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2021年山东省两起婴儿B群流脑疫情开展调查, 采集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相关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培养鉴定, 并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外膜蛋白基因porA和fetA分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室确诊的两起B群流脑疫情来自烟台市和临沂市报告, 指示病例分别为5月龄和2月龄婴儿, 均未到流脑疫苗接种月龄, 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相似, 预后良好。家庭密切接触人员标本均检出与指示病例相同序列型(ST)B群Nm, 但未再发现后续病例。其中, 烟台菌株为ST-8920型, 属CC4821克隆群, porA基因型为P1.21-2, 23, fetA基因型为F3-1;临沂菌株为新ST型, 属CC4821克隆群, porA基因型为P1.20, 23, fetA基因型为F1-91。上述菌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 对头孢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两起婴儿B群流脑疫情在国内较为少见, 与既往其他菌群的流行特征和病原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山东省1例X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鉴定。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分离培养和血清群鉴定,对菌株进行外膜蛋白porA、fetA基因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该病例为5岁男童,曾接种A群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无流脑病例接触史。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标本均检出X群Nm,属ST-7型和ST-5克隆群;菌株的porA基因VR1区为新基因型,VR2为9型,VR3为35-1型,fetA基因为F3-1型;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该病例为山东省报告的首例X群流脑病例,菌株外膜蛋白porA基因发生变异且菌株耐药性强;提示X群流脑有流行风险,应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了解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暴发菌株及国内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分离自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群鼻咽部,包括安徽省C群流脑菌株48株,其中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选用NheI限制性内切酶,聚类分析选用BioNumerics软件。结果21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共分为43个PFGE带型,命名为AH1~AH43,AH1是中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主要的带型,占69.3%(”=147),分布于11个省市。安徽省48株C群菌株共分为3个PFGE型别(AH1、AH2、AH3),45株(93.8%)为AH1型。安徽省38株与C群流脑暴发相关的菌株中,37株(97.4%)为AH1型。全国53株流脑患者分离菌株中,AH1型菌株占67.9%(36/53);121株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中,AH1型占71.9%(87/121),38株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菌株中,AH1型占63.2%(24/38)。结论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中国目前C群流脑流行的主要克隆群,安徽省C群流脑暴发是由AH1型C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已在全国呈扩散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基因组中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Sequences,VNTRs)与血清分群(A和C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Nm血清抗体玻片凝集法对Nm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选择4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Nm基因组中4个位点的VNTR01~04,使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VNTRs拷贝(Copy)数与血清群之间的关系;以编码半乳糖转移酶基因中的VNTR01位点之后一段核苷酸序列为特异引物,对Nm进行PCR扩增。结果118株Nm菌株中,38株为A群,80株为C群,聚类分析可将118株菌分为5个组(I、II、III、IV、V)。95.8%(113/118)的菌株位于Ⅰ、Ⅱ组内,Ⅰ组中97.3%(36/37)的菌株为A群,Ⅱ组中98.7%(75/76)的菌株为C群。用两对特异引物对118株菌株进行PCR扩增,以PCR产物有或无做为判断结果,结果与血清分群有96.6%(114/118)的一致性。结论VNTRs拷贝数与血清群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编码半乳糖转移酶基因中变异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做为鉴别A、C群菌株的一种核酸标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流脑周期性流行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通过应用多位点酶电泳分型后的聚类分析与染色体DNA酶切谱分型以及i类外膜蛋白的(OMP)分亚型等技术,对本国17省市于本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从流脑病人与带菌者中所分离的200株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进行了菌型检定并结合本国近40年来流脑的发病率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本国流脑确实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征,不同的周期流行是由A群Nm不同优势菌型周期变换引起的,每次周期流行基本上是从本国北方向南方扩散。不过,此病在我国周期性流行的模式不大固定。该项研究为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流脑的流行机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杭州市及浙江省部分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特征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关系。方法对1994~2004年杭州市分离的105株及2000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的5株O139群菌株,PCR法检测ctxA和tcpA基因,纸片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抗性,应用核糖体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与1997~2001年分离的20株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代表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市105株O139群菌株中,95株ctxA阳性菌株分为8个型(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型),其中Ⅱ型菌株为2000年后的优势克隆群(占73.7%,70/95),并于2004年引起一起较大规模的爆发;10株ctxA阴性菌株被分为3个型(α、β和У型)。2000年浙江绍兴市4株axA阳性O139群分离株属Ⅱ型,浙江湖州市1株axA阴性分离株属У型。20株O1群流行代表菌株被分为5个型(A、B、C、D和E型),其中A型和B型分别与O139群中的Ⅵ型和Ⅶ型的带谱相同。ctxA阳性和axA阴性O139群菌株间的耐药谱显著不同。67株Ⅱ型O139群菌株中共有28种耐药谱,最少的仅对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最多对11种抗生素同时耐药;分别有对11种和10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在2002~2004年间成为优势菌(81.5%,22/27)。结论1994~2004年间多种核糖体基因型O139群霍乱弧菌在杭州同时或替换流行,多重耐药的核糖体基因型Ⅱ型O139群菌株于2002~2004年间成了杭州优势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能鉴别脑膜炎奈瑟菌(Nm)A、B、C、Y、W1355个血清群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首先PCR扩增Nm crgA基因,确定Nm感染;再通过多重PCR扩增荚膜表达基因orf-2和siaD基因,根据特异条带区分不同群Nm.结果多重PCR检测61株Nm与4株非Nm,能准确地鉴定并可将Nm分成5个血清群;检测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2例出现A群400 bp的特异条带,而细菌培养和胶乳凝集方法检测均为阴性;检测18份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标本,与胶乳凝集试验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诊断方法能正确鉴别不同群Nm,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志贺菌痢暴发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4种基因分型方法在一起F2a志贺菌痢暴发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对43株从患粪便和食物中分离菌株进行质粒图谱分析、质粒DNA酶切图谱分析、随机PCR分析、setl/set2毒力基因PCR分析。结果 随机PCR将43株F2a志贺菌分为2个不同的谱型,质粒图谱、setl/set2毒力基因PCR分为3个不同的谱型。而质粒:DNA酶切图谱分为4个不同的谱型。其中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菌株35株,为引起本次菌痢暴发的流行株。7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是本次暴发期间同时存在的散发病例。从食物中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与流行株相同,证明此次暴发是通过污染的食物而引起传播的。食堂炊事员粪便中虽然分离出了F2a志贺菌,但基因型与流行株不同,不是本次暴发的传染源。结论 DNA水平上的分型方法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揭示菌痢暴发过程中各分离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东首次从患者脑脊液分离到的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 meningitidis) 的分子特征.方法 复苏培养并用奈瑟菌生化鉴定系统(API NH)生化鉴定从患者脑脊液分离到的1株W135群N.meningitidis,以本地近年分离的1株C群和3株A群N. meningitidis 为对照;通过DNA序列测定分析外膜蛋白编码基因(porA、porB)可变区型别;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IST),采用Splits Tree在线软件分析进化关系,研究其分子特征.结果 该W135群N.meningitidis的porA可变区(va)型别为P1.5,2,属主要致病型别之一;porB的可变区Ⅰ、Ⅳ、Ⅴ、Ⅶ分别为1、1、1、17型,无可变区Ⅵ、Ⅷ;MIST等位基因谱为:2、123…4 38、4、6,序列型(ST)为2960,属ST-11/ET-37 克隆系.4株对照菌株porA的VR型别均为P1.20,porB可变区Ⅳ为7型,无可变区Ⅶ;C群对照株属ST-4821克隆系,3株A群属ST-5克隆系.结论 该W135群N.meningitidis的分子特征与国外分离株相同,而与本地流行的A群及C群菌株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快速脑膜炎奈瑟菌检测方法. [方法]分别以Nm保守ctrA基因、荚膜表达基因orf-2和siaD基因设计引物,根据PCR扩增特异性产物对Nm进行鉴定与分群. [结果]PCR扩增Nm ctrA基因得到111 bp特异性产物,非Nm菌株结果为阴性;再以PCR扩增orf-2和siaD基因,分别得到大小400 bp(A群)、450 bp(B群)、250 bp(C群)特异性片断.对60株Nm试验菌进行PCR鉴定,其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方法可用于Nm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C群和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6—2016年湖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健康人群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菌株,进行生化检测、血清学分群。选取其中的C群和W135群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经生化和血清学确认后,选取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和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检测抗菌药物全部敏感,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C群菌株全部耐药,而W135群菌株的耐药率为5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P=0.006)。经PFGE分型后,22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共分为5种PFGE带型,其中5株HNC-01带型和13株HNC-02带型属同一亚型;2006年湖南省第1例C群患者分离菌株的PFGE带型为HNC-02,与2012、2013年患者以及患者密切接触者分离菌株的图谱完全一致,与带型为HNC-01的2008、2010、2013年的患者分离菌株仅有一个带型的差异,均属于优势带型。9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PFGE分型后共分为2个带型,其中首例患者与2013、2016年患者分离菌株的带型一致,均为HNW-01型。选取其中优势带型菌株经MLST后,结果 C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4821型,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为ST11型,均属于脑膜炎奈瑟菌的高致病性克隆群。结论湖南省C群流脑和W135群流脑自首例病例出现后,各自都成为了该群病例的优势流行克隆群,C群流脑近年有减少态势,但出现了新的流行型别;W135群自2012年起成为我省新的流脑流行株,其优势菌株与国际上侵袭性的W群分型一致,可能引起新的大流行,应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来宾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带菌状况,揭示优势菌群,评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风险,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200人。每个调查对象采集1份咽拭子,共采集1311份咽拭子进行Nm分离培养和血清群鉴定。结果2011年,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8.54%,其中B群占31.25%,W135群占15.18%,C群占1.79%,A群、X群、Y群各占0.89%,不可分群占49.11%;青年人带菌率高于少年儿童,男性带菌率高于女性。同年来宾市发生的3例流脑均为W135群。结论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以不可分群菌株为主,可分群菌株中以B群和W135群为优势菌群;W135群为来宾市流脑的主要流行菌群,应在继续推行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une,MenV)接种的同时,加强W135群MenV的接种,以期有效预防控制流脑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大连市防疫站站志、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脑个案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对1996-2010年流脑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96-2010年大连市流脑报告发病162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国...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2000~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脑疫苗接种后的流行新特征。方法在全省4个监测点运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等方法对健康人群做带菌调查和不同时期的抗体水平测定及全省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带菌率为4.33%,带菌以B群为主,发病以A群为主,A群抗体水平较高,C群抗体在疫苗免疫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病原株对磺胺类药物100%耐药,对青霉素等7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病原株的可能变迁和耐药性对此病需继续加强监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typing system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Campylobacter jejuni and C. coli, to assess the complex epidemiology of these important enteric pathogens.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typing methods, slide agglut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Lior scheme, and the demonstration of 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 of flagellar genes, have been used in parallel on a set of 194 strains. This set comprised 118 sero-reference strains of C. jejuni and C. coli of the Lior scheme, as well as 76 clinical isolates. All isolates were serotyped and subjected to PCR for amplification of flagellar genes, and the PCR product was restricted with Alu I. Flagellar genes could be amplified in 152 strains. Among 85 seroreference strains, 74 different RFLP patterns were observed, and among 67 clinical isolates, there were 36 patterns. There was only limited correlation between flagellar RFLP and the Lior serogroup, and the variability of patterns in serogroups HL2 and HL4 were as marked as the variability between serogroups. Flagellar gene RFLP patterns are shown to be stable, highly discriminatory epidemiologic mark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9—2020年本省分离到的新发X群和Y群脑膜炎奈瑟菌病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从病人血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到的脑膜炎奈瑟菌经生化鉴定后,进行血清学分群、药敏试验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结果 新发的X群、Y群脑膜炎奈瑟菌药敏试验中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阿奇霉素、美罗培南和利福平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与B群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具有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以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更高的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X菌株为ST-5克隆群,两株Y群菌株为ST-23克隆群。结论 X群有可能是从A群菌株荚膜转换而来,Y群菌株与国际高致病流行ST克隆群一致,二者均有可能成为新的流脑流行群并引起暴发疫情,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Campylobacter jejuni serogroup reference strains and collections of sporadic and outbreak-associated isolates were examined for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using C. jejuni random chromosomal and 16S rRNA gene probes. A collection of 48 Penner (HS) and 14 Lior (HL) serogroup reference strains, plus 10 clinical isolates, generated 35 RFLP and 26 ribotype patterns. In combination the two loci generated 48 distinct genotypes. Both probes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ertain random isolates of the same HS/HL serogroups but greater discrimination was obtained with RFLP than with ribotyping. Genotyping distinguished accurately between related and unrelated strains when applied to several outbreaks. Genotypic analysis of C. jejuni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is a valuable technique for epidemiological typing. Chromosomal variation detected by the two unlinked probe loci provide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solates.  相似文献   

18.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感染仍然严重威胁人群健康,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类疾病的有效手段。根据荚膜多糖的特征,Nm分为A、B、C、W135、Y等不同的血清群。A、C、W135、Y群Nm多糖疫苗以及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证明了其有效性。由于B群Nm菌株的荚膜多糖免疫原性较低,并且与人体神经组织具有同源性,因此B群Nm多糖不能用于疫苗抗原成分。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大量B群Nm蛋白疫苗研究工作,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的疫苗研究,以及反向疫苗学技术在B群疫苗研究中的应用,使B群Nm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某些B群疫苗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并且已经有B群蛋白疫苗获得许可并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菌群变迁情况,为流脑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合肥市2000年至2012年流脑疫情和健康人群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年前,流脑病人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Nm)。健康人群带菌主要是B群Nm,其次为A群。2003—2012年流脑患者菌群,C群占93.0%,A群占6.O%,B群和W135占1.0%;健康人群带菌以c群和B群为主,分别为2.5%和1.6%。2011年出现由W135群引起的流脑死亡病例。结论2003—2012年,合肥市流脑流行优势菌群从A群Nm转变为C群,c群菌群Nm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是优势菌群,而W135群和B群为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08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带菌状况、抗体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人群咽拭子并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培养,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计算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结果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1.40%,B群所占比例为91.80%,健康人群A群流脑的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70.73%,C群为31.39%,3岁以下幼儿A群和C群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10%和21.24%,均低于3~14岁儿童(71.55%和3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69和21.69,P0.01)。结论四川省Nm带菌以B群带菌为主,3岁以下儿童流脑血清保护性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