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中的发生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冠心病并在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用振幅法测量窦律及室速时体表心电图Ⅰ、Ⅲ标准导联QRS波振幅的代数和,计算QRS波额面平均心电轴,观察无人区心电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 74例冠心病患者累计发生室速94阵,其中37阵室速的QRS波额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在右束支阻滞型室速高于左束支阻滞型室速(P〈0.01),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无人区心电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人区心电轴在冠心病室速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室速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36例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9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窄QRS波心动过速患者136例,根据心动过速时食管心电图RP间期分为两组,即食管心电图RP间期≤70 ms为对照组,共71例,食管心电图RP间期>70 ms为观察组,共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窦律心电图、心动过速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心室率、心动过速时血压、心电图QRS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窦律时均无预激波,心动过速时Ⅱ、Ⅲ、aVF导联出现终末部假性s波57例,心动过速时V1导联终末部假性r波61例;观察组患者窦律时A型预激综合征21例,B型预激综合征13例。结论结合窦律心电图、心动过速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特点,可提高窄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李忠强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26-2927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群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10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分为≥120ms的宽QRS组和<120ms的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QR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宽QRS组LVEF值小于正常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宽QRS组大于正常QRS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对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后8周左右对每一位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生化标志物检测,根据常规心电图fQRs的有无,将研究对象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分别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24h室性早搏的发生数明显高于非fQRs组(3140±555 vs 1226±142,P〈0.0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34.4%VS10.7%,P〈0.05)。结论心电图12导联fQRS波可能可预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及河北省吴桥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结果,根据心电图有无碎裂QRS波分为fQRS组(180例)及无fQRS组(17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恶性事件(MACE)发生率。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 fQRS组心肌梗死病史比例(7.7%)、肌钙蛋白I峰值[(26.8±17.6)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213.4±160.9)ng/ml]均高于无fQRS组[分别为2.9%、(22.7±17.1)ng/ml、(173.71±185.7)ng/ml];左室射血分数(52.1%±8.7%)低于无fQRS组(56.4%±7.8%);侧支循环少于无fQRS组;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发生率(19.4%)高于无fQRS组(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fQRS对于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有显著的预测价值,fQRS是心肌梗死(MI)急性期内有预测价值的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和品性障碍患儿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对37例IAD患儿、22例品行障碍患儿和3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失配性负波(MMN)和P300检测,分析比较3组之间MMN和P300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AD组P300潜伏期延长[(346.0±21.1)ms vs(324.7±15.0)ms]、P300波幅增高[(3.1±1.8)μV vs(2.7±1.3)μV]、MMN潜伏期延长[(209.0±26.0)ms vs(190.0±22.0)ms]、MMN靶波波幅增高[(8.8±1.7)μV vs(5.2±2.1)μV];品行障碍组P300潜伏期延长[(341.7±14.4)ms vs(324.7±15.0)ms]、波幅增高[(4.7±2.1)μV vs(2.7±1.3)μV]、MMN潜伏期延长[(215.0±23.0)ms vs(190.0±22.0)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AD患儿和品行障碍患儿存在P300和MMN潜伏期延长,波幅升高,且IAD患儿延长较明显,MMN可作为P300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而用于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40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时限分为≥120 ms组(82例)和<120 ms组(326例),比较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 、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大小、左心室大小、二尖瓣返流、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1)QRS波时限<120 ms组的LVEF及LVFS均值较≥120 ms组大(P<0.01);(2)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房、左心室均值较<120 ms组大(P<0.05);(3)QRS波时限≥120 ms组二尖瓣返流率(72.2%)较<120 ms组(67.0%)高;(4)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壁厚度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某型战机飞行员心电图早复极(ER)特点,为其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16例某型战机飞行员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疗养大体检鉴定资料,分析ER的相关参数。结果 ER发生率为36.05%(186/516),其发生率与心率相关,心率越慢,ER发生率越高(r=0.972,P 0.01)。J波振幅(0.14±0.09)m V,时限(37.09±4.37)ms,但不同导联J波振幅大小存在差异,以下壁导联J波最高(0.16±0.08)mV。J波呈4种类型,以切迹型最常见(44.62%),其次是混合型(25.81%)和顿挫型(24.73%),而单纯J点型少见(4.84%)。ER以下壁导联最常见(41.40%),其次是下壁导联+左胸导联(25.27%),其他导联组合较少见。Heng分型以2型最常见(37.50%),其次是混合型(26.05%)和4型(23.91%),1型(5.98%)、3型(1.63%)和5型(4.89%)均少见。Tikkanen分型J波后ST段均呈上斜型抬高,抬高幅度多≤0.20 m V(97.31%)。ER心率略慢于非ER者[(60.47±8.34)bpm vs.(64.17±9.11)bpm,P 0.05]、Q-Tc间期略缩短[(392.87±33.33)ms vs.(403.02±20.52)ms,P 0.05)]、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显著增高(17.20%vs. 4.24%,P 0.01)。对84例ER者进行(4.5±2.5)年随访,32例(38.10%)多次心电图检查J波持续存在、52例(61.90%)J波时有时无。随访期间ER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和心电图其他波段异常改变。结论某型战机飞行员ER常见,多呈低振幅(≤0.20 mV)、窄时限(≤40 ms)的切迹波,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Heng和Tikkanen分型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助于ER诊断的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远程监护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CM1对V1,CM5对V5).方法分别测量35例用户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 CM1、CM5通道和常规心电图V1、V5导联的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于CM1通道和V1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CM5通道和V5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护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  相似文献   

10.
王斐  王燕 《职业与健康》2013,(24):3371-3374
目的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诊断线索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QRST)的临床价值,探索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R-wave peak time,RWPT)〉150ms和Ⅱ导联QRS波时限≥130ms对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就诊于黄冈市中心医院的198例WQRST(心率〉100次/min且QRS时限〉0.12s)患者。并经心脏电生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记录并分析十二导联心电图对WQRST的鉴别诊断线索,记录所有十二导联心电图的Ⅱ导联QRS波第1峰时限及Ⅱ导联QRS波时限。结果区别VT和SVT的主要诊断线索有QRS波时限、QRS波心电轴、QRS波正负同向性、房室分离、室性融合波和心室夺获、胸前导联Rs是否缺失及时限、窦性心律时是否伴显性预激或同形态室性早搏、Vi/Vt≤1、V1和V6导联特殊形态学诊断标准等。除V1、V6负向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导联RWPT≥50ms时能够较好地区分VT和SVT,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0.85。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是WQRST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诊断线索。Ⅱ导联RWPT≥50ms能够作为区分VT和SVT一种简单实用的鉴别标准,用于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碎裂QRS波(fQRS)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D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V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NDCM患者57例,通过分析心电图上是否出现fQRS波,分为有fQRS波组33例和无fQRS波组24例,随访(18.9±4.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MVA发生率、全因病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QRS波组中发生MVA 15例(45.5%),无fQRS波组中发生MVA 4例(16.7%),fQRS波组中MV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组中病死6例(18.2%),无fQRS波组中病死3例(12.5%),fQRS波组病死率高于无fQRS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QRS对NDCM患者的MVA发生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与此类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碎裂QRS波与坏死性Q波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相关指标。结果 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大于坏死性Q波(P<0.05);而碎裂QRS波与坏死性Q波联合诊断效果更高。结论 QRS波(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196例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及冠心病组,分析fQRS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心电图均可见fQR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fQRS多出现于下壁导联(59.41%)。两组在fQRS出现的导联数、QRS波群时限、心电轴及心电图中是否出现J波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RS的出现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入院5天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分为fQRS组和非fQRS组,统计分析两组于住院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fQRS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fQRS组(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出现fQRS的患者,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者,fQRS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伴碎裂QRS波(fQRS)患者和不伴fQRS患者以及不同fQRS时限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OMI患者fQRS、fQRS时限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321例OMI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OMI伴fQRS组(A组,167例)和OMI不伴fQRS组(B组,154例).A组将出现fQRS的导联加长描记50mm/s心电图,连续测量3个fQRS时限,取其平均值,根据fQRS时限的数值分为≤0.100 8组(X组,96例)、0.101~0.119 s组(Y组,54例)、≥0.120 s组(Z组,1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8.4%(131/167),B组为63.6%(98/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室性期前收缩>720个/24h发生率为28.7% (48/1 67),B组为17.5%(27/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分另为16.2%(27/167)、33.5%(56/167)、12.0%( 20/167)、34.1%(57/167),B组分别为7.8%(12/154)、21.4%(33/154)、4.5%(7/154)、23.4%( 36/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100.0%(17/17)]显著高于Y组[79.6%(43/54)]和X组[74.0%(7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组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70.6%(12/17)]显著高于Y组[ 42.6%( 23/54)]和X组[22.9%(22/96)],Y组显著高于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伴fQRS患者较OMI不伴fQR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且较严重,并且随着fQRS时限的增宽,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所以fQRS是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预警的心电图新指标,fQRS时限对预测OMI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中碎片状QRS复合波(fQRS)的出现对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2010年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检查的患者369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5%,45.6%,48.8%;fQRS分别为:49.5%,66.3%,50.8%;ST—T和/或fQRS分别为:75.5%,71.6%,69.7%。结论心电图中fQRS波的出现与ST—T改变的联合分析能显著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方小丽  何妍  林劲  王圣  林慕如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26-4627,4629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对男性高血压病(HBP)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80例因胸闷痛入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男性HBP患者,按临床诊断分组,20例单纯HBP患者,HBP合并ACS患者38例,合并AMI患者20例,合并UAP患者18例;合并SAP患者22例.检测各受试对象的血浆APN水平.结果 HBP合并CHD组的血浆APN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BP组(P<0.05);HBP合并ACS组血浆APN水平与HBP合并SA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BP合并AMI组血浆APN水平低于HBP合并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APN水平与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预测此类患者冠脉斑块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MI患者行PCI术后,窦性心率震荡与室性早搏在其远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67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按随访结果分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室早宽度、切迹数、窦性心率震荡TO、TS;并作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室早宽度、切迹数、TS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TO无显著差异(P>0.05);室早切迹数和TS与远期死亡有相关性(OR=4.641[1.376,15.653],P<0.05;OR=0.111[0.022,0.552],P<0.01)。结论HRT参数TS值与室早切迹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电图QRS波增宽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5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早期(≤30d)采用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临床随访观察(16.5±3.8)个月发生的SCD事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SCD组和存活组。结果随访期内8.1%(21/259)患者发生SCD。与存活组患者比较,SCD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35.8±8.2)%比(5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QRS波明显增宽[(118.8±15.2)ms比(91.5±1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两组患者QT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LVEF降低、QRS波增宽和QTc间期延长预测SCD的灵敏度依次为42.9%(9/21)、66.7%(14/21)和38.1%(8/2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电复律/除颤史(RR=6.514,P=0.011)、LVEF降低(RR=7.325,P=0.005)和QRS波增宽(RR=4.023,P=0.024)为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能独立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