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法是<伤寒论>中太阳病表证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体现在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解表诸方的运用中.<伤寒论>有不用表药、不属汗法却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权称为发汗变法.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种治法:化气行水法,利水则气化通利,病邪得以内外分消,不待发汗而自能汗解;和解少阳法,通过和解少阳枢机,使表里阴阳通达,不待发汗而表自解,无须清下而热除;温经散寒法,因风湿留着关节,病邪凝结,汗解难以奏效,通过温经扶阳、散寒除湿,使"阳胜而阴自复";逐瘀泻热法,因表邪不解,蓄血内结,故破瘀泄热,疏通邪热之出路,使表邪不汗而解;泻热通便法,表邪未解,里实已成,"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相似文献   

2.
陈鼎盛  杨湖 《河北中医》2001,23(2):145-146
《伤寒论》中治法最多的当推发汗法。其发汗法涉及面颇广 ,内容丰富。我们主要探讨发汗法应用范围、分类、运用原则、辅助调控法。现分述如下。1 应用范围发汗法主要用于太阳病 ,也可用于阳明病 (2 32条、2 34条、2 35条、2 4 0条 )、太阴病 (2 76条 )、少阴病(30 1条、30 2条 ) ,以及某些并病、合病 ,如 4 8条、36条、32条等。2 分 类2 .1 辛温解表 ,宣肺发汗 代表方麻黄汤 ,属发汗峻剂 ,适应于太阳伤寒表实证。2 .2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 代表方桂枝汤 ,属发汗轻剂 ,适应于太阳中风表虚证。2 .3 温阳微汗 代表方有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一书中,十分重视汗法的运用,但对发汗不当也非常重视,有大量的条文对发汗不当进行论述,以警示世人。发汗不当主要包括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汗出不彻、发汗太过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5.
一、春夏气温高于体表常温的发热病人宜汗《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曰:“大法,春夏宜发汗”。此条原文有两个明显而肯定的涵义:第一,发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应称之为大法;第二,春夏季节宜于发汗,施治时不可忘记发汗大法。按照一般规律,春季阳气初升、气候暖和,夏季阳气旺盛、气候炎热,“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春夏当以清热为主,不宜首选发汗。  相似文献   

6.
陶春晖 《中医研究》2010,23(12):6-8
发汗作为一种祛邪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多种疾病当中。本文就《伤寒论》中涉及发汗的条文做一总结,并阐释汗法不仅仅适用于外感表证,还有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论》中汗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肝为五脏之一,与胆相连,藏血而主疏泄与人之整体、气血密切相关,一旦肝病,还可以影响其它脏腑,引起多种病证。就我院门诊接待患者来看,患有郁证等肝病者为数较多。几年来,笔者运用(伤寒论)治肝法,指导临床其疗效颇佳,尤其治疗腹胀更为满意,现介绍运用治肝法治疗腹胀80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牡蛎为海生介类药物,其质重,咸涩而凉,归肝、胆、肾三经。重可去怯,咸能软坚,涩可收敛,故功擅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海药本草》谓其:“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伤寒论》中用牡蛎有6方(次)。该药在方中的配伍作用,除“同龙骨入  相似文献   

10.
例举运用经方“汗法”的大青龙案、越婢汤案、小柴胡合甘草泻心汤案、小柴胡合葛根汤案等4则医案,分析《伤寒论》中“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汗法是通过疏解腠理、宣通肺卫,以驱邪外出的治疗方法.属八法之一。《伤寒论》对汗法的论述和运用,理法完备,方药精当,运用灵活,独具特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伤寒论》汗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虽然汗法的运用过程中,以适度的汗出为成功的标志,但却不能以作汗为目的,而应针对病机施治,今其自然发汗。在应用汗法时,除准确用药外,一定要重视饮食的补充。表伤风邪方用桂枝汤最为精当,表伤寒邪方以麻黄汤最为恰切。汗法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征,《伤寒论》中的“太阳”其实就是“表”的代名词。运用汗法,要发汗有度、法因证施、注意将息。汗法有禁慎,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汗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汗法是八法之首,主要应用于表征。《伤寒论》中有关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而有余,与汗法有关的方剂17首,对汗法的论述,内容丰富,颇为详尽,独具特色,对后世汗法的应用深有启迪。其主要内容有如下5个方面:辛温解表,文火久煎;温服微汗,不可如水流漓;汗法应用,首分虚实;汗法禁忌,以虚为主;汗法加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汗证之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对汗证作了全面、详尽而精辟的辨证论治,其治法主要有调和营卫、扶阳解表、辛寒清热,益气生津、通腑泻热、清宣郁热、泻热逐水开结、清热利湿退黄、和解枢机,温化水饮、回阳救逆法等.临证细辨邪正盛衰,紧紧把握病机,方能灵活运用经方,而获佳效.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养阴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 ,在这里不是抽象的名词 ,它是体内精、津、液、血、汗、涕、唾等各种津液的总称。若更具体、更确切地说 ,则是指体内正常位置、正常量的水分。这些津液一方面不断消耗 ,一方面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补充 ,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以此来参与并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津液的消耗大于摄入 ,且超过一定的限度 ,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从而发生病理变化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虚。防治阴虚的方法称为养阴 ,其内容有防损耗与补不足两个方面。张仲景《伤寒论》中对养阴法的运用已比较完备 ,且与后世养阴法相比独具特色 ,兹就《伤寒…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汗证”的分析研究,整理归纳出了汗证中有汗出证、无汗证、多汗证、少汗证与汗解证五大类,在五类汗证中,共计汗证种别有48种之多,涉及条文90多个。由此说明,任何一个症状,在辨证论治中都有它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个症状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一表现方式,正是形成这个症状时所存在的病因、病机演变的差异,从而提示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时,应对病人的每一个细节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汗法,冠八法之首。《内经》有论,后世医家均有发展,至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论述渐臻完善,不仅发扬了《内经》汗法理论,而且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理、法、方、药俱全,开创了后世辩证论治的先河,《伤寒论》汗法沿用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今不揣陋漏,少议一二,望釜正。  相似文献   

19.
从两种相对性质和不同气味,不同功能的药物结成对药;用两种药物相辅而行,互相发挥其特长,更好的增强其作用;取性质和功效类似的两种药物配对,其目的在于加强药效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伤寒论》对药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保红 《光明中医》2009,24(9):1646-1647
<伤寒论>一书,是以六经分证为主体,脏腑经络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变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该书逐条列证,以证立方,内容广博,辞精义奥,言简义赅.该书共397条,有百余条论述于汗,因汗引起的变证条文颇多,其转归千差万别,有转虚证,有转实证,有甚至转为坏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