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2-164
目的: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AC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3d加服瑞舒伐他丁20mg,每晚睡前口服,术后连服1个月,2组于术后24h、1个月进行评价。2组于术前、术后24h、术后1个月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vWF、ET-1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NO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1个月hs-CRP、IL-10、TNF-α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1个月TC、TG、LDL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RSV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管内皮功能(VEF)、血清炎症因子(IF)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80例行PCI术的ACS病患进行观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RSVT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VEF、IF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周VWF为(92.6±12.3)%、ET‐1为(55.6±5.6)ng/L;较对照组术后4周的(105.4±13.6)%、(67.8±7.4)ng/L明显更低;观察组术后4周NO为(78.6±9.4)μmol/L,较对照组术后4周的(63.2±9.5)μmol/L明显更高。观察组PCI术后4周CRP为(5.4±2.2)mg/L,较对照组的(10.5±4.1)mg/L明显更低。观察组CVE发生率为5.00%(2/40)、再狭窄率为2.50%(1/40)明显较对照组的30.00%(12/40)、10.00%(4/4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SVT能够有效改善ACS病患PCI术后VEF,减少炎性反应,降低CVE以及再狭窄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根据应用瑞舒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6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强化治疗组(试验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间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的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应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NO、hs-CRP、FM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3.76±0.31)、(1.55±0.29)、(2.12±0.22)mmol/L与对照组(5.03±0.46)、(1.93±0.34)、(2.86±0.25)mmol/L比较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HDL-C为(1.56±0.30)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22)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为(105.25±9.34)μbmol/L与对照组(93.13±8.44)μbmol/L比较显著较高,Hs-CRP(2.16±0.66)mg/L与对照组(3.85±0.60)mg/L比较显著较低(P<0.05),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均可降低血脂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而瑞舒伐他汀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作为优选方案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岳龙  王京坡  张静  马兰  马雷 《河北医学》2016,(7):1159-11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冠脉介入治疗( 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 PCI 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脂、高敏 C反应蛋白(CRP)、B 型利肽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血脂、CRP、BNP 及 LVEF 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有效率可以提高,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心室负荷、降低炎性反应、增加心室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梗死区和外周循环中炎性因子含量的改变。方法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前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氯毗格雷600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80mg,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梗死部和外周循环中IL-2、IL-6、IL-10水平。结果梗死部位动脉血清IL-2、IL-6明显高于外周循环水平(P<0.05);IL-10明显低于外周循环水平(P<0.05);治疗组患者梗死部位动脉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循环血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ICU收治的72例AC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术后并基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的用药。详细记录测量的各数据,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TG、TC、HDL-C及LDL-C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水平(P0.05)。组内对比,患者的治疗1、3个月后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的IL-6、hs-CRP及TNF-α各项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相同时间后的炎症因子含量(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4(11.11%)、再狭窄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9(25.00%)、再狭窄5(13.89%)(P0.05)。结论 ACS患者施PCI术后增加瑞舒伐他汀药物的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并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术后瑞舒伐他汀强化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择期行PCI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随访半年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NP前体、心脏超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前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在临床辅助疗效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82例AMI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分为对照组40例和普罗布考组4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普罗布考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500 mg/次,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治疗前后检测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含量.结果 治疗后12个月内普罗布考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普罗布考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普罗布考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普罗布考可减轻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改善凝血活性,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90例ACS合并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按照ACS类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6例(U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13例(USTEMI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31例(STEMI组)。每组患者入院当日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8(IL-18)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及IL-18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TNF—α及IL—18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组患者治疗后各炎性因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18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伊莹  潘庆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3008-30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AMI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对照组接受PCI治疗,观察组以瑞舒伐他汀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PCI可改善AMI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王蓉蓉 《浙江医学》2011,33(6):928-92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内皮功能失调、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痉挛也参与其中.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敏感指标,内皮素(ET)反应血管内皮依赖性收缩功能,其升高是内皮受损的重要表现,两者可预测AM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1].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是心肌特异性酶,升高程度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和梗死面积.据报道称,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影响斑块稳定性及防止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2].本研究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血hs-CRP、ET-1、CK-MB的作用,探讨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纤溶四项的影响.方法 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2例)口服氟伐他汀20 mg/d,B组(21例)口服氟伐他汀40 mg/d,治疗前后分别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纤溶四项,随访3个月和6个月.结果 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MMP-9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更明显.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无明显改变(P>0.05),B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明显延长,且纤维蛋白原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抑制患者炎性反应,且大剂量同时具有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黄石安 《河北医学》2013,19(9):1290-12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复行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血脂和CRP水平均比用药前明显改善,用药后观察组TC、TG、LDL-C、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绞痛再发,有效调节血脂和抑制炎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左室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EDD、LVMI、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VM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LVMI、LVE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s-CRP、TNF-α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和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效果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左室重构情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对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8例。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奇偶顺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邵芳  王龙安 《医学争鸣》2003,24(19):1824-封三
0 引言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且可能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1]. 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物,在迅速降低胆固醇(CH)水平的同时可减少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2]. 我们探讨了氟伐他汀调脂作用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n=72)和B组(n=78)。A组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并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B组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联合单纯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术前及术后检测两组生化指标、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90 min ST段回降率。结果 术后两组反映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下降,但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TIMI血流达3级的比例及90 min ST回降率明显升高,A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并术中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可明显减轻PCI术中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强化组在术前30 min内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钙20 mg,以后20 mg/d,连服7d,之后10 mg/d维持.对照组在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仅术后以10 mg/d瑞舒伐他汀钙维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脉即刻血流、血肌钙蛋白I(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氮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NT-proBNP)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情况.结果 强化组中无复流和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8.9%和17.8%,低于对照组的15%和27.5%,CK-MB122.9±15 u/L、TNI3.81±1.8、NT-proBNP 2645 ±534 pg/L、hs-CRP 4.31±1.3均低于对照组的155.8±21 u/L、4.73±2.2、3534±656、5.30±1.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左房内径和室间膈厚度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钙可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术后即刻血流,减少心肌坏死,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78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血脂指标,在TC和LDL-C指标方面,观察组经治疗后其降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s-CRP、FMD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升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建议临床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