均辅以椎间自体骨粒植骨。临床恢复情况按Nakai分级;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 VAS)。结果随访3个月~6年9个月,平均3年7个月。术后18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3.3%。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结论 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比较可靠的方法,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种类的椎间融合技术。方法:本组采用3种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72例,共82个节段。其中椎体滑脱28例,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19例,不稳定型椎管狭窄25例。3种椎间融合技术包括:单纯植骨、双侧椎问支撑器、单侧斜行椎间支撑器,术中均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辅助,后2种方法中在安放内置物的同时,均辅以椎间自体骨屑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4~6个月后均达骨性愈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绝大多数病人恢复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VAS疼痛分值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下降至3.1分。功能评定结果:优41例,良24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28%。结论: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一种可靠手段,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7月~2012年7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为30~64岁,平均49.2岁.患者中腰椎退变性侧凸L2/L3/L4/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6例,L1/L2/L3/L4/L5 1例,L2/L3/L4/L5/S1 1例,L3/L4/L5 3例,L4/L5/S111例; 椎间盘突出症13例,L4/L5 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退变5例,L5 /S1椎间盘突出合并L4/L5退变4例,L4/L5/S1 双节段突出者4例.临床症状包括下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和/或腿痛的症状,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为6.30分(3~9分),腿痛VAS评分6.40分( 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2.67%.测量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及ODI.结果 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77分),腿痛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36分),ODI较术前也有明显的降低(12.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ynesys 动态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避免融合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其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李新福  刘勇 《脊柱外科杂志》2014,12(4):198-201,211
目的:观察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2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48个月,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腰椎融合评价标准,Ⅰ级和Ⅱ级为80例(97.5%)。末次随访时,X线片、MRI检查发现4例螺钉松动断裂但已骨性融合(4%),2例植骨未融合,椎间隙高度降低(2%)。疗效评定优24例,良46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为85.4%。结论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远期疗效肯定,但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退变性疾病贾连顺李青⒇腰椎退行性变是引起腰椎某些疾病,如腰椎椎间盘病、腰椎椎管狭窄及腰椎退变性滑脱等的重要原因,表现为下腰痛、神经根痛、下肢无力、跛行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出现瘫痪。由于发病及其病理过程十分复杂,研究方法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至今有许多...  相似文献   

9.
<正>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引起中老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腰椎节段不稳,在不稳定的晚期,可出现各种脊柱畸形、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受压症状,非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欠佳。我们2011-01-2014-01期间对19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跨节段固定、选择性开窗法有限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35~72岁,平均57.5岁。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LDS)常引起腰腿痛^[12],治疗方式多样,综述如下。 1非手术治疗方式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腰痛,80%的患者疼痛部位局限,需手术治疗的仅10%,疾病自然史表明大多数患者症状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加重,很少有神经功能的恶化^[12],首选非手术治疗方式,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理疗、推拿、封闭,以缓解疼痛。但无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长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非手术治疗(Ⅰ组)、椎板切除减压结合融合(Ⅱ组),以及减压结合植骨融合并椎弓根内固定术式(Ⅲ组)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Stauffer-Coven-try法对两手术组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神经损伤发生率、再次手术率及植骨融合率。结果Ⅰ组可有效地缓解疼痛,疗效满意。Ⅱ组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显著(P<0.01),各时间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亦发生类似改变。手术前后Ⅱ组和Ⅲ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Stauffer-Coventry结果示,Ⅱ组优良率为89.7%,Ⅲ组优良率为89.9%,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病理特点治疗退变性脊柱滑脱,内固定仅提高植骨融合率,对手术疗效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腰椎节段性不稳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退变性改变导致的节段性不稳是中老年常见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腰椎节段性不稳的病理基础、诊断、手术指征及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椎管手术减压范围及固定融合原则。[方法]对本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15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检查腰椎正侧位,前曲后伸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或横突植骨融合,1周后根据内固定情况戴支具或不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活动。[结果]术前椎管横截面积56~114mm^2,平均74mm^2,术后椎管横截面积204~296mm^2,平均221mm^2,比术前扩大3倍。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5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3.7分,术后平均13.2分,症状体征改善率85%,术前术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根据改善率优108例,良46例,可3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97.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周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的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海挺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陆继业 《中国骨伤》2015,28(11):1000-1005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中和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49.1岁。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L3-L5 7例,L2-L4 1例,L4-S1 5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L3-L5 10例,L2-L5 4例,L2-S1 1例。所有患者腰腿痛和(或)间歇性跛行症状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和椎间活动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65个月,平均50.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25±0.70和1.29±0.89,ODI为(25.10±6.52)%,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升高,椎间活动度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中远期临床疗效满意,能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对邻近节段影响小。Dynesys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融合后腰部活动受限制、脊柱动力学改变和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复发.非融合技术也称为动态固定,开始受到关注.非融合固定可通过非融合方法有效改善腰椎节段间的应力传导,缓解疼痛并预防邻近关节退变的发生,其远期效果在于异常活动被控制后,椎间盘在动态固定保护下可自身修复或延缓退变.绝大多数临床结果显示,非融合疗效与传统融合术相当,但创伤较小,不会增加邻近节段继发退变等风险,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该文主要介绍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的设计理念、治疗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XLIF微创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21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XLIF技术微创通道下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根据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评估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8 min(50~1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3 mL(20~50 m L),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6个月X线片、CT检查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均获融合;随访期间无ASD复发病例。结论应用XLIF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可避开原有内固定的干扰,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3月采用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6例。观察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螺钉置入位置准确,无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医源性损伤。手术节段L_(3-5)31例,其中26例融合L_(4/5),5例融合L_(3/4);L_4~S_125例,其中21例融合L_(4/5),4例融合L_5S_1。随访(23.23±7.34)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大(P<0.05),而节段ROM消失;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无变化(P>0.05),ROM显著减小(P<0.05)。所有患者无内置物松动、移位。[结论] 融合联合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最常见的病变,其含义较广, 可以泛指融合区邻近节段的所有异常改变。文献报道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8%~100%和5.2%~18.5%[1]。ASD是在1956年由Anderson在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滑脱的病例中报道[2],随着内固定器械的日趋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融合术后所带来的邻近节段退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减低或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疗效,固定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发生机率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8月下腰椎固定术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5年,其中有症状性退变2例,均为固定近端相邻的椎间盘,而且此阶段椎间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固定治疗后出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腰椎固定及固定阶段多少本身无关,与固定前邻近节段椎间盘有无退变关系明显,且多发生于固定节段近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Topping-off技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采用Topping-off技术即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联合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置入术治疗18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0~63岁,平均50.3岁;L5~S1融合和L4~5Coflex装置置入16例,L4~5融合和L3~4 Coflex装置置入2例.按照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经X线片检测腰椎整体活动度(L2~S1 ROM)、Coflex装置置入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盘高度指数(DHI),经MRI图像计算Coflex装置置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ODI由术前52.60±5.80降至末次随访时16.90±5.70,VAS由术前8.30±0.85降至末次随访时1.60±0.87,JOA腰椎功能评分由术前11.5±3.70提高至23.80±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患者术后恢复率评定均为显效,显效率为100%.L2~S1 ROM由术前20.10°±5.30°降至末次随访时16.30°±5.20°(P<0.05),Coflex装置置入节段ROM由术前8.80°±1.90°降至末次随访时8.20°±1.80°(P=0.19),DHI由术前0.25±0.0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0.34±0.03(P<0.001),RSI由术前0.701±0.05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0.867±0.062(P<0.01).结论 Topping-off技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Co flex装置对置入节段椎间盘修复及防止其退变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