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2例)、常规治疗组(38例),以另外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作对照。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依那普利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连服6周。SAP组采用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同的治疗方法。各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高于SAP组,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中hs—CRP和IL-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SAP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炎性反应的标记物,在ACS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检测意义,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ACS患者中的标志物浓度,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降低AC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9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常规量阿托伐他汀2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80mg/d,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结果:用药后hs-CRP、IL-6水平B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又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hs-CRP及IL-6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mg/d,45例)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mg/d,44例),观察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两组患者4周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值(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调脂强度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下降趋势相关。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及他汀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分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进行干预,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及NC组(P〈0.001)。干预后,辛伐他汀组血清IL-6、hs—CRP浓度明显下降(P〈0.001)。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疗程2个月。治疗后7天及3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7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天,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至正常,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ACS患者,随机将其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及20 mg/d治疗,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及SAP组,比较不同组别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及PAPP-A的水平.结果 ACS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均较SAP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及低剂量组ACS患者血清hs-CRP、PAP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高剂量组下降比低剂量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与PAPP-A水平明显增高,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此效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症反应的差异,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ACS病人炎症指标的变化及对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检测52例糖尿病ACS病人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2例非糖尿病ACS病人入院时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并分析糖尿病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未使用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s—CRP和白细胞计数的差异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ACS病人hs—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hs—cRP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治疗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 ACS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炎性指标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炎症指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8):849-850
研究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组织受损伤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普遍存在的反应蛋白,参与了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动脉炎症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且与脑梗死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脑梗死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干预方法,观察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以及血脂、血清NO的水平,探讨ACI患者hsCRP的致病作用以及调脂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12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59例)、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 mg/d,6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72 h、1周的hs-CRP、APN水平;比较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治疗组1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h两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普通组明显高于强化组(P<0.05);治疗72 h、1周,两组的血清hs-CRP均显著下降(P<0.01),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h两组血清AN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普通组明显低于强化组(P<0.05);治疗72 h、1周两组的血清APN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强化组升高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hs-CRP水平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1)。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一作用可能与降低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年至2010年12月2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其中试验组(145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141例)自入院时始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半年内,试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肌溶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分为三组,此外选择30例同期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冠脉综合征患者的IL-6、TNF-α及IL-10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之间对比也有不同的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异常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重要因素,也是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反映指标。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口服,1次/日,疗程8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并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辛伐他汀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常规组服安慰剂.随访3周,分析比较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IL-6、hs-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下降(P<0.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结论: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ACI的关系。方法 75例ACI患者(ACI组)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25例和重度组21例;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升高可能与ACI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有助于临床评估ACI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ACS治疗基础上,分别予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或辛伐他汀40 mg,1 次/d,共12周.测定其治疗前和治疗4、12周时的TC、LDL-C、HDL-C、TG和hs-CR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结果 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有所升高,但hs-CRP水平在4周时降幅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12周时变化幅度最大.两组均能改善LVEF和LVEDVI,在12周时作用最为明显,阿伐托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不但能降低ACS患者TC、LDL-C、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而且能降低血清hs-CRP浓度和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阿托伐他汀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DF)和梗死灶体积评分,检测其血清IL-8、TNF-α、hs-CRP水平,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时间、不同CNDF评分和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血清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8、TNF-α、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L-8、TNF-α、hs-CRP水平均在发病后开始升高,72 h达峰值,与梗死灶体积、CNDF明显相关,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TNF-α、hs-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CNDF相关,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