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和单纯加压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30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先行加压压迫治疗,压迫治疗力量以患者能耐受,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为标准,加压时间为48 h?压迫治疗不成功或不能耐受者18例,超声引导下采用20 G穿刺针经皮穿刺,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治疗,凝血酶浓度为200 U/ml,总量均≤500 U?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治疗取得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18例压迫治疗不成功或不能耐受压迫治疗者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全部获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如果瘤腔较小,瘤颈部较窄,可采用超声引导下单纯加压压迫治疗;如果瘤腔较大,瘤颈部较宽,复杂假性动脉瘤,患者不能耐受压迫治疗者可进一步采用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压迫和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局部治疗情况。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治疗,其中2例单纯压迫后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15例则行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使瘤腔闭塞。结果 23例均成功闭塞,无破裂出血、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等,术后24 h、1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压迫和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采用21G PTC 针经皮穿刺,对2010 年5 月- 2013 年4 月本院介入超声科的39 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瘤内注射凝血酶(250 U/ml,总量均≤ 150 U)。结果 39 例均成功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瘤腔内血流信号均消失,但3 例术后瘤颈处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的疗效。方法对22例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博动性肿块和(或)听诊有血管杂音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彩超引导下压迫假性动脉瘤与股动脉相通处,直至血流及频谱信号消失。治疗后经彩超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2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检出,与临床符合率100%(22/22):彩超引导下2l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经压迫治愈、1例压迫后因未修复而行彩超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后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并加压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股动脉穿刺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并加压治疗。结果:6例注射凝血酶剂量300-500 U,压迫时间3-8 min,一次性栓塞成功;仅1例进行二次封堵术,栓塞治疗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注射凝血酶并加压治疗方法相比传统的单纯超声引导下按压治疗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凝血酶注射剂量和注射后按压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和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石岩  张炳英  陆民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5):435-437,48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引导下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定位压迫及凝血酶注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1 例经皮穿刺介入性检查及微创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发现搏动性肿块或者听诊有血管杂音,并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压迫及注射治疗。结果 一次性压迫成功率为 54.5%(6/11),2 例重复压迫成功。其余 3 例重复压迫不成功者改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使瘤腔闭塞。术后一个月复查均无复发,超声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治疗总的治愈率为 100%。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定位压迫结合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便、无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下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定位压迫及凝血酶注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例经皮穿刺介入性检查及微创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发现搏动性肿块或者听诊有血管杂音,并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压迫及注射治疗.结果 1次性压迫成功率为54.5%(6/11),2例重复压迫成功.其余3例重复压迫不成功者改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使瘤腔闭塞.术后1个月复查均无复发,超声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治疗总的治愈率为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定位压迫结合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简便、无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压迫封闭瘤腔与载瘤动脉间的通道,同时保证栽瘤动脉远端血运通畅。超声监示下使用22G或20G细针徒手穿刺进入假性动脉瘤残腔,注入凝血酶。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瘤体内血栓形成情况。血栓充分形成后观察载瘤动脉及其远端动脉,确定其通畅。结果32例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均获成功,封闭成功率达100%,无中转外科治疗患者,无动脉栓塞、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术后第三天复发,再次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痊愈。结论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联合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实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33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于超声探头压迫瘤颈同时,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浓度为100 U/mL)。分析假性动脉瘤的类型、大小、瘤径长度及宽度、凝血酶用量及其疗效,观察其并发症。结果:33例患者中,单纯型25例,复杂型8例。动脉瘤平均体积为(9.0±5.0)cm3,瘤颈部宽度(2.7±0.7)mm,颈部长度(5.9±0.9)mm,平均凝血酶用量(299±110)U。30例一次成功,3例第一次注射后复发,经第二次注射后成功,其中单纯型1例,复杂型2例。未发生动脉或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与单纯型相比,复杂型动脉瘤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重指数及瘤腔体积更大,所需凝血酶剂量更多(P0.05);两者在瘤径长度及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治疗情况分析。方法:9例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成形术以及股动脉插管溶栓术后穿刺部位发现搏动性肿块或者听诊有血管杂音的患者,临床诊断为假性动脉瘤并经加压治疗失败的病例,首先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股动脉及病变周围组织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动脉瘤瘤腔,向瘤腔内注射凝血酶进行治疗。结果:9例假性动脉瘤明确诊断后,再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后瘤腔内彩色血流信号消失,被类实性中等回声所充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很有临床实用性,且该微创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彩超在引导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引导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心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彩超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栓塞治疗,观察血栓形成时间和凝血酶的用量。并在治疗后10min、1天、5天、15天复查彩超。结果瘤内血栓形成迅速,时间为2~4min,凝血酶用量为200—500U,平均280U;治愈率100%;1例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并伴有同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彩超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假性动脉瘤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造影检查与介入治疗后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0例,在彩超引导下以手指压迫股动脉与假性动脉瘤之间的异常通道进行修复,治疗后经彩超跟踪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压迫修复成功,无并发症及复发;2例压迫后未能完全修复,而手术治疗。结论:彩超引导下压迫修复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方法。不适宜作压迫修复治疗者建议选择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13.
刘庆春  翟健坤  杨帆  肖建民 《中外医疗》2012,31(32):165-16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监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术后存在皮下淤血、软组织肿胀的350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种类及性质,如果确定为假性动脉瘤即用彩超引导压迫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共有150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30例发生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动静脉瘘,5例发生静脉血栓,2例股动脉出现管腔节段性狭窄(由于周围血肿较大压迫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能够作出准确诊断,并可指导压迫治疗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凝血酶注射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的同时采用八光20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2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凝血酶浓度为200U/ml,总量均≤500U。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凝血酶注射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作为假性动脉瘤外科修补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例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术中或术后1~2天股静脉(均为右侧)穿刺处出现搏动性肿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瘤体大小(长径×短径)为1.2 cm×0.6 cm~10.4 cm×4.8 cm.5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瘤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结果 5例接受超声定位下加压治疗者,时间持续20~40 min,瘤颈闭合和瘤体内血栓形成;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瘤内凝血酶注射术(瘤体大小为2.5 cm×1.6 cm、3.8 cm×2.1 cm和10.4 cm×4.8 cm),其中1例1次成功封闭瘤腔,2例行2次凝血酶注射并持续压迫瘤腔直至愈合,总剂量分别为200 U、300 U和800 U,术后未发生远端动脉栓塞、过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加压、瘤体内注射凝血酶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康志敏  洪大情  何强  李贵森  王莉 《四川医学》2010,31(9):1362-1363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下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吻合口大小对内瘘流量的影响。方法 15例慢性肾功衰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前通过彩超检测前臂远端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及最大流速。术中测量桡动脉、头静脉内径及动脉开窗长度。术后4周彩超检测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及最大流速;内瘘内径、血流量。分析上述参数与血流量的关系。结果 15例慢性肾功衰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52.0±14.89)岁。彩超检查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术后较术前明显增粗。术中测量的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与术前超声检查无差异。术后4周超声检查内瘘口内径与内瘘血流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术中动脉切口与超声下内瘘血流量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术中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 ,提示内瘘手术前可通过彩色超声检查来评估桡动脉及头静脉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实施内瘘手术,术后4周彩超检测内瘘内径可预测血管内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病灶声像图改变及血流频谱特点.结果:二维黑白超声显示病灶为多条带状无回声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部分交错重叠,且部分动、静脉相通,此为动静脉瘘的特征性改变:PSV:18.4-7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危险因素及其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的46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PSA的基本资料,比较压迫修复法和凝血酶注射法的临床疗效。46例年龄(62.1±13.5)岁,男性16例,女性30例。其中43例合并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或糖尿病,32例术后应用抗凝药,4例行同侧股动脉/静脉穿刺。结果 21例行压迫修复疗法,14例成功(成功率66.7%),3例(14.3%)出现严重并发症。25例行凝血酶注射疗法,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PSA发生后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压迫修复疗法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凝血酶注射疗法患者[(3.8±10.5)d vs(1.5±0.6)d,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1例压迫修复好转出院患者,半个月后再次出现PSA。随访期间无局部感染、化脓等并发症。结论 PSA发生原因复杂,凝血酶注射疗法较压迫修复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诊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结果 17例假性动脉瘤均一次性治疗成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医源性假性动脉的首选方法,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和注射凝血酶共同治疗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简便、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