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并有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的紊乱 ,因饮食及药物致低钠血症较为常见 ,而高钠血症相对少见。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并血钠代谢紊乱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预后加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ICU及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例 342例 ,其中男 2 60例 ,女 82例 ,平均年龄 38.4岁 ,GCS<8分 ,受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坠落居多 ,均经 1次以上颅脑 CT确诊。本组病例均无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疾患。1 .2 方法 :记录每一病例治疗前昏迷持续时间、GCS评分、脑疝出现情况、伤后至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唤醒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12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7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n=38,给予常规护理)和唤醒组(n=38,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唤醒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护理1周后GCS、NIHS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个月后,唤醒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唤醒护理,能显著提升GCS评分,减轻其昏迷程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展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10月于我院PICU病房住院的86例患儿抽签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前后患儿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以及两组患儿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实施风险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家长满意度分别为(96.34±5.32)分、(96.62±3.41)%,较实施前及对照组实施后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开展风险管理措施,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评价,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半年来抢救的35例患儿,显示呼吸急救和新生儿监护的重要地位。提出建立PICU和儿科地区性急救系统的迫切性,提出PICU的收治指征,并指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PICU为危重患儿提供了生存机会,但存活数量和生命质量的统一才是现代医学的真正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住院3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易感因素及耐药性.结果 117例同期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5例(29.9%)合并肺部感染,分离出32株病原菌,其中23例(71.9%)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21.9%)兰氏阳性球菌,2例(6.2%)为真菌感染.气管切开、卧床住院超过20天、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基础性疾病等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能有效减少ICU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镇静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50例患儿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镇静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镇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儿的镇痛评分(3.78±0.23)分明显低于观察组(4.39±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镇静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镇静效果,提高救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丁辉  甄琴  沈叙庄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2):1005-1008
【目的】了解并评估中国5家教学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抗菌药使用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科医院PICU抗菌药使用初步评估体系。【方法】首先调查2002-2006年5家教学儿童医院PICU所有12 743患儿的情况,然后抽查北京、重庆以及复旦儿童医院PICU,均观察以下指标: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抗菌药使用、细菌学检查等。【结果】5家儿童医院2002-2006年收住患儿的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变化;PICU抗菌药使用的费用占总的药物使用费用的比率均有下降的趋势。在抗菌药使用指征上,各医院PICU还是以经验性治疗为主,但从2002-2006年,经验性治疗在逐年降低,而针对性治疗在逐年升高。540份抽查病例显示:524(97%)例患儿至少使用了一种抗菌药,经验性治疗占71.6%。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最多(31%)。北京、重庆、复旦的病原菌分离率分别为29%,66%和67%。其中,6种常见的细菌占分离菌的77.2%。大肠埃希菌耐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北京、重庆、复旦分别为73.8%、58.3%和49.2%,北京儿童医院均高于其他2家儿童医院(P=0.00)。【结论】本研究调查得出了5家儿童医院PICU抗菌药使用的基本数据。所抽查的3家医院PICU在抗菌药使用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由于送检标本的检出率低,所以病原学的结果在指导抗菌药针对性使用上也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利尿钠因子在重症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录,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于PICU住院治疗的所有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等信息。比较≤6月龄及>6月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  926例患儿列入研究,其中位年龄为4个月(IQR: 2.0~10.8个月),≤6月龄者占61.3%。18.2%患儿有基础疾病或早产史。咽红/咽痛(95.9%)、咳嗽(93.4%)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占39.7%、心力衰竭占33.7%,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多发(AOR=1.456,95%CI:1.009~2.107)。另外,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χ2=14.7,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21,95%CI:0.578~0.900)。≤6月龄患儿也较>6月龄者住院时间更长(χ2=18.2,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70,95%CI:0.660~0.900)。结论  PICU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红/咽痛、发热、呼吸急促为主,且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PICU严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基础疾病、早产史及≤6月龄不利于患儿的治愈或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转出决策中的应用及其与患儿预后及费用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PICU转至普通病房的27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PCIS评估,根据转出PICU时的PCIS分值分成3组,分别进行预后及总费用比较。结果 70~79分组患儿重回PICU率最高(24.24%),明显高于80~89分组(7.28%)和90~99分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89分组和90~99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89分组总住院时间最短(34±13)d,总住院费用最少〔(44 151±5 66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S评分在判断患儿转出PICU、降低总住院费用中效果良好,可作为PICU转出决策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重度颅脑损伤死亡率很高(30%~50%)。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重度颅脑损伤36例,死亡6例,死亡率16.7%。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健康教育的宣传;重视安全教育,强化法律知识,从而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感染性疾病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引起儿童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和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危重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常在获得细菌学检测结果之前已开始,因而作为临床医师有必要准备一套针对重症感染的初始治疗方案。该方案是以引起各种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相关抗生素的敏感性为基础制定的,同时辅以临床医师对当前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集束化预防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9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n=79)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采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的不同风险结果制定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性措施,比较两组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胭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评定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形成的不同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患者施行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措施,可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呼吸障碍重症监护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呼吸障碍患者的重症监护中,8例行经口气管插管,9例作了气管切开术(其中3例在气管插管拔管数天后又做气管切开术),6例应用人工呼吸及机械通气。结果1例术后发生脑疝、2例发生幕下巨大血肿致急性脑干受压死亡,其余因保证了呼吸道通畅而6例好转、14例痊愈出院。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证有效给氧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呼吸障碍重型监护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本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rsive care unit,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05年7月~2009年7月34例肺部真菌感的防治与转归.结果:34例患者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史,平均住院时间长(45.6d).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病原以白色念珠菌48株居首(73.8%).治愈33例(97%),死亡1例(3%).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侵人性操作,加强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及时用高效抗真菌药物,有助于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