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有相当数量患者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为一较常见并发症.我院1997年~2003年,共实施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或脾切除 门奇断流术156例,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30例.对其中单纯脾切除和脾切除 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手术方式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有显著差异.因术后血栓发生率高,我院于2001年起采取了脾静脉术中注射小剂量肝素 术后复方丹参液静脉滴注等预防措施,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35例脾切除断流术后留置门静脉插管的患者,观察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35例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血小板进行性升高,至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溶栓治疗后,6例血栓溶解,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围手术期护理是该措施顺利进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77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实行脾切除或断流术.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门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结果:77例患者中,30例有门静脉血栓形成,47例无血栓形成.单因素及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门静脉血栓与术后第7天D-二聚体、术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流速有关.且每例患者术后总预测正确率为84.4%.结论:术后第7天D-二聚体、术后门静脉内径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门静脉流速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重度以上脾肿大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11月在该科住院的33例门静脉高压症致重度以上脾肿大患者应用超声刀及血管闭合切割系统(Ligasure),在完全腹腔镜行重度以上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结果 30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28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3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30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5~320 min,平均200 min;术中失血量150~1 200 mL,平均450 mL;门静脉血栓形成6例,术后发生少量腹水(<300 mL)5例,轻度胰瘘(<10 mL/d)4例,少量胸腔积液(<300 mL)3例,膈下脓肿1例。术后住院时间7~16 d,平均8 d。3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4~24个月),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完全腹腔镜重度以上脾肿大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微创伤、有效、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胃底血流阻断术(以下简称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预测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目前尚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3例,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脾脏大小、术后是否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内径、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83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中,79例术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率为27.92%。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Child-Pugh C级、脾脏≥150mm2、术后未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350×109/L、D-二聚体≥280ng/ml、门静脉内径≥15mm、手术方式为脾切+断流术、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重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P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1998年~2004年因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血栓易发生在术后15~21d,B超检查简便、可靠。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脾切后血小板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手术规范轻柔,术后B超检查,血小板监测,早期抗凝溶栓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志英  陈惠珍  陈仙  雷阳阳 《护理研究》2007,21(26):2441-2442
脾切除后多数病人可出现血小板(PLT)一过性增多,多在1 000×109/L以内,仅少数病人为1 000×109/L~4 000×109/L。因为脾切除术后PLT升高会引起血栓形成,故>1 000×109/L即有很大危险,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2006年8月15日我院收治1例门静脉高压、巨脾病人,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血小板增多至4 123×109/L,经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联合药物治疗,血小板降至正常,未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63岁,脾大10年,反复黑便19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门静脉高压、巨脾、肝硬化,遂予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手术过程顺利,但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栓通粉针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断流术后早期给予血栓通粉针,对照组术后不用抗凝药物。血小板计数超过300×109/L或门静脉系形成血栓者两组均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100mg,1次/d)抗凝治疗。通过彩超观察术后患者门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0例完成随访3个月以上。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8例(20.0%),治疗组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7.5%),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早期使用血栓通粉针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脾切除术患者63例,其中术后无门静脉血栓30例,术后有门静脉血栓33例。对术后血栓及术后无血栓者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因素,如术前术后门脉直径、门脉流速差、脾容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体质指数等,应用多元回归筛选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中,脾切除断流术后未发生门脉系统血栓30例(47.62%);发生门脉系统血栓33例(52.38%),均于术后1~6个月内发生。术后血栓及术后无血栓者脾脏容积、脾切除前后门脉流速差、术前及术后门脉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术后门脉流速差是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及术后门脉血流速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体质指数与门脉血栓形成无关(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及术后门脉流速差是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高危因素。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性化治疗能够预防门脉血栓的形成,减少脾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32例,随访时间6-60个月。结果:随访的32例患者,再出血2例,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36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42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下端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26例,明显好转6例;彩色多普检查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20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有大量腹水,13例术后三个月左右腹水消失,4例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3例术后仍少中~量腹水。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在脾肺固定合并门奇断流术前后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术后门静脉及睥静脉的内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比术前明显缩小和降低(P<0.001~0.05),门、睥静脉的血流量减少,两者呈正向相关关系(r=0.93,p<0.001)。结果认为该手术能使门静脉系统发生断流、分流和减流.使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减少,门脉高压及脾胃区高压缓解。双功能超声对门脉高压症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因门静脉高压症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7例(选择组)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1例(非选择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手术前后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变化,并术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断流术后选择组FPP较非选择组FPP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均减少,选择组减少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断流术后1个月两组肝动脉血流量均增加,选择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8%,非选择组为27.5%(P<0.05)。选择组50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16.0%,3年生存率88%;非选择组42例完成6~36个月随访,复发出血率为30.2%,3年生存率78.6%。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评价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的压力、门静脉的内径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为100%;胃冠状静脉栓塞前、胃冠状静脉栓塞后和脾动脉栓塞后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4±4.02)、(40.38±4.15)和(26.33±4.14)cmH_2O,胃冠状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P=0.088);脾动脉栓塞后与胃冠状静脉栓塞前门静脉压力比较,(P0.001);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B超测量的门静脉内径为:(1.39±0.16)cm、(1.39±0.15)cm,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P=0.97);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数为:(59.36±16.91)×10~9/L、(173.64±55.47)×10~9/L,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P0.001)。结论介入断流术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即时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逐步改善外周血情况,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老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挑选出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共62例。其中有32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作为加速康复组;另30例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加速康复组与传统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心血管事件、感染、出血、肝功能不全、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死亡率及30 d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老年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能够降低手术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了解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发生原因;方法:应用彩超前瞻性检测96例来源不同的肝癌和60例对照者;结果:肝硬化肝癌者比肝硬化者门静脉逆流发生率高,同一肿块类型来源于肝硬化者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高;结论: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逆流的内因,动-门静脉分流是门静脉逆流的外因,门静脉逆流导致门静脉癌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经腹联合断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并发症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治疗的300例门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11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腹腔大出血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分别出现8例和7例,胃坏死和食道损伤各5例,门静脉血栓患者2例。结论:应用该术式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远期疗效满意,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左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例,死亡2例,脾功能亢进无改善。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理把握手术指征,行预防性断流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脾切除术后围手术期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的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因HLD继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有无PVST形成将患者分为2组。术前行超声检查测量脾脏最大厚度、门静脉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术后第7天超声检查观察胰腺后方脾静脉、门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LD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并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PVST的预测价值。 结果门静脉内径(P=0.019)、门静脉血流速度(P=0.012)、脾脏体积(P=0.045)是HLD患者脾切除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体积预测PVST的曲线下面积为0.831,高于单一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发现并监测HLD患者脾切除术后围手术期PVST,可通过检测术前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及术中脾脏体积来预测术后PVS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