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肝昏迷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肝昏迷的疗效。方法:将肝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西药保肝、抗昏迷治疗并加中药汤剂高位保留灌肠,每日2次,每次200ml;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西药保肝、解毒、抗昏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43,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29.6±6.1)μmol/L〕、丙氨酸转氨酶〔(880.18±153.36)nmol·s-1·L-1〕、天冬氨酸转氨酶〔938.52±140.03)nmol·s-1·L-1〕较治疗前〔分别为(64.3±7.6)μmol/L、(1626.99±186.70)nmol·s-1·L-1和(1560.31±206.71)nmol·s-1·L-1〕明显改善(P均<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59.4±6.3)μmol/L、(1570.31±63.35)nmol·s-1·L-1和(1468.63±86.68)nmol·s-1·L-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药治疗肝昏迷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大鼠严重烫伤并发心肌损害时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在严重烧伤后心肌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 只)和烫伤组(50 只),于烫伤后1、3、6、12 和24 小时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组织中TNF的含量。结果:烫伤后6 小时血浆TNF水平〔(3.38±0.90)μg/L〕较正常对照组〔(1.08±0.01)μg/L〕显著升高(P< 0.01),12 小时达峰值〔(8.02±1.05)μg/L〕,伤后24 小时〔(6.44±1.43)μg/L〕虽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心肌组织TNF含量伤后12 小时〔(2.15±0.09)ng/m 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8±0.01)ng/m g,P< 0.01〕。血浆TNF水平与反映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血浆TnT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炎症介质TNF在烧伤后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葶苈注射液对体外新生小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新生小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于醋酸纤维膜上,分别测定Hank′s液1∶10稀释的复方葶苈注射液作用60分钟前后同一滤膜上正常内皮单层和组胺处理内皮单层的滤过系数(Kf)和渗透压反射系数(σ)。结果:经1∶10的复方葶苈注射液作用后,正常内皮单层〔(11.80±0.75)μl·min-1·cm-2·kPa-1比(7.77±0.67)μl·min-1·cm-2·kPa-1〕和组胺处理内皮单层〔(16.87±1.11)μl·min-1·cm-2·kPa-1比(12.82±1.19)μl·min-1·cm-2·kPa-1〕的Kf均明显降低(P均<0.01),σ(正常内皮单层σ为0.32±0.06比0.44±0.03,组胺处理内皮单层σ为0.19±0.06比0.28±0.06)则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复方葶苈注射液有降低肺主动脉内皮单层通透性的作用,可减轻肺动脉高压引起的肺水肿。  相似文献   

4.
刘郁  王燕 《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24-226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高压氧(HBO)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CO中毒模型。采用改良的Gries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CO染毒及HBO或常压氧治疗后大脑和小脑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NO明显增至(1.36±0.34)μmol/gprot,NOS活性受抑制,为(3.76±0.32)nmol/min·gprot;HBO治疗使NO、NOS均恢复正常水平,分别为(1.07±0.37)μmol/gprot,(5.33±0.93)nmol/min·gprot。CO中毒后大脑NO降低到(0.47±0.14)μmol/gprot,NOS活性受抑制,为(1.88±0.41)nmol/min·gprot,HBO治疗使NO增高至(0.73±0.24)μmol/gprot,NOS活性恢复正常(4.88±1.22)nmol/min·gprot。结论急性CO中毒使大脑及小脑NO、NOS活性均发生改变,此种改变可能参与CO造成的脑损伤。HBO治疗对NO、NOS变化有极为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的非透析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氮汤灌肠治疗,其中26例根据临床辨证分型给予口服中药治疗。2组均以2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BUN,(17.46±6.87)mmol/L〕和血肌酐〔SCr,(638.00±210.20)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80±6.40)mmol/L和(810.00±212.20)μmol/L〕,P均<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分别为(59.20±2.80)g/L和(37.20±2.10)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40±2.60)g/L和(30.20±2.10)g/L〕,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0%,对照组为65.20%,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降低血BUN、SCr,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老年尿毒症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采用琼脂单向扩散(SRID)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进行了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测定。结果:血透后IgA〔(1.691±1.087)g/L〕、IgM〔(1.591±0.865)g/L〕、CD+3(66.70%±10.17%)、CD+4(39.50%±9.10%)、CD+4/CD+8比值(1.70±0.22)、NK细胞(5.91%±1.67%)均较血透前显著升高〔上述指标分别为(1.283±1.098)g/L、(1.287±0.687)g/L、52.70%±9.16%、29.30%±9.40%、1.20±0.20和4.37%±1.57%,P均<0.05〕,尤以IgG升高显著〔(12.270±3.903)g/L比(9.973±3.133)g/L,P<0.01〕。结论:充分血液透析可以改善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肠道喂养(EEF)对严重烧伤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体表面积烫伤模型,动态观察EEF对血浆尿素氮(BUN)和肌酐(BCr)含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的影响。结果:伤后喂养组及烧伤组血浆BUN、BCr浓度均明显增高[喂养组伤后6 小时血浆BUN 和BCr值达最高,分别为(17.67±1.52)m m ol/L和(89.60±6.54)μm ol/L;烧伤组则分别为(15.42±1.74)m m ol/L和(71.23±2.63)μm ol/L];伤后24 小时喂养组CCr较烧伤组增加4.67 倍〔(16.43±2.90)m l·h- 1·100 g- 1比(3.52±0.79)m l·h- 1·100 g- 1,P< 0.01〕。结论:EEF对严重烧伤大鼠肾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临床重要性可能已不限于单纯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8.
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临床休克期进行切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按照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进行复苏,血流动力学平稳后48小时内行首次切痂术;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复苏,3~5日后行切痂术。结果:21例患者〔烧伤体表总面积(TBSA)62.8%±12.6%,Ⅲ度烧伤面积37.3%±18.7%〕进入研究组,伤后(26±15)小时行切痂术。第1和第2个24小时输液量高于标准计算公式约30%以上。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术后48小时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术前〔(7.9±2.2)L·min-1·m-2比(4.4±1.2)L·min-1·m-2,P<0.0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每搏指数的改善所致,二者相关密切(r=0.89,P<0.01)。与对照组比较,休克期切痂具有消灭创面早、后期并发症少和病程短等优点。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进行复苏,选择性地实施休克期切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CRF患者,停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加用金水宝胶囊2粒,每日3次,并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肾功能。并与2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CRF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经金水宝胶囊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7.84%±6.32%比10.17%±7.28%,P<0.05)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3.65%±1.61%比2.93%±1.24%,P<0.01)明显下降,且能改善贫血〔Hb从(6.78±0.45)g/L上升至(7.86±0.22)g/L〕及肾功能〔BUN从(41.45±2.52)mmol/L降至(30.69±1.21)mmol/L,SCr从(612.71±104.23)μmol/L降至(510.45±98.36)μmol/L〕。结论:金水宝胶囊具有调节和保护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改善肾性贫血及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工虫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虫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给予人工虫草菌丝粉(金水宝胶囊)及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相同西药治疗。结果:5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单克隆抗体OKT3、OKT4及OKT8均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OKT8明显降低(0.14±0.09比0.24±0.10),OKT4/OKT8明显升高(1.97±0.54比1.02±0.48),P均<0.01;对体液免疫无影响。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升高〔(78.50±0.53)g/L升至(87.20±0.44)g/L〕,血肌酐明显下降〔(478.5±196.4)μmol/L比(351.7±137.3)μmol/L〕,P均<0.05。结论:人工虫草具有调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细胞免疫的作用,并能改善肾性贫血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在血透过程中的变化。方法: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别进行醋酸盐透析(AHD)、重碳酸盐透析(BHD)和无醋酸盐透析(AFHD),分别于各种方式透析时抽取透析开始时及透析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和240分钟时的管路动脉端血标本,用比色法测定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水平。结果:AHD60分钟时NO呈一过性增高(t=6.26,P<0.001),而后降到透析开始时水平;BHD前120分钟NO水平无明显变化,240分钟时下降(t=2.53,P<0.05);AFHD时NO逐渐下降,至60分钟时达最低水平(t=4.76,P<0.001),而后稳定不变。AHD240分钟时ET达最高值(t=8.46,P<0.001);BHD240分钟时ET水平增高(t=2.70,P<0.05);AFHD时ET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F=1.43,P>0.05)。结论:醋酸盐尤其高浓度时能促进血透患者NO及ET的上升;NO能被透析清除;AFHD对NO及ET的影响优于BHD,BHD优于AH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防治烧伤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损害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后血浆及心脏NO、内皮素(ET)含量变化,应用外源性NO供体SIN1以观察其对烧伤早期心脏损害的影响。结果:大鼠烧伤后心脏明显受损,烧伤后血浆及心肌组织NO-2、ET含量明显升高,由于NO-2升高幅度相对较低,ET/NO-2比值也显著增加;烧伤后在液体复苏下应用SIN1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活性及ATP、ADP含量,减少丙二醛(MDA)、AMP含量,减轻心肌组织水肿。结论:烧伤后由于心脏内源性NO的相对不足,导致心脏血管收缩,造成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继而发生能量代谢紊乱及脂质过氧化损害;补充外源性NO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烧伤后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3.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脑持续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鼠颈内动脉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依氧合血红蛋白(HbO2)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3小时受损脑组织NO水平即增高〔(2.49±0.90)nmol/L〕,再灌注后NO逐步升高;而持续性缺血组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脑缺血51小时为(8.82±0.70)nmol/L,脑缺血171小时为(3.08±0.95)nmol/L,与脑缺血前比较,P均<0.01。NO在缺血3小时再灌注168小时和缺血171小时时均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脑缺血前水平(P均<0.01)。结论:两种不同脑缺血过程中脑缺血组织内NO的变化有不同的规律,可能与缺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NO合成酶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改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CHF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肺动脉血中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含量。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外周静脉和肺动脉血浆中NO、E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浆ACE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血浆ET增加的幅度大于NO,因此,CHF患者NO/ET比值降低(P<0.05)。这些变化在患者的肺动脉中比外周静脉中更明显(P均<0.0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浆NO水平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一氧化氮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每人用BG951型一氧化氮治疗仪吸入0.001%NO 30分钟作为治疗量,在吸入前、吸入中(15分钟时)及治疗后分别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高原肺水肿患者吸入NO即刻与治疗中比较总外周阻力[(224.57±8.57)kPa.s.L-1比(121.57±43.72)kPa.s.L-1]、左心喷血阻抗[(23.32±1.72)kPa.s.L-1比(13.15±2.97)kPa.s.L-1]、全血粘度[(7.09±1.10)mPa.s比(4.47±1.10)mPa.s]、微循环半更新时间[(18.13±1.45)s比(13.97±1.66)s]及冠状动脉灌注压[(11.76±1.50)kPa比(10.18±1.38)kPa,1 kPa=7.5 mmHg]降低非常明显(P<0.001或P<0.01),有效血容量[(3.07±0.65)L比(5.68±0.80)L]、每搏输出量[(63.83±13.98)ml比(104.02±13.11)ml]增加非常显著(P均<0.001).结论:NO对高原肺水肿有选择性的肺血管扩张及即时改善肺循环和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经颈外静脉一次性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O111B48.0×109cfu/kg),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2和ET1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器官功能变化。结果:一次性注射LPS后,MAP呈双相下降;血浆TNFα活性变化呈陡直的单峰曲线;NO-2含量于实验后30分钟迅速增高,实验后6小时达峰值,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实验前;实验后24小时心脏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肝、肺和肾组织;血浆ET1含量呈双相增高(0.5小时、8小时),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注射前;血浆NO-2与ET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一次性静注LPS后,NO的生成迅速而持久地增加,ET1的合成与释放则呈双相增加。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肺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烟雾吸入后单纯吸氧〔氧浓度(FiO2)0.45〕为对照组(8只);吸氧(FiO20.45)+0.0045%NO为治疗组(9只),按时相点采血标本;正常组(4只)不致伤,用于建立组织学对照。动脉血浆胶体渗透压(COP)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OP和蛋白质含量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吸入NO治疗组血浆COP比对照组升高(P<0.05);BALF中COP比对照组略降低(P>0.05),而BALF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含水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肺组织含水量有减轻趋势,但尚无显著的效果,对其病理转归的影响仍难以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烧伤早期大鼠心肌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心肌血液灌注的变化,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ETs和NO)对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以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测定烧伤前及烧伤后1、3、6、12和24小时心肌营养性血流(NBF)、ETs、NO含量及ETs/NO比值变化。结果:烧伤后心肌NBF迅速大幅度下降,心肌组织ETs及NO含量明显增加,ETs/NO比值升高;心肌NBF变化与ETs/NO比值密切相关。结论:烧伤早期心肌ETs及NO产生增多,调控紊乱,ETs/NO比值增加可能是影响心肌血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Ⅲ度烧伤后血浆及肝脏ET、NO含量及肝脏血流量的变化,应用ET受体拮抗剂和外源性NO载体观察其对烧伤大鼠肝脏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大鼠烧伤后肝脏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血浆及肝组织ET和NO含量明显升高,由于ET升高幅度相对较大,ET/NO比值也显著增加,肝组织ET、ET/NO改变与肝脏血流量的降低呈显著负相关;伤后在一定的液体复苏下应用两种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使肝血流量增加,同时拮抗ET受体A(ETA)、ET受体B(ETB)较单独拮抗ETA效果好,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结论:烧伤后由于肝脏ET的增加和内源性NO相对不足,导致肝脏血管收缩造成肝脏血流量下降,拮抗ET的作用和(或)补充外源性NO则可一定程度逆转烧伤后肝脏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