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之“头风摩散方”,见于《金匮·中风历节病篇》。药由“大附子一枚、盐等分”组成。其法是“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药力行。”笔者据《素问·风论》:“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  相似文献   

2.
何莉娜  黄仕沛 《河南中医》2010,30(5):443-444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的附方,自仲景到隋唐,该方的广泛应用足以证明其疗效。金元以后。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的同时,该方亦少有问津,这值得商榷。该方以温通宣散,益气活血为法,能散血脉中凝滞之邪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正> 《千金》载述中风之方药十分丰富,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独到之处,张子和赞誉“孙氏《千金要方·风论》散、方,往往皆效”。现管窥如下。孙氏本《内经》之余绪,从广义议论,认为中风有五脏之中,分类有四。在《千金要方》隶属于风门,迨《翼方》始见中风之专论。《要方·卷八诸风》论杂风状曰:“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依俞穴灸之”。强调中风发病急,示人从治宜速,不能怠慢,亦宜汤药灸治并行,对五脏六腑中风之描述较为详尽。值得提出的是他认为病位与脑有关,“风中五脏六腑之输,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风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六经均有中风条文,历代医家多从风邪外感立论,认为六经皆有表证,三阴中风与三阳中风相同都是论述各经表证的条文。笔者在学习《伤寒论》时,试对其论中的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条文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三阴中风与三阳中风不同,其实质主要是用来判断三阴病的预后转好,即“欲愈”证。1 传统的六经表证论《伤寒论》中有18条条文明显提及“中风”,其中太阳病篇有11条,阳明病篇3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1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2条),“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  相似文献   

5.
谈侯氏黑散和风引汤的实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的侯氏黑散和风引汤,是两首好方剂。它们是平肝祛风和镇肝熄风的方祖,为中风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在历代医家的医案和当代名老中医的治验中,是有很多资料可寻而值得借鉴的。但在目前,《金匮要略选读》己经把它们贬入“附录”,“内科学讲义”亦不推荐应用了。兹就管窥所及,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素同·热论》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广义的.《难经·五十八难》说的“伤寒有五”的伤寒是广义的,而“有中风,有伤寒”的伤寒是狭义的.《伤寒论》全书说的伤寒是广义的,而在太阳病篇中把太阳病分中风、  相似文献   

7.
提倡煮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中医治病人有“非汤剂不可”之势,故很有提倡煮散的必要。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就认为,对于慢性病,正气已衰,脾胃功能受损,若调其所偏,补其不足,药量宜小,煮散服之尤善。煮散是宝贵的传统经验张机《伤寒杂病论》、华佗《中藏经》、孙思邈“《千金方》都有应用煮散的记载。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六经提纲,人所共知。然而,另有两条目设于《伤寒论》各篇之中,却不大为人所注意。细读《伤寒论》,可知仲景在六经各篇之中,都设有中风与伤寒两条目。即:在“太阳篇”中有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在“阳明篇”中有阳明中风、阳明伤寒,在“少阳篇”中有少阳中风、少阳伤寒等等。除此而外,还在汤证中进一步分析中风、伤寒的不同。在“太阳篇”中,中风、伤寒,说的很清楚。第2条说的是太阳中风:“太阳病,发热……名为中风。”第3条说的是太阳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名为伤寒。”  相似文献   

9.
风、痨、臌、膈古人称之谓四大难证 ,《金匮》对此有专篇或散在论述 ,其医理深远 ,创见颇多 ,影响深刻。本文试就该书对风、痨、臌、膈的理论与临床辨治作初步探讨。1 中风中风之病 ,《内经》有“薄厥”、“偏枯”之名 ,而迨至仲景 ,其证始得明了。《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曰 :“夫风之为病 ,当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 ,脉微而数 ,中风使然”。举脉象说明中风病因气血不足 ,外邪诱发所致。若病变较轻 ,邪中于络 ,营气不行 ,不能运于肌表 ,则肌肤麻木不仁 ;若病变较重 ,邪中于经 ,血气不能运行于肢体 ,则肢体沉重 ;若病邪深…  相似文献   

10.
侯氏黑散,方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因该方用药较杂,所治症状较简,历代医家较少应用。近代有据其除湿  相似文献   

11.
侯氏黑散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1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铁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5):287-287
脑血栓形成 ,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关于中风的病因病机 ,“外风”之论最为古远 ,后世将其喻为“真中”。张仲景《金匮要略》为其代表 ,认为正虚邪中 ,“寒虚相搏”是本病的病理机制 ,所载侯氏黑散作为治疗中风的主要方剂 ,证见“大风四肢烦重 ,心中恶寒不足者”。笔者观察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中 ,有部分病人于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有怕冷、周身酸楚不适等表现 ,自觉似“感冒”。中风发生后 ,以至入院时仍持续不解 ,出现神经定位体征的同时 ,伴畏寒喜暖 ,多覆衣被 ,自汗尿频 ,安静喜卧等阳虚表现 ,符合仲师经旨。因此 ,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有…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有关中风的記載,最早見于《内經》。《素問风論》說:“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門戶所中,則为偏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則以中风系“格脉空虚,风邪外中”,由于受邪的浅深,而有中絡、中經、中府、中藏之别。唐孙思邈的《千金方》根据《内經》說法,又进一步发揮,把中风分为风痱、偏枯、风懿、风痹等类型,亦以外风侵袭为主要因素。至宋代严用和則認为中风属其气先虚,营卫失度,腠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所致。金元以后,对于中风学說大有发展:河間主火  相似文献   

13.
张秋霞 《北京中医》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 ,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 ,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桂枝汤证分类《伤寒论》第13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后世称“桂枝四症”,凡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无问中风伤寒或杂病,均当选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对于桂枝汤的使用大抵有如下分类: 1、六经表桂枝汤证《伤寒论》六经病证,虽各有其特点,但每一经都囊括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的内容。桂枝汤能调和营卫、解肌散风故凡六经经表之证,多用此方治疗,诸如第12条为太阳中风经表证,第234条为阳明经表证等。 2、表里同病桂枝汤证《伤寒论》表里同病而使用桂枝汤者,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表证挟有里实者,治当先解表后攻里,如44条云:“太  相似文献   

15.
脑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内经》称之为“精明之府”,但从中医基础理论来看,历代对脑的认识都是散在的,绝大部分医家遵《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之说,重心而轻脑,把脑的功能分类归于心及其它脏腑。近几年来,通过对中医脑病的研究,如对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等病进行论治,感到有对脑的生理进行系统整理的必要。笔者整理了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中的一些见解,愿就脑的生成、功用、特性进行浅述,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论述温病,内容虽然不多,但却比较独到,对后世温病学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本文仅就《伤寒论》第6条内容,谈谈张仲景对温病学的贡献。1立足外感,师承《内》、《难》,用审证求因的认知方法,阐明了温病与伤寒、中风等外感病的本质不同自《内经》始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到《难经》细分“伤寒有五”,再到《伤寒论》详于寒、略于温的寒温兼论,都是把温病作为外感热病中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内》《难》没有详述温病的临床表现,也没有指出温病与伤寒、中风等其他外感病的具体区别,只是在其发病…  相似文献   

17.
三、关于中风证的分类综观历代医著有关中风汪分类分型的论述众说纷云。《内经》所论诸风.多是外风致病,如“饮酒中风”,“新沐中风”,“入房汗出中风”等。这与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之中风证,实乃名同而证异,分为两途。至于《内经》中的“偏枯”,“偏风”,“痱”,“大厥”,“煎厥”等,则与现代所言之中风证相符,因其各有特殊证候表现,故可视为是中风证的不同类型的最早论述。此后,医家又有“真中风”,“类中风”之分。到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则把中风分为中经、  相似文献   

18.
《内经》以“厥”命名的病名很多,其概念不尽相同,所指的疾病也容易混淆。近几年来有些关于中风的论著把“煎厥”、“薄厥”并称为中风的病名,殊为不妥。根据《内经》原文并结合后世医家的论述辨析于后。“煎厥”一词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在这段文  相似文献   

19.
张秋霞 《北京中医药》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金匮要略》和《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的辨治规律,比较其辨治思路。《金匮要略·中风篇》“正虚邪中”理论及其方药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