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分析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收集62例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分布情况.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与血尿伴蛋白尿组、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血比较,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 132) μmol/L,(79±32) μmol/L,(81 ±24) μmol/L].补体C3、血沉和IgA水平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伴蛋白尿者病理分型以Ⅱ级(12例)和Ⅲa级(16例)为主,Ⅳ级4例;单纯血尿或蛋白尿者以Ⅱ级和Ⅲb级为主(各4例),Ⅲa级和Ⅵa级各2例;肾病综合征以Ⅲa级和Ⅳa级为主(各4例),Ⅲb、Ⅳb、Ⅴ级各2例,Ⅵ级4例;肾衰竭8例,均为肾病综合征表现,肾病综合征组与其他两组病理分级比较,病理改变较重.结论 成人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型多种多样,血清肌酐与蛋白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新月体是紫癜性肾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人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特征.方法 对62例成人紫癜性肾炎回顾性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级分布情况.结果 肾病综合征组与血尿伴蛋白尿组、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血比较,肌酐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补体C3、血沉和IgA水平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肾病综合征组与其他两组病理分级比较,病理改变重于血尿伴蛋白尿组和单纯血尿或蛋白尿组.结论 成人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分型多样,血清肌酐与蛋白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新月体是紫癜性肾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肾脏病理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80例患儿,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的综合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最多的依次是急性肾炎型、血尿和蛋白尿型、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Ⅲ级次之,Ⅵ级最少.结论 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改变相对较重,临床症状与病理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转归。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HSPN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随访时间32~96个月。结果病理Ⅰ级26例(27.3%)、Ⅱa级23例(24.2%)、Ⅱb级3例(3.1%)、Ⅲa级35例(36.8%)、Ⅲb级8例(8.4%),未见Ⅳ级患儿。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肾脏病理Ⅰ级8例(72.7%),孤立性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中病理为Ⅱ、Ⅲ级43例(74.1%),急性肾炎型和肾病综合征型中病理为Ⅲ级18例(69.2%)。6例重复肾活检病例中有3例病理改变明显加重,调整治疗方案,其余患儿转归良好。随访中发现12例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后出现高眼压。结论儿童HSPN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型以Ⅱ级及Ⅲ级为主,但血尿、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型病理改变加重。有蛋白尿表现的患儿应动员其及早进行肾组织活检,对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患儿应加强尿微量蛋白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所致高眼压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结果 ①临床分型中血尿和蛋白尿型37例(61.7%)最多,肾病综合征型16例(26.7%)次之;肾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最多。血尿和蛋白尿型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以Ⅲb级为主。②免疫病理分型以Ig A+Ig M沉积型最多(38.3%),其次为Ig A+Ig M+Ig G沉积型(35%)。结论临床表现严重的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病理分级重,应早期肾活检,尽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李同欢  干毅  王墨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4):359-359,363
目的通过对109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探讨其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及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均行肾脏活组织检查。结果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单纯性血尿(20例)病理分级以Ⅱb最常见,其次是Ⅱa和Ⅲb;单纯性蛋白尿(5例)以Ⅱb最常见,其次是Ⅱa;血尿和蛋白尿(58例)以Ⅱb最常见,其次是Ⅲb、Ⅱa、Ⅲa和Ⅰ;急性肾炎型(5例)以Ⅲb最常见,其次是Ⅲa、Ⅱa和Ⅱb、;肾病综合征型(21例)以Ⅲb最常见,其次是Ⅱb和Ⅱa。结论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及疾病转归。方法:分析53例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2~5年。结果:单纯性血尿8例(15.1%),血尿及蛋白尿32例(60.4%),急性肾炎6例(11.3%),肾病综合征5例(9.4%),慢性肾炎型2例(3.8%)。病理分级Ⅱ级39例(73.6%),Ⅲ级10例(18.9%),Ⅳ级4例(7.5%)。随访中出现肾功能不全3例。结论: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蛋白尿多见,肾脏病理以II~Ⅲ级多见,远期预后与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孟宪涛 《中外医疗》2009,28(18):49-49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病理类型,井初步探讨该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在我院住院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紫癜性肾炎患儿病例,并就其临床病理类型及颓后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蛋白尿,单纯性血尿、肾病综合征最多,急进性肾炎最少。肾脏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结论紫癜性肾炎病理改变以Ⅱ级、Ⅲ级为主。其预后与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肾活检在非典型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活检在非典型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非典型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肾活检前均未达到ACR诊断标准,其中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3例,慢性肾炎4例.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膜性肾病各2例;所有病例经肾活检确诊为LN,病理分型为: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6例,Ⅴ型11例,Ⅲ型±Ⅴ型1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肾脏病理分型多为Ⅴ型和Ⅳ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病理分型呈多样化。结论非典型L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肾活检对非典型L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2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组织学、免疫荧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肾小球病变在Ⅲ级以下者,临床都表现有血尿伴蛋白尿;Ⅳ级病变者,50%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Ⅴ级病变者,全部出现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炎综合征。表明肾小球病变程度与本病的临床表现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90例紫癜性肾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临床特点和提示活跃的临床指标。方法:对90例确诊HSPN患者的临床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并按照尿蛋白定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就诊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g/天的患者占64.44%,肾病综合征占27.78%,持续性肉眼血尿常伴更严重的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随尿蛋白的增加,伴白细胞尿的比例增加。结论:青少年和成人HSPN临床表现多样,伴消化道症出血比例较高;随着尿蛋白增加,临床表现也逐渐加重。持续性肉眼血尿和白细胞尿提示HSPN病变严重且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肾小球疾病病理与临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353例肾活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3例患儿中诊断为紫癜性肾炎117例(33.1%),孤立性血尿94例(26.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87例(24.6%),急性肾炎综合征23例(6.5%),其次还有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孤立性蛋白尿、慢性肾炎等。肾小球疾病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206例,占58.4%),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66例,占32.0%;IgA 肾病(IgA N)54例,占26.2%;轻微病变37例,占18.0%;其他还包括微小病变(MCD)、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膜性肾病(MN)、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结论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临床诊断以孤立性血尿最常见,继发性肾炎以紫癜性肾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紫癜性肾炎患儿80例,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相关分型和病理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和分型.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分型、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原菌感染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一共80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分级情况:Ⅰ级病例5例,Ⅱ级病例34例,Ⅲ级病例40例,Ⅳ级病例1例.(2)单纯性血尿或尿蛋白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40%(8/20),Ⅲ级占比45%(9/20);血尿和尿蛋白合并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60.53(23/38),Ⅲ级占比31.58%(12/38);肾病综合征以Ⅲ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83.33(15/18).临床分型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症状越明显,病理级别越高.(3)单纯IgA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46.15%(6/13),Ⅲ级占比30.77%(4/13);IgA+IgM以Ⅱ级和Ⅲ级病理分级为主,Ⅱ级占比36.17%(17/47),Ⅲ级占比53.19%(25/47);IgA+IgG+IgM以Ⅱ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3.33%(8/15).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无显著关系;补体C3沉积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补体C3沉积越严重,病理级别越高.(4)I型以Ⅱ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1.43%(18/35);Ⅱ型以Ⅲ级病理分级为主,占比55.56%(25/45).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的严重程度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越明显,病理级别越高.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患者临床分型、病理特征和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临床分型、病原菌感染、免疫复合物等病理情况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损害进行评级,建议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应当尽早进行肾脏活检术,以确定病理分级,从而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李斌  张华  马懿  曾蜀春  陈福琼 《四川医学》2012,33(3):377-380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成人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经肾活检确诊的127例成人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分布、肾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127例成人肾小球疾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95例(74.80%),男∶女=1∶1.8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例(25.20%),男∶女=1∶1.13。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主要为IgA肾病,其它有肾小球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成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主要为狼疮性肾炎,其它有过敏性紫癜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和肾淀粉样变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蛋白尿和(或)血尿占30.71%,肾病综合征占50.39%,急性肾炎综合征占7.87%,急性肾衰竭占11.02%。结论经肾活检肾脏疾病在绵阳地区以青壮年多见,本地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女性多发,其中IgA肾病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成人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肾小球疾病每种病理类型可有多种临床表现,而每种临床表现亦可有多种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与其临床特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在我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0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肾活检病理分型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对LN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①各病理类型比例分别为Ⅰ型6%(6/100),Ⅱ型28%(28/100),Ⅲ型9%(9/100),Ⅳ型42%(42/100),Ⅴ型9%(9/100),Ⅴ+Ⅳ6%(6/100)。②Ⅰ型LN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占66.7%),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分别占75%、66.7%和66.7%),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1.4%和66.7%)。肾功能不全型的发生率为29%,主要见于Ⅳ型LN。③各病理类型组间SLE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主要出现在Ⅳ型(P〈0.05),水肿主要出现在Ⅳ、Ⅴ、Ⅴ+Ⅳ型,余临床表现与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LN病理类型以Ⅳ型最常见;Ⅰ型L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Ⅱ、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LN较易发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多见于Ⅳ型LN。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尿相差显微镜检查探讨肾活检术前后患者血尿的变化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间进行肾穿刺活检术,并且术前及术后尿样进行尿相差显微镜检查的282例患者的血尿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 282例肾活检患者中临床诊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综合征)和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多,继发性肾病以狼疮性肾炎为主,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和浮肿为主(42.6%),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32.6%)、IgA肾病(18.8%)和微小病变肾病(16.0%)为主,术后血尿的发生率较高,以镜下血尿为主(74.8%),尿相差镜检以异形红细胞增加相对较多(46.2%),发生肉眼血尿的患者以肾功能异常者为多.结论肾穿刺活检术后血尿增加有诸多原因,并非全由肾穿刺损伤血管引起,及时进行尿差显微镜检查,能迅速查明血尿原因,对临床正确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紫癜性肾炎(HSPN)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过临床、病理确诊的HSPN患者429例,对比分析其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以及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HSPN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9.6%,HSPN患者中单纯血尿及(或)蛋白尿(A组)占16.8%,血尿及蛋白尿(尿蛋白>1g/d)组(B组)占43.8%,血尿及蛋白尿、伴肾功能损害及(或)高血压组(C组)占23.1%;肾病综合征组(D组)占12.6%;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组(E组)占3.7%.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综合制定,包括无激素(ACEI及ARB类药物)、单纯激素及激素+细胞毒药物,重型患者还需要甲基强的松龙冲击.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5±17)个月.结论:HSPN在青壮年男性并不少见,且23.1%为伴肾功能不全及(或)高血压的较重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及时行肾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及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儿童紫癜性肾炎(EP-HSPN)的临床、病理和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为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选取同时段的非EP-HSPN患儿作为对照,将2组进行比较。进一步将EP-HSPN患儿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受累肾小球比例按≥50%、<50%分为DEP-HSPN组(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的HSPN)和非DEP-HSPN组,将2组进行比较。结果:①EP-HSPN组46例,非EP-HSPN组44例,与非EP-HSPN组患儿比较,EP-HSPN组患儿年龄小,起病较急,临床多见关节肿痛、胃肠道受累、肾病水平蛋白尿及低白蛋白血症,更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病理上,EP-HSPN组患儿较多呈III级病理表现,新月体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高,肾小管间质病变损伤程度轻。②46例EP-HSPN患儿中,DEP-HSPN组13例,非DEP-HSPN组33例,与非DEP-HSPN组患儿相比,DEP-HSPN组患儿有较高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更多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肾病综合征型,较少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型。③针对EP-HSPN患儿多采取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占50.0%),非EP-HSPN患儿则较多采用对症治疗(占47.7%)。随访结果中,2组患儿在随访时间和疾病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HSPN患儿临床表现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较重,早期积极予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