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鼻窦粘液囊肿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副鼻窦粘液囊肿临床常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 ,极易误认为眼部肿瘤 ,而粘液囊肿常有鼻窦骨壁骨质吸收破坏 ,易与恶性肿瘤混淆 ,为此我们收集经手术证实 6 6例鼻窦粘液囊肿病例 ,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探讨CT薄层多轴位扫描技术对副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组 6 6例患者 ,男 42例 ,女 2 4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年龄为 49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头痛等眼科症状。采用德国SIEMENSSAMOTONHIQVBCT机 ,矩阵5 12× 5 12 ,全部病例均行冠状位CT扫描 ,其中 8例附加横断位扫描 ,12…  相似文献   

2.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3.
鼻和副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鼻和副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鲜军舫田其昌王振常于冬梁熙虹兰宝森近年来,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以下简称FESS)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副鼻窦炎。FESS是在鼻腔自然引流通道内进行,局部手术切除一些组织,扩大自然裂隙,改善副鼻窦通气,使副鼻窦内粘膜病变逐...  相似文献   

4.
副鼻窦的原发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数病变起源于上颌窦,筛窦和蝶窦的恶性肿瘤相对少见,常规X线平片和断层仅能显示窦腔的均匀高密度影和较明显的骨壁破坏。CT不仅能显示副鼻窦内的软组织肿块,各窦壁的骨质破坏程度及病变向颞下窝、翼腭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14岁儿童正常副鼻窦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观察和分析100例无副鼻窦炎的1-14岁儿童副鼻窦MRI图像。结果:各窦腔气化及窦壁粘膜发育有差异,额窦及蝶窦窦腔气化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熟悉儿童正常副鼻窦的MRI表现,有助于对其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仲明  胡敏霞 《航空军医》1995,23(2):101-102
将123例副鼻窦疾病患者中磁共振(MRI)检查呈阳性结果者做临床验证,目的是评价MRI在副鼻窦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993年4月—1994年6月在解放  相似文献   

7.
100例儿童正常副鼻窦的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1~14岁儿童正常副鼻窦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观察和分析100例无副鼻窦炎的1~14岁儿童副鼻窦MRI图像.结果: 各窦腔气化及窦壁粘膜发育有差异,额窦及蝶窦窦腔气化比例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熟悉儿童正常副鼻窦的MRI表现,有助于对其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对100例慢性副鼻窦炎术前CT影像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副鼻窦的CT检查能准确地反映变范围、程度,并可做出分型,分期;同时还可显示副鼻窦多种解剖变异,骨质改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因此,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我们将常规的横断面扫描改为颅底位冠状面扫描,它能更清晰的显示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的冠状面结构,使多数窦腔影像显示在同一层面上,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方便。材料和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本院行副鼻窦CT扫描共42例,其中20例病人行颅底位冠状面扫  相似文献   

10.
副鼻窦霉菌病临床及影像特征:附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本组9例副鼻窦霉菌病中发生于上颌窦者7例,发生于蝶窦者2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自20岁至65岁,平均42.2岁。主要症状为间歇性鼻涕带血8例,  相似文献   

11.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术后13例行CT随访.结果肿瘤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中鼻道为中心,同时侵犯同侧鼻腔及副鼻窦21例,单纯累及上颌窦2例;所致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85%),3例恶性变.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单排螺旋CT副鼻窦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的对比,观察三种不同低剂量对副鼻窦图像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低的扫描条件。方法:对60例可疑鼻窦疾患的病人进行常规冠状CT扫描,然后选择鼻道窦口复合体区两个典型层面分别用30mAs、50mAs、70mAs进行低剂量扫描,对CT图像进行评分,以确定其质量。使用SAS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记录并分析单次CT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单排螺旋CT副鼻窦不同mAs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mAs组病人的辐射剂量:200mAs扫描每层扫描的辐射剂量为15.6mGy,而70、50及30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5.5、3.9及2.3mGy。结论:单排螺旋CT副鼻窦扫描可以用30、50、70mAs的低剂量扫描,受检者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虽然随着扫描剂量的降低,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图像仍保持较好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3.
鼻窦粘液囊肿的CT诊断:附七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液囊肿(Mucocele)多认为系鼻窦窦口完全阻塞,窦腔内分泌物不能排出、潴留窦内而形成囊肿,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囊肿(Pyocele)。鼻窦粘液囊肿临床和X线  相似文献   

14.
凡具有反复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通称为副鼻窦支气管炎(sino-bronchitis),是副鼻窦炎与支气管炎相互影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增殖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反复性炎症刺激而发生的增殖体病理性增生,常伴有腭扁桃体肥大.笔者收集2003~2005年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80例副鼻窦支气管炎资料,分析探讨其相关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5.
鼻窦粘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副窦粘液囊肿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其鉴别鼻窦粘液囊肿与肿瘤的价值。方法 CT检查22例患者含37个粘液囊肿,其中10例含14个粘液囊肿同时行MRI检查,结合手术对照报粘液整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9个粘液囊肿发生在筛窦,9个在额窦,5个在蝶窦,4个在上颌窦。CT表现:37个粘液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窦腔膨大骨壁变薄,轮廓光滑,24个粘液囊肿窦壁骨质吸收缺损,粘液囊肿突入到邻近结构内  相似文献   

16.
副鼻窦癌钙化:一较少见的CT征象: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副鼻窦癌出现钙化或骨化属一较少见的CT征象。本文报道4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4例副鼻窦癌均由CT作出诊断。男3例,女1例,年龄49 ̄62岁。结果:3例位于右上颌窦,1例筛窦累及右上颌窦。未分化、低分化腺癌,粘液表皮样癌,囊性腺样癌各1例。4例癌体内均见钙化或骨化。结论:起源于上皮的腺癌可以出现钙化或骨化,并非是骨和软骨肉瘤的特有表现,不能以此鉴别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相似文献   

17.
副鼻窦冠扫对于显示鼻窦及鼻腔和其周围的病变定位非常准确,现已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术前必要的检查手段。它能明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其周围侵犯情况,对指导手术有着其他检查不可比拟的作用。现仅就多年来的检查经验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韩丹  廖承德  赵川 《放射学实践》2002,17(6):511-513
目的:探讨鼻空、副鼻窦几种良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9例(纤维瘤5例,神经纤维瘤6例,纤维血管瘤20例,骨化纤维瘤6例及内翻乳头状瘤12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进行分析对照。CT扫描采用轴位,层厚及层距5mm,部分病例用静脉闭注强后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肿瘤的平均CT值。结果:各种肿瘤各自不同的病理改变决定了不同的CT特征,它们在发部位,病理变大小,形态,钙化,增强等方面均有不同,结论:根据CT表现可提示诊断,但需要与该部位的其它良性肿瘤及一些早期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总结分析123例主诉为咳嗽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以咳嗽为主诉,伴咽痒、鼻塞及涕多。经鼻内窥镜及副鼻窦CT结合胸片进行检查,证实是副鼻窦炎引起的咳嗽病例有109例,多数肺部体征阴性或轻;副鼻窦CT显示以上颌窦及筛窦病变为主。结论对小儿咳嗽时间长,肺部体征阴性或轻,且多次治疗无效患儿,应及早行副鼻窦CT检查,以及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副鼻窦投照常用华氏位、柯氏位、颌顶位、顶颌位及侧位。但对于颌面部、胸部、腹部外伤,颌面部肿瘤及个别老年病人,既不能俯卧又不能坐位投照时,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仰卧位投照法,满足了临床要求。1.胶片尺寸:8in×10in,竖放。2.投照体位。①仰卧位:听眦线垂直于暗盒下1/3处,球管向头侧倾斜20°~25°。,头部正中矢状面置于台面中线上并与台面垂直,中心线通过上颌部射入胶片中心(图1)。②反华氏位:两肩垫高,头后仰,听眦线与台面成37°角,中心线垂直通过鼻尖部射入胶片中心(图2)。3.投照条件: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