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和椎管内显微外科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尸体标本30例,于节段性动脉内逐一注入红色乳胶,在完整脊髓上解剖观察。结果:每例脊髓胸腰段的后髓动脉数目5~13支,平均8.4支。后髓动脉起始情况分3型10亚型,其中后髓动脉与前髓动脉由同一肋间后动脉发出仅34支(13.5%)。胸下部及腰部后髓动脉呈典型“发卡”样折曲。后髓动脉平均外径0.37±0.12mm。约1/3标本在T_(11)~L_3间有1支后髓动脉较粗(>0.5mm),它是脊髓后下部血供的主要来源。结论:多数后髓动脉单独起始,较大的后髓动脉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3.
<正> 两例均为成人尸,年约30—40岁。一具为男尸,身高163厘米;另一具为女尸,身高154厘米。两者均从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三个分枝,自右向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向左后达第三胸椎(男)和第四胸椎(女)下缘处,从右缘发出一枝右锁骨下动脉,作弓形弯向上方,这是主动脉弓的第四个分枝。前三者起始处互相靠近,后者距左锁骨下动脉起点下1.2厘米(男)和1.8厘米(女),全长10.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的分布和起源。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A组)、单侧(右侧)手术组(B组)和双侧手术组(C组),B组与C组再分成膜性结构加鼻睫神经切除组(BⅠ、CⅠ)和单纯膜性结构切除组(BⅡ、CⅡ组)。术后第7d,取动脉环和A组动物的翼腭神经节与耳神经节。应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染色(NADPH-d)法,观察动脉环阳性纤维分布、变化及两个神经节内的阳性细胞分布。结果 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大量的NADPH-d阳性细胞分布。单侧手术后,同侧的大脑中动脉(MCA)NADPH-d阳性神经纤维完全消失,但对侧MCA无明显变化;基底动脉(BA)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脑底段(ICA)、大脑前动脉(ACA)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双侧手术后,除ACA尚残留小部分阳性神经纤维外,其余血管(BA、PCA、ICA、ACA)的阳性纤维完全消失。BⅠ组与BⅡ组之间,CⅠ与CⅡ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底动脉各段均有氮能神经纤维分布并交织成网状;靠近头端密度较高,靠近尾端则密度较低。不同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纤维的来源不同,:BA、PCA和ICA的氮能神经纤维完全来自双侧的翼腭神经节;MCA的氮能神经来源于同侧的翼腭神经节,ACA的氮能神经则除双侧的翼腭神经节外还另有来源。鼻睫神经不参与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纤维的来源构成。  相似文献   

5.
胸导管的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50具尸体(胎儿12具,小儿138具)上观察了胸导管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静脉的情况,根据观察的结果分为五型,综合文献讨论了它们的出现率、胚胎发生和临床意义。 1.正常型胸导管,在腹腔以单干起始,上行于胸主动脉右侧,注入左颈静脉系,即一般教科书所记载的类型,出现率为84.67%。 2.双干型胸导管,在腹腔以二干起始,上行于胸主动脉两侧,在胸部的不同水平两干会合,注入左颈静脉系,出现率为10.66%,未见到注入右颈静脉系的类型。 3.分叉型胸导管,在腹腔内以单干起始,沿胸主动脉右侧上行,在第六~四胸椎水平分为2支,分别注入左、右颈静脉系,出现率为3.33%。未见到沿胸主动脉左侧上行的类型。 4.右位型胸导管,在腹腔以单干起始,上行干主动脉右侧,注入右颈静脉系,出现率为0.67%。 5.左位型胸导管,在腹控以单干起始,上行于主动脉左侧,注入左颈静脉角,出现率为0.67%。  相似文献   

6.
<正> 右锁骨下动脉的走行异常合并右喉返神经和胸导管走行异常却较少见。这种综合性变异即能引起后纵隔器官间的毗邻改变,在胚胎学及临床方面都具有意义的。我们见到两例。例1 12岁,女性。 1.右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7.
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末端(中国人体质调查1986.352例)占L48%,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中国人体质调查.1986.411例)占0.66%,而两种变异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则尚未见报道,作者在解剖时发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可能,种子细胞与导管支架制成的复合体是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核心。 目的: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应用及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导管支架材料角度,探索如何更好的修复神经损伤。 方法:以“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导管,神经支架材料”为中文关键词,以“stem cells,nerve damage,repair,nerve guide conduit material,scaffold materials,nerv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1有关不同来源干细胞和导管支架材料修复神经缺损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移植神经干细胞可以在神经系统存活、增殖、迁移,在不同部位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因此给神经修复领域带来新的希望。另外,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神经导管材料修复神经缺损也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神经干细胞复合导管可降解生物材料有望能更好的满足神经支架的要求,达到修复和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解剖过程时,发现1例双源性胆囊动脉及肝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变异(图1).经查阅文献,此类变异组合较为罕见[1].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双源性胆囊动脉:胆囊动脉浅支起自肝左动脉,外径为1.36 mm,长为55.52 mm.此支从胆囊管前方走,于胆囊颈末分支进入胆囊.胆囊动脉...  相似文献   

10.
国人足背动脉主干及其起源的变异并非罕见,4.04%的国人足背动脉被胫后动脉的分支-腓动脉穿支所代替。最近,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尸时发现了一种新的变异类型,现报道如下:腘动脉在腘窝分出一些小支至膝关节和邻近肌肉后,于腘肌下缘分出一支细小的胫前动脉和较为粗大的腓动脉,胫后动脉缺如。胫前动脉穿骨间膜于小腿前面下行,全长约20cm,外径约0.1cm,未形成足背动脉。腓动脉在?长屈肌和胫骨后肌之间下行,沿途发出一些小支穿骨间膜或绕过腓骨营养胫前肌群和小腿外侧肌群,其主干在距外踝5cm处穿骨间膜行于足背,直接延续为足背动脉,在穿骨间膜之前,腓动脉发一小支经内踝与跟  相似文献   

11.
胸导管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50具儿童尸体上,借助注射法观察了胸导管的构成、形态、注入静脉的位置及瓣膜的存缺等问题。1.左、右腰干及肠干的数目极大多数都是一条。肠干的注入地点有很大变化,注入胸导管始端的只有34.0%。左右腰干的汇合是恒定的,故胸导管的始点以在左、右腰干汇合处为宜。始点多位于第1腰椎处,位于第12胸椎以上的有30.0%,在此情况下,胸导管便不具有腹部。 2.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6.0%。其形态可为纺锤形、锥体形、念珠形、梨形或菱形。3.局部性双胸导管共发现8例。出现岛者胸部有12例,颈部有6例。左胸导管出现1例。注入右侧颈部静脉的异常胸导管及与右淋巴导管间的吻合支均未发现。4.胸导管由右向左偏斜的位置多在第4及第5胸椎处。5.胸导管末端呈单干型者占多数(66.0%)。末端呈弓形者占82.0%,弓的顶点越过锁骨约1厘米,多数都在第6及第7颈椎处。胸导管的注入地点以左静脉角处较多见(48.0%)。6.左颈干注入胸导管的占60.0%,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的占52.9%,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胸导管的占78.6%。7.胸导管具有瓣膜的共44例(88.0%)。瓣膜的数目以1个的较常见(22.7%),最多的可达19个。开口处具有瓣膜的占多数(70.4%),其次,以第6至第2胸椎处的瓣膜较集中。成对的瓣膜占59.0%,单瓣的只占41.0%。  相似文献   

12.
在89具尸体对胸导管瓣膜的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为:瓣膜的出现率为98.9±1.1%;形状为半月形,且以双瓣为主,占94.2±1.0%;数目在1~14个之间,平均为6.3±3.4个。瓣膜分布于脊椎C_7~L_1之间,但以胸导管颈部和上胸部出现较多(占78±1.7%),总的印象是其数目自下而上逐渐增多,这种分布规律可能与流体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胸导管引流的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导管引流(Thoracic duct drainage,TDD)用于人体,始于1953年Bierman对10例白血病及其它肿瘤患者的治疗。1964年,Franksson等将胸导管引流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成功地用于肾移植病人。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对胸导管引流的理论及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胸导管作为整个淋巴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在150具尸体生观察了胸导管颈部的形态。 1.胸导管颈部为单干者有111例(74.00%),呈双干的34例(22.67%),分为三干和四干的5例(3.33%),在静脉上共有171个开口。 2.胸导管末端注入静脉的位置,于171个开口中,在左静脉角有96例(56.14%),在左颈内静脉34例(19.88%),在左锁骨下静脉22例(13.45%),在左无名静脉11例(6.43%),其余7例(4.09%)位于其它静脉。 3.胸导管颈部的行程可分四型:强弓型40例(26.67%),弱弓型50例(33.33%),斜行型34例(22.67%),混合型26例(17.33%)。 4.左颈干,共观察80例,其中单干者63例(78.70%),双干的14例(17.50%),三干的3例(3.80%),共100个开口。其中注入胸导管末端者71例(71.OO%),开口于左静脉角和左颈内静脉的各13例(13.00%),有3例(3.00%)开口于左锁骨下静脉。 6.左锁骨下干,在80例中单干者75例(93.75%),双干的5例(6.25%),共85个开口。其中注入胸导管末端者46例(54.12%),开口子右锁骨下静脉的21例(24.70%),开口于左静脉角的15例(17.65%),有3例(3.53%),与左颈干汇合后注入胸导管。  相似文献   

16.
对55例中国成人胸导管另加65例胸导管胸段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4.5%,以纺缍形最多。根据三淋巴干汇合成乳糜池的形式不同而分为三型,其中以三干直接汇入池者最多(53.3%),无乳糜池者(45.5%)也可分为五种型式。2.胸导管的胸部以正常型最多(97.5%),另有双干型、分叉型和右位型各1例。3.胸导管颈段单干单开口最多,共39例。胸导管颈段弓形最高点以平第七颈椎平面最多(76%)。胸导管以汇入左静脉角占多数(56.5%)。测量了乳糜池的长、宽径和胸导管两端的口径,以及胸导管汇入处附近的大静脉的口径。  相似文献   

17.
陈慕贞 《医学信息》2006,19(4):746-747
动脉导管末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末闭导管直径差异很大,一般在0.5~2.0cm之间,大于2.0cm者临床少见。2005年4月,我们为一名患动脉导管末闭(巨大漏斗型),合并重度漏斗胸患儿在控制性降压下行动脉导管4头线结扎,胸廓畸形矫正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Pecquet(1651)发现胸导管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胸导管的损伤和胸导管回流障碍有关的疾患时可见到,过去以结扎胸导管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存留一定的缺点。自从淋巴管显微外科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对于胸导管损伤和回流障碍有关疾病,可采用胸导管吻合或胸导管静脉吻合手术方法。胸导管显微外科解剖学的研究,对于胸导管显微外科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工作,提供有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
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血管病的一种。但是动脉导管的表面定位尚未见介绍。动脉韧带是动脉导管的遗迹,它标志着动脉导管的位置。我们对100具成年尸体(男65,女35)的动脉韧带进行了表面定位的研究分析,目的为胸外科学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定位方法:以胸骨角至第4胸椎下缘的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