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西酞普兰治疗冲动控制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冲动控制障碍的疗效及其生化机制方法:对14例冲动控制障碍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8周。结果:西酞普兰对冲动控制障碍疗效明显。结论:冲动控制障碍可能与大脑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或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者,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5年4月至7月心理咨询门诊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分,Hamilton焦虑量表(HAMA)≥14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入组前1周未服任何精神药物。共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4~30岁,平均(21±2)岁。随机平分为两组各30例。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剂量均为10~20mg/d。疗程6周。采用HAMD、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各评定1次。治疗前及治疗6周血常规、心电图和脑电… 相似文献
6.
7.
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其它SSRIs相比对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性最强,选择性更高,对其他神经递质的作用影响小。据报道,西酞普兰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我们以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单用西酞普兰与合并家庭治疗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合并西酞普兰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神经性厌食症标准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家庭治疗合并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另一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体重的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按服药和复诊情况评定治疗依从性。出院1年时跟踪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12周时,研究组的体重增加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前者显效率(90.7%)也显著高于后者(74.4%)。前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后者,前者1年后病情复发率(4.7%)明显低于后者(18.6%)。结论家庭治疗合并西酞普兰能明显提高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体重,改善抑郁情绪,并能提高显效率及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多赛平抗抑郁和焦虑共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同时符合抑郁症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西酞普兰和多赛平治疗6周,用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斯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的减分率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4周HAMD和HAMA减分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尤以第1周更为明显(P0.01),6周后两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t=0.96和0.81,P均0.05),西酞普兰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多赛平组,两组有显著差异(χ2=4.37,P0.05),而临床有效率则无显著差异(χ2=0.49,P0.05)。多赛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西酞普兰组。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疗效优于多赛平,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6周采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西酞普兰组在2—4周末时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阿米替林组,在6周末时两者无明显差异,且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西酞普兰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于术后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两组均连续口服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分别为(9.79±1.99)分与(11.52±2.33)分,低于对照组(13.22±2.34)分与(13.3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7.07%与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5-HT再摄取具有更强抑制作用,对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改善作用优于西酞普兰,且安全性高,为该类患者的理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抗抑郁剂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共2 3例 ,疗程 6周。结果 西酞普兰对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好 ,尤其对焦虑 /躯体化以及迟滞疗效显著。结论 西酞普兰对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确切 ,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6周采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西酞普兰组在2~4周末时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阿米替林组,在6周末时两者无明显差异,且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西酞普兰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西酞普兰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酞普兰 (citalopram)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的一种抗抑郁药。已在 1985年的临床双盲研究报告中就证实了该药的抗抑郁疗效[1] 。 15年来 ,已有 60余篇双盲研究报道该药对不同类型的抑郁发作 ,以及惊恐障碍等其它精神障碍的疗效。鉴于西酞普兰在我国应用不久 ,临床经验不多 ,故作者复习了部分有关文献 ,并综述于后 ,以供参考。1 抑郁症的治疗抑郁症是西酞普兰的主要适应症 ,本文附表列出了该药问世 15年来样本在 10 0例以上、多… 相似文献
16.
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抑郁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诊断为AD的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抑郁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和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给予99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西酞普兰20mg~60mg/d治疗,选取其中完成8周治疗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第0、2、4、6、8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HAMD总分减分率≥50%为有效(66例),以8周时HAMD≤7分为治愈(52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及5-HTTVNTR两种多态性。结果不同疗效组间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两种多态性的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治疗后各期HAMD总分及抑郁核心症状分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35例和帕罗西汀35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和HAMA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其中艾司西酞普兰组在治疗第1周即显著下降(P〈0.01),而帕罗西汀组则在治疗第2周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均安全有效,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0.
付小惠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9(2):136-13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符合DSM-Ⅳ中癫痫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