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性 ,3 8岁。主因右侧阴囊肿痛 2 0 d于 1997年11月入院 ,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 ,体温、脉搏正常 ,心肺正常。左侧阴囊内容物正常 ,右侧阴囊内可触及附睾肿大 ,且与睾丸分界不清。约 6cm× 3 cm大小 ,质韧尚光滑 ,透光试验阴性 ,双侧腹股沟处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入院诊断右睾丸肿物。于当月行手术探查 ,术中见右附睾增大、质韧、不光滑 ,与睾丸表面粘连 ,而且睾丸组织表面脆弱 ,但未见明显病变 ,精索输精管未见异常 ,常规切除附睾后 ,1周伤口愈合出院 ,术后病理诊断右附睾腺瘤样瘤。讨论 :原发性附睾肿瘤占男性生殖系肿瘤的 2 .5 % …  相似文献   

2.
郭雄飞 《河北医药》2014,(7):1060-1060
附睾腺瘤样瘤系少见疾病,现就本院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3岁,主因右阴囊内肿物8年,疼痛1月入院。患者无发热,无盗汗、乏力等结核症状。无外伤史。查体:右侧附睾尾处可触及一肿物,约1.5cm×1.5cm×1.5cm,质硬,无压痛,边界清。入院后,鉴于患者年轻,对性生活有要求,积极术前准备后,行附睾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附睾尾部,与周围无粘连,与附睾界限清,电刀完整剥离肿物。术后病理报:附睾腺瘤样瘤。  相似文献   

3.
4.
子宫腺瘤样瘤是比较少见的无症状良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在术前难以进行诊断,为了解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现分析我院妇产科的42例子宫腺瘤样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免疫表型和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效东 《河北医药》2006,28(10):923-923
患者,男,58岁.因发现左侧阴囊内肿物2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偶然发现左侧阴囊内有肿物,当时约3 cm×3 cm大小,无触痛,无阴囊坠痛,无发热.4个月前肿物明显增大且有轻度坠痛,收住院治疗.查体:左侧阴囊明显肿大,约6 cm×6 cm,透光试验阳性,底部触及直径约2 cm肿物,质硬、无触痛.阴囊彩超:左睾丸鞘膜积液,左附睾肿物.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左睾丸鞘膜内有约200 ml淡黄色液体,睾丸、附睾未见异常,睾丸鞘膜底部可见有直径2 cm圆形实性肿物,近附睾处睾丸鞘膜有直径3 cm圆形囊性肿物.考虑睾丸鞘膜肿瘤且患者年龄较大,故行睾丸、附睾、睾丸鞘膜切除术.术后病理:(1)左睾丸鞘膜腺瘤样瘤;(2)睾丸鞘膜囊肿.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女,53岁。主因月经不规律1年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超声示:子宫左前壁下段肌壁间见3.2cm×3.3cm×3.2cm偏强回声,边界清,形态规整,余肌壁回声不均匀。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畅,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于宫颈表面,  相似文献   

7.
8.
腺瘤样瘤好发于生殖系统,男性好发于附睾,女性可见于输卵管、子宫和卵巢[1],其中子宫的腺瘤样瘤近年报道逐渐增多。由于无特殊临床表现,且常伴有子宫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生、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用即用型抗体SP法染色法。结果 18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化显示:AE1/AE3、vimentin、c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腺瘤样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s)为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附睾,也可发生于睾丸白膜、精索、子宫浆膜下、输卵管,偶见于卵巢、阔韧带,还可见于腹膜后、肾上腺。现就其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27-528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ll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年龄2l—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Ⅶ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总结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22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组化显示:AEI/AE3、vimentin、alretinin阳性,ER、PR、cEA、CD31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浆膜间皮,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均易误诊、漏诊,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CKpan及Calretinin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和其他子宫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刘海英  陈小苑 《中国医药》2012,7(11):1436-1438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的68例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 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平滑肌瘤35例,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子宫腺肌病11例,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平滑肌瘤及子宫腺肌病8例,单纯子宫腺瘤样瘤14例.肿瘤多位于近子宫角和宫体或宫底浆膜下,其次为子宫肌壁间,内膜下少见.肿瘤直径0.8 ~4.5 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瘤细胞组成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腔隙内衬以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大多数表现为脉管样形态.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多与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腺肌症并存,临床和病理上均易误诊和漏诊,对标本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对切面黏滑,有细小孔隙样结构,无假包膜特征性部位多取材,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能提高其检出率.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预后良好,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4.
例1,男34岁.因发现阴囊右腔肿块就诊,无明显不适感.初起如黄豆大小,半年后增大至原来2倍.服抗生素无效.遂在鞍麻下手术探查,行阴囊侧壁切口,见右附睾头部有一肿块质中硬,约1.2cm×1.Ocm×0.8cm.切除右附睾.病理检查见右附睾头部肿瘤,切面呈灰白色.镜下见由上皮细胞和纤维间质构成,内有不规则腔隙,由扁平及低柱状上皮细胞衬覆,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内见散在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右附睾)腺瘤样.例2,48岁.阴囊左腔肿痛1年,无外伤史,不伴发热及阴囊皮肤发红.经检发现左附睾尾部肿块约2cm×1.5cm×1.3cm大小,压痛(+)、输精管无串珠样改变.胸透(-).行左附睾切除术.病理检查见肿瘤境界清楚、与睾丸白膜相近.瘤体内有腺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如何提高诊断子宫腺瘤样瘤病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进行子宫全部切除的389例病例,对该389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与病理切片中符合子宫腺瘤样瘤(ATs)诊断的病例进行病理学实验分析与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子宫腺瘤样瘤(ATs)的诊断方法,该组患者中有18例可确诊为子宫腺瘤样瘤(ATs)。结果18例患者的平均患病年龄46.1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者月经不调、痛经。病理检查肉眼示病灶均呈实性,灰红或灰白色,界限不清。显微镜下最主要的特点是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特点,形成不规则腺腔样或裂隙样结构,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细胞的增生。18例患者的AB-PAS、HBME-1、广谱CK、MC、Vimentin、Ca lretinin、MC免疫指标阳性。 CEA、CD34和F8免疫指标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ATs)易误诊为平滑肌瘤,且临床症状缺乏明显特异性,并常和平滑肌瘤同时发生。多处取材在病理检查过程中是避免和误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刘文杰 《江西医药》2014,(10):1110-111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Ts)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子宫AT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均行HE染色、AB-PAS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8例中16例边界清楚,另2例边界欠清楚;单发结节15例,占83.33%,多发结节3例,占16.67%。镜下见腺样或脉管样结构,腔隙内面衬有扁平、立方状细胞,细胞内有黏液,有的腔隙内可见淡染的分泌物,有的区域细胞见空泡,呈印戒细胞样结构,上皮样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增生的平滑肌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Calretinin、CK均呈阳性,CD34均呈阴性。结论子宫ATs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一般发于男女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罕见于肾上腺。肾上腺腺瘤样瘤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弥散不受限,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最终诊断还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治疗方面首选手术切除并需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8.
陈金璋  胡怀远  宋瑞 《安徽医药》2011,15(9):1128-1129
目的探讨肾上腺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64岁男性肾上腺腺瘤样瘤,包括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腺瘤样瘤多发生于左侧,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浸润周围组织、印戒样细胞,可能考虑侵袭性肿瘤,免疫表型calretinin、CK5/6、CK、EMA、Vim阳性。结论肾上腺腺瘤样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仅靠CT和磁共振成像(MRI)很难与肾上腺常见肿瘤相鉴别,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炎性假瘤(inflemmatory pseudotumor)是慢性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肺部发生率高,发生在消化道尚未见报导。由于局部形成肿块,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1980年以来,我们共遇见10例,均发生在回肠和结肠。除1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为直肠炎性病变而行局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