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急诊气道最重要的特点是紧急和不可预见性[1],人工紧急开放气道保证患者通气与氧合良好是急诊医师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一项评估困难气道及困难插管的临床研究表明其发生率高达3.2%[2]。然而,急诊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常不能配合,气道分泌物多,甚至有各种创伤合并颈部损伤患者等,这些情况均可增加插管困难,或导致插管失败。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急诊常用的气道开放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就急诊困难气道常用的紧急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2.
抢救喉梗阻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一般需要行气管切开术,以维持气道畅通。传统的护理方法以双层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处,并将氧管置入气管导管内,当患者咳嗽或变换体位时,常造成纱布脱落或氧管移位,影响治疗效果,也易引起感染。我们为有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喉癌及喉阻塞患者设计一种气管切开多功能罩,以满足患者氧气吸入、气管湿化及吸痰等多项需求,而且不受患者体位影响,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具体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宗波 《浙江临床医学》2013,(12):1832-1833
气管插管是院前急救开放气道的有效方法,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赢得抢救时间,同时应用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可及时纠正患者的缺氧状况,维持肺脏及心脑血管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简易呼吸机具有功能强、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携带等优点,在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科采用简易呼吸机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喉罩在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罩在急救中的应用潘凤兰气管内插管是急诊医护人员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操作,但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开放气道又是关键的一步。近年来找们在抢救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时,使用了英国Colgate公司生产的Intavent喉罩,及时开放了气道。此种新型气道维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特别是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上有时会遇到需要更换气管插管以维持人工气道畅通的情况,现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2例更换插管困难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翠芳  肖华  王彪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1-1082
总结了758例取侧斜位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体位安置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手术床上安放水胶体防压疮垫,瘦弱患者皮肤受力点贴增强型减压贴。体位安置时,头颈部与脊柱同轴转动,头部倾斜和旋转角度以保证患者潮气量、气道压力和颈静脉回流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为宜,注意保护患者眼睛、耳道、乳房及外周血管、神经,使患者安全、舒适地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气道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从而获得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气道护理,维持气道“屏障”作用,预防气道黏膜再次损伤,保持气道湿化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结果 28例患者治愈25例,3例死亡,均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重烧伤患者,合理的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生活中缺少对有机磷接触性的防护导致慢性有机磷中毒,其临床症状隐匿,对皮肤损伤可致过敏性皮炎,临床症状明显时要及时抢救,开放气道,维持呼吸。全面仔细的护理最终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后52例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徐怀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47-1148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0例,行气管切开52例,术后加强气道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46例,女6例,10~76岁,平均43岁。入院时均病情危重,格拉斯哥评分:3~5分18例,5~7分34例。均急症或24h内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加强气道管理,无感染、气道堵塞等并发症发生。2气道管理2.1体位护理气管切开后,患者的头颈部与躯干应在同一水平位,因金属套管端部锐薄,体位不当会损伤周围组织,患者头部前屈过度,套管端部压迫气管后壁及食道前壁,可致组织坏死破溃,造成气管食道瘘。如患者头部后仰过度,…  相似文献   

10.
田慧  程伟  高彤彤 《天津护理》2015,(2):108-109
总结I-gel喉罩在15例全麻后拔除气管插管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患者气道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急救时,选择合适的I-gel喉罩迅速置入,能够及时有效的开放气道,保证患者通气,维持患者氧合,抓住最好的抢救时机。喉罩置入后,妥善固定,密切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及时吸痰保证有效通气,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提高围术期患者的气道安全和护理质量,减少气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云 《临床护理杂志》2010,9(5):49-50,F0003
机械通气技术日渐成为急救与危重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经口腔气管插管是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呼吸肌麻痹和手术麻醉、开放气道中常用的方法,而气管插管后的安全固定,是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保证。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其发生率占所有气管插管患者的5.4%~15.5%。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患者可因此失去有效呼吸而危及生命,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掌握气道开放方法在急诊抢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需气道开放病例369例,依据患者呼吸循环情况,分为四组。A组:呼吸骤停者,31例,由急诊医护紧急行确定性气道开放;B组:SPO2小于90%者,95例,在急诊护士行非确定性气道开放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行确定性气道开放(气管插管);C组:SPO2大于90%者,26例,急诊护士行非确定性气道开放,依据呼吸循环情况,由专业人员行确定性气道开放;D组:来院死亡,217例,由急诊医护行确定性气道开放。观察记录四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 四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3.8%、96.8%、100%、100%,组间比较,P<0.01.结论 提倡急诊护士掌握非确定气道开放方法,了解、熟悉确定气道开放的流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确定性气道开放的机会和成功率,进而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总结环甲膜穿刺与环甲膜切开在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7月期间对25例Ⅳ度呼吸困难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开放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Ⅳ度呼吸困难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开放气道,全部患者均成功开放气道,为进一步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结论:正确选择及合理应用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开放气道,抢救过程医护密切配合,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紧急气道原因及抢救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紧急困难气道情况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对原发病、紧急气道情况、抢救措施、治疗结果及远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发生紧急困难气道危险,男6例,女4例,原发病主要为颈部及枕颈交界区病变,包括寰枢椎脱位合并颅底凹陷、头颈部外伤、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及颈部血管畸形等。发生紧急困难气道危险的主要首发临床表现常为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憋气,发生颈部血肿患者可见局部肿胀、气道偏斜、血氧下降、三凹征等。紧急救治方法主要包括:紧急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床旁血肿清除或急诊手术血肿清除。随访6月至5年,9例预后良好,1例因合并心跳骤停、缺血缺氧性脑病植物生存。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头颈、颅底、颈部血管手术的围手术期需强调气道管理,术前充分判断气道风险,对出现不明原因烦躁、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须警惕紧急困难气道。正确判断,及时采取最熟悉的方法予以积极治疗,方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李作娟  张静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111-112
2007年8月~2008年4月,我们对52例危重症患者采用传统体位引流与使用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两种不同方法进行院前抢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人工气道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总称,是抢救各种通气障碍维持患者有效呼吸的主要通道[1-2],护理不当的人工气道则是继发感染、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儿人工气道术后护理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2008年4月,我们对52例危重症患者采用传统体位引流与使用口咽通气管保持气道通畅两种不同方法进行院前抢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管插管是重症医学科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困难气道的患者易致插管失败,而延误抢救甚危及生命,是临床的棘手问题,如何进一步处理保证患者通气和抢救的顺利进行?本文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困难气道10例插管失败后的处置得失,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开放气道损坏了鼻咽部的正常湿化机制,造成气道干燥,分泌物浓缩,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发生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功能改变。近几年来,国内外同行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1气道湿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对我院ICU 2008-03/2009-03重型颅脑损伤67例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