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3岁,5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左侧季肋下为著,无发热,自行热敷后略缓解,近1个月腹痛加重,疼痛呈持续性,1个月来消瘦明显。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腹部平坦,触诊脾大,达左侧肋缘下3指,左侧季肋下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超声检查所见:(1)肝脏大小正常,被膜尚光整,右叶内可见几个等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较大的为3.0cm×3.0cm,内部回声均匀,肝尾状叶可探及3.7cm×3.8cm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清晰,以囊性为主,囊内可见强回声条索状分隔及弱点样回声浮动,余肝脏实质回声尚均匀,管状结构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及门静脉未见扩张;(2)脾脏形态失常,上极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略强回声团块,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低回声区,下极脾脏轮廓不规整,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实混合性团块,较大的8.2cm×10.8cm,以囊性为主,边界欠清晰,团块内可探及星点血流信号。超声提示:(1)肝内多发实性占位;(2)肝尾状叶囊实性占位;(3)脾脏多发实性占位并部分囊性变,脾脏肿瘤破裂可能性大。CT检查提示:(1)肝内多发占位;(2)脾内及脾脏前缘多发占位。实验室检查:WBC 9.7×109/L;RBC 3.54×1012/L;Hb 106g/L;PLT 239×109/L;Hct 31%。 术中所见:肝脏隔面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大者约2.5cm×3cm,于肝尾状叶可探及一大小约为3.5cm×3.5cm×3.5cm囊实混合性占位,伴出血,脾脏形态不整,于上下极均可探及大小约8cm×7cm×7cm囊实混合性占位伴出血坏死,与胃后壁、结肠脾曲粘连侵润严重。切除组织的病理结果:免疫组化:CK(-),AFP(-),CEA(-),CK7(-),CK20(-),Vim(+),CD68-,CD34+,CD31+,F-8血管及少许瘤细胞(+)。诊断:脾血管肉瘤侵及肝尾状叶。 讨论:脾脏为造血器官,血运极为丰富,故脾脏肿瘤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低于0.1%,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则更罕见,占各种肿瘤的比例不足1%。1879年,Lanhans首次报道国内脾脏原发性血管肉瘤,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约140余例。血管肉瘤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3%的患者中数生存期为11个月,49%发生转移,20%局部复发,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有皮肤软组织及内脏器官,如肝、脾等,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手术治疗是唯一提高生存率的方法,而影像学检查是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其中超声检查无创、无痛、简便、可重复,因此,超声检查应作为脾脏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Lam KY,Tang V.Metastatic tumors to the spleen:a 25-year clinicopathologic study.Arch Pathol Lab Med,2000,124(4):526. 2 吴福生,董秀志,腾理送,等.脾脏占位性病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9):725.  相似文献   

2.
孙国花  李代瑛 《肿瘤学杂志》2002,8(3):F003-F003
患者女 ,47岁。因阵发性左上腹疼痛半年 ,加重10天 ,于2001年4月20日入院。半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突感左上腹阵发性钝痛伴恶心 ,经在家输液治疗(用药不详)好转。10天前又感左上腹疼痛 ,呈持续性 ,同法治疗无效来院就诊。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左上腹压痛明显 ,反跳痛( -) ,脾区扣痛( +) ,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正常 ,B超提示 :脾脏厚5.1cm ,内可见一7.8cm×5.6cm的中强回声区 ;肝右叶见3.8cm×3.8cm的回声不均质区。初步诊断 :1.脾脏肿瘤 ;2肝囊肿。于2001年4月23日在硬膜外麻下…  相似文献   

3.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54岁。2004年12月3日晚餐后约2小时在家看电视时突感左上腹持续性隐痛,无放射,腹痛随体位改变而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咖啡样液体,无畏寒发热,无腹胀腹泻。当晚未予任何处理。次日10时许腹痛未缓解乃步行来我院检查并收入院治疗。已绝经6年。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某女,7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天,加重1小时"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弯腰后上腹部胀痛,呈持续性,伴间断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症状稍有缓解,不伴呕血、黑便、畏寒、高热等不适。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5/60mmHg。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阴性。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偏左轻压痛,反跳痛阴性,无肌卫,未及异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 (angiosarcoma)罕见 ,由Ianghans在1 879年首先报到[1 ] ,经检索国内至今共报道 40余例。我院于 2 0 0 1年诊治 1例。临床资料患者男 ,59岁。发现左上腹渐增性包块 1月余 ,伴持续性胀痛。查体 :腹平软 ,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缘下 6cm ,质稍硬 ,肝区叩痛阴性 ,脾区叩痛阳性 ,移动性浊音阴性。CT :脾脏肿大 ,脾内见大小不等多发实性及低密度性混杂影 ,注射造影剂后实性部分轻度强化 ,低密度区无增强。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病灶 ,无强化。CT诊断 :脾脏占位性病变 ,肝脏弥漫转移。手术所见 :肝色泽正常 …  相似文献   

6.
脾血管肉瘤1例(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脾血管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约100例犤1犦,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53岁。因上腹持续疼痛3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压痛,左上腹扪及一约8cm×6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手术见腹腔内有少许淡黄色腹水,肝表面有弥漫结节,脾脏肿大,约20cm×20cm×20cm,行脾切除术,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病理检查:类圆形肿物,大小约17cm×16cm×15cm,包膜完整,表面呈结节状,切面暗红,弥漫分布,灰白、暗褐色,直径1~3cm结节,质软。光镜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多角形及类圆形,异型性明显,部分区域排…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肉瘤(angiosarcoma,AS)是一种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直接发生而来,占软组织肉瘤的1%~2%[1]。AS在软组织肉瘤中恶性程度较高、复发和转移较快,预后较差,转移性血管肉瘤患者的中位生存仅6.6个月[2]。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例脾高雪氏病误诊病例。方法应用光镜对1例原诊断脾血管肉瘤病例,重新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进一步做PAS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脾高雪氏病临床无特殊症状。光镜具有特征性的细胞,PAS、CD68呈阳性,CD34呈阴性。结论脾高雪氏病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引起的非肿瘤病变,与血管肉瘤有本质上的区别。PAS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细胞标记及血管内皮标记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脾血管肉瘤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脾血管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48~60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消瘦、乏力.镜下显示:肿瘤由扁平、梭形、立方形的异型内皮细胞组成血管腔结构,排列呈单层或数层,也可向腔内突起成乳头状、肾小球样或实性巢状,部分区域形似纤维肉瘤样图像.网状纤维染色能清晰显示管腔结构,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CD31、CD34、FVⅢAg、VEA-1,不表达CD68、S-100、CK、EMA、lysosome.随访:3例均于术后3~6个月死亡.结论脾血管肉瘤是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内皮分化,脾血管肉瘤需与血管瘤、Dabsha瘤、Kaposi肉瘤、纤维肉瘤、转移性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0.
1 病案报告 例1.患者男,65岁。于2001年5月13日因右上腹部隐痛8个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浮肿20余天入院。CT检查示:肝实质见多个类圆形混杂低密度影,最大者约9.4cm×8.8cm,CT值14~52HU,边界欠清。病灶呈分层状,病灶壁可见双层状结构。右下腹回盲部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7.9cm×5.6cm,CT值15~37HU,其间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及气液平面,边界清。B超引导下回盲部包块、肝内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示:肝转移性平滑肌肉瘤。以E-ADM、DTC行肝动脉、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现已存活15个月。 例2.患者女,39岁。于2000年8月21日因腹部肿块伴腹痛行剖腹探查、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空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002年5月中旬出现持续性右上腹闷胀,B超检查示:肝内可见弥漫性分布的光团,最大的为9.5cm×7.4cm,内回声不均匀,强弱不等,液性暗区与实性回声相混;中下腹部见一不规则的肿物,大小为17.0cm×14.3cm×8.0cm,内回声不均匀,强弱不等,呈蜂窝状的混合性回声。肝内病灶穿刺活检病理示:转移性肉瘤。以  相似文献   

11.
12.
1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头晕、胸闷,伴视物不清4日”于2005年8月24日人院。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92/52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减低,左侧下肺明显,心率77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遥远。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波改变,顺钟向转位。胸片示: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大量心包积液,右心房处实质性占位,性质待定。遂于心脏超声定位下行心包穿刺,引流出血性液体约1000ml,留置引流管,3天后拔除。患者原有不适症状消失。心包积液检查未见肿瘤细胞,心包积液CA125为375U/L。  相似文献   

13.
脾横纹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80岁。左上腹持续钝痛20天,无发热、盗汗、乏力,无放射痛,于2002年7月2日入院。体检: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脾区轻度叩痛,肝脾肋下未及。B超:脾实质内可见一大小约11.4cm×8.3cm类圆形实性肿块;CT:脾内可见一约9.5cm×6.5cm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密度欠均。余未见其它病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拟诊良性肿瘤,行脾脏切除术。术中探查盆腔、脾门、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无肿大淋巴结,肝脏无结节,脾脏增大,约12cm×8cm,与周围界清。病理检查:脾脏大小15cm×12.5cm×7.…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1988年6月至1995年10月,对6O例肝转移瘤病人进行了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现将造影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及方法本组男47例,女问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51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原发病灶,并手术中或术后经B超,CT随访检查发现肝转移灶。采用Seldinger氏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使用Cook公司5-7FCobra或RH导管。其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21例,用76%泛影葡胺,50-60ml,10-15ml/s,照片8-12张,持续8-24s。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39例,用76%泛影葡胺30-40ml,4-7ml/s,照片8-12张,持续18-28s。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16.
1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头晕、胸闷,伴视物不清4日”于2005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92/52mmHg,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减低,左侧下肺明显,心率77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遥远。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波改变,  相似文献   

17.
0引言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髓外肿瘤,主要由相对不成熟的髓系细胞构成,多伴发于白血病患者[1]。该病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尤以骨、软组织、淋巴结和皮肤常见[2],而罕有发生于胰腺者[3]。我科收治1例小肠、胰头粒细胞肉瘤伴脾梗塞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恶心、呕吐10余天。行腹部CT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梗  相似文献   

18.
脾上皮样血管肉瘤 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景  柳凤轩 《癌症》2001,20(9):1008-1008
患者 , 女 , 61岁 , 间歇性左上腹隐痛 1月余 , 于 2000年 10月 18日入院治疗 (住院号 : 288041). 查体 : 全身状况好 , 腹平坦 , 左上腹轻压痛 , 脾区轻微叩痛 . B超示脾占位 , 内有多个无回声暗区 ; CT示脾肿大 , 以脾后极更明显 , 外缘凹凸不平 , 可见多个较小的不规则类圆形低密度病灶 , 边界不清 . 强化 3 min后 , 脾脏显示出多个充盈缺损区 , 边缘清晰 . 临床诊断 : 脾脏恶性肿瘤 , 考虑为恶性淋巴瘤或血管肉瘤 . 2000年 10月 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脾切除手术 . 术后病理检查 (病理号 : 20008986): 切除全脾一个 , 大小为 12 cm× 8.5 cm× 4 cm, 切面见一大小为 3.5 cm× 5 cm× 4 cm的灰红色结节 , 呈分叶状 , 质软 , 可见出血及坏死区 ; 镜下见脾脏部分区域为瘤组织所代替 , 可见瘤细胞与脾血窦内皮细胞有移行 . 瘤细胞圆形、卵圆形 , 呈上皮样 , 胞体大 , 边界清楚 ; 胞浆丰富、嗜酸性 , 呈空泡状 , 偶见含有单个红细胞 ; 胞核大、淡染 , 核仁突出 , 多紧贴于核膜下 . 瘤组织中可见大量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 , 核分裂相约 15个 /10HPF. 瘤细胞弥漫呈片状排列 (图 1A), 局部见有裂隙状、管状及乳头状结构 . 瘤组织内有大片出血及坏死 , 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 . 免疫组化染色 : CD34(+ )(图 1B), FVIII R(+ )(图 1C), Pan Keratin(+ ), CK8(+ ), EMA(+ ), Vimentin(+ ). 网状纤维染色 : 清晰显示大小不一的血管腔 , 瘤细胞分布成巢 , 巢周绕以网状纤维 . 病理诊断 : 脾上皮样血管肉瘤 .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65岁。因发现左上腹无痛性包块 ,半月来增大迅速 ,于 2 0 0 0年 7月 5日入院。查体 :T38℃ ,P 80次 /min;R 2 0次 /min,BP 1 3/1 0 k Pa,发育正常 ,营养差 ,皮肤巩膜无黄疸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左上腹可扪及 2 6cm× 2 0 cm大小的包块 ,包块质中 ,边界不清 ,表面有结节 ,压痛不明显 ,不活动 ,包块使左肋弓变形向外凸出 ,肝胆未扪及 ,腹水征 (± ) ,肠鸣较弱。WBC3.0× 1 0 9/L,N0 .70 ,L0 .30 ,RBC 2 .47× 1 0 12 /L ,Hb 66g/L,Plt 1 73× 1 0 9/L,肝肾功能正常 ,胸片提示左侧膈肌明显抬高 ,双肺纹稍粗 ,B超检…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传统的细胞毒化疗药物不同,可作用于包含多种变异的正常细胞。因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细胞毒药物临床应用的传统策略不同。许多临床研究正在用一种新的途径评价这些涉及到抑制细胞生长繁殖不同时期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