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提高放射科及临床医生对非离子型造影剂的认识。方法收治不孕症患者1082例,行碘海醇或碘普罗胺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碘海醇及碘普罗胺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及输卵管均显影良好,显影速度快,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影像质量及操作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碘化油造影,且对临床不孕症患者有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小曼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28-29,80,84
目的:观察CT增强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欧乃派克)后受检者全血表观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57例行CT增强扫描者,于注射碘海醇造影前、造影后0.5h及和24h采集静脉血,检测其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0.5h后,无论切...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变化。方法:2008~2010年初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中糖尿病并发血脂异常组52例,并发冠心病组48例,并发视网膜病变组2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平行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各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发症各组全血低切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冠心病组红细胞压积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并发症各组其它指标较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是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主要表现和危险因素,积极解聚、降粘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检查CIMT后,分为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检测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CIMT、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汉族与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血流变性变化的差异。方法:12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其中汉族60例,维吾尔族65例;109例正常对照人群,其中汉族53例,维吾尔族56例,检测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对照组全血低切表观粘度高于汉族对照组(P<0.05);两组银屑病患者全血高、中、低切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高于同族对照组(P<0.05);维吾尔族银屑病组此两项指标亦高于汉族银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较汉族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三联治疗组(80例)和西药对照治疗组(60例)。三联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直肠灌注和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精酐+香丹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静滴。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查血流变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后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7.
王依鹭  孙艳华  杨琴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36-38,88,9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RVO患者86例107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54眼,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53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优于对照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视力、眼底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改善,以观察组更为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能明显改善RVO患者血液流变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陈章  白小红  王利  关静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2):30-31,7,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测定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用RIA法测定血浆ET和血清SOD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变化,低切变率和高切变率全血粘度以及血浆粘度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微循环障碍以及ET和SOD血液水平的变化是其病理改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用血液流变学技术和方法测定RAO患者(RAO组,男20例,女10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经与健康对照组(男、女各30例)比较后,再行不同性别RAO患者血流变指标分析。结果:RAO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RAO患者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可能在RAO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郧阳地区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郧阳地区健康人群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本地区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严格挑选1043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男性548名,女性495名),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同年龄不同性别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但50岁~75岁男女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增高趋势。结论建立本地区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合并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分别测定60例RVO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RVO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等的变化。结果:RVO患者血流变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RVO患者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异常。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在RVO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方法 :测定 5 0 3例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全血粘度 (mPa·s)低切、中切、高切参考值范围分别为 10 .5 5± 1.41、6.2 8± 0 .65和 5 .2 0± 0 .5 3 ,8.96± 1.3 2、5 .47± 0 .5 7和 4.5 0± 0 .5 0 ;血浆粘度 (mPa·s)分别为 1.3 6± 0 .12和 1.3 8± 0 .11;红细胞比积 ( % )分别为 44 .3 8± 3 .0 2和 3 9.60± 2 .99。男女除血浆粘度值外 ,其他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与北京地区血液流变学各参考值比较 ,男性除全血高切粘度外其它四项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女性五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地区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存在差异 ,有必要确定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值范围 ,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姝华 《医学信息》2018,(8):157-158
目的 研究不同对比剂浓度对能谱CT冠脉成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各20例,均进行能谱CT冠脉影像检查,Ⅰ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320 mgl/ml,Ⅱ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350 mgl/ml,Ⅲ组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370 mgl/ml,比较三组患者在最佳单能量条件下的动脉管腔强化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获取动脉管腔平均CT值均超过400 Hu,Ⅲ组升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比Ⅰ组及Ⅱ组稍高,Ⅰ组左主干平均CT值比Ⅱ组及Ⅲ组稍低,Ⅱ组右侧冠状动脉CT值比Ⅰ组及Ⅲ组稍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升主动脉根部及左主干平均信噪比比Ⅰ组及Ⅲ组略好,Ⅲ组右侧冠状动脉近端信噪比及Ⅰ组及Ⅰ组略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对比剂浓度均可用于能谱CT冠脉影像检查,比剂浓度为320 mlg/ml时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诊断的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住院脑出血病例157例,均经头颅CT确诊,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照;对所有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及出血部位分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随血肿量的增大,血粘度增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丘脑、壳核、脑干出血,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呈浓、粘、聚、凝状态,血肿量及出血部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0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280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20例。根据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100 mL)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岁;中剂量组(100~200 mL)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5.6岁;高剂量组(>200 mL)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6.9岁。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剂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 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ys C。结果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剂应用后48 h升高,而Cys C仅在对比剂应用后24 h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 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 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剂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ys 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剂应用72 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 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 mL)和高剂量(>200 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造影剂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造影剂损伤组、钴原卟啉(CoPP)处理组、锌原卟啉(ZnPP)处理组.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四甲基偶氮唑(methyl ...  相似文献   

17.
双下肢骨折大鼠血液粘度及血清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折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酶学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骨折组。观察双下肢骨折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AST、ALT、LDH、LDH-1、HBDH、CK、CK-MB、AL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骨折组大鼠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清LDH-1、CK-MB、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AST、ALT、LDA、HBDA、CK活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折可致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以及某些血清酶释放增多,从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28例男性住院治疗冠心病(CHD)患者,接受10~40天流变药物的治疗,虽然患者比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患者表观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若采用固定比积(0.50)的红细胞PBS,悬液,患者血样的表观粘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红细胞变形性明显减弱和聚集性显著升高是住院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主要特点,并提示,改善红细胞流变性异常和降低血浆粘度对冠心病患者可能是一种有益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扫描的优势。方法:收集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40例(观察组),对比剂用量20 mL,流率2 mL/s,所得图像行40 keV单能谱重建;选取同期普通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剂用量50 mL,流率5 mL/s;两组患者体质量均在70 k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动脉显影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观察组图像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两组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低耐受度患者头颈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扫描方案可以满足诊断需求,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等副作用风险,且未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脂相关指标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22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记录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组和≥50%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G1组(积分<4),G2组(积分4~20),G3组(积分21~32),G4组(积分>32)四组。血脂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脉狭窄程度不同的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nsini积分进行分组比较,发现血清TC、TG、non-HDL-C和sd-LDL-C水平,G4组显著高于G3组,G3组显著高于G2组,G2组显著高于G1组。G4组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G3组,TyG指数和RC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