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21例肾母细胞瘤位于单侧肾脏,位于上极14例,下极7例,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质性肿块,瘤内常见坏死,出血与囊性病变,极少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原发肿瘤及其侵犯,主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肾原发肿瘤与腹膜后肾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误诊病例,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肾母细胞瘤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腹部CT诊断为儿童肾母细胞瘤52例,按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肾母细胞瘤组39例与误诊组13例。回顾性审阅CT图像,记录肿瘤最大径,辨别有无包膜、中等度强化、出血、钙化、坏死囊变、残肾征及蟹足征等CT征象,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首发症状及CT征象的差异。结果 1.一般资料及临床首发症状上两组表现类似,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2.肾母细胞瘤组中包膜、“残肾征”和“蟹足征”出现率比误诊组高,且存在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中等度强化、出血、钙化以及坏死囊变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3.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定位征象具有特征性,有助于减少误诊。结论 包膜、“残肾征”和“蟹足征”是肾母细胞瘤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肾母细胞瘤的定位特点,可以降低误诊率。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类型少见的肾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6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 32例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为肾外肿块 ,肾脏呈受压改变 ,钙化发生率高 ;肾母细胞瘤为肾内肿块 ,“边缘征”较具特征。结论 CT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可为术前定性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总结15 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 CT 表现,并 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 右肾6例,左肾7例,双肾2例,共发现原发病灶 20 个.20 个病灶中上皮型 6例,胚芽型 4 例,间质型 6例,混合型3例,间问变型 1例.CT 表现为球形或大分叶状,轮廓多较光滑,瘤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结论 掌握儿童肾母细胞瘤的 CT 特征性表现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总结1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右肾6例,左肾7例,双肾2例,共发现原发病灶20个。20个病灶中上皮型6例,胚芽型4例,间质型6例,混合型5例,间变型1例。CT表现为球形或大分叶状,轮廓多较光滑,瘤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结论掌握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许承志  毛健强 《广西医学》2008,30(5):651-653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右肾者16例,左肾9例,均为单侧发病,上极多于下极,也可全肾受累(6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的实质性肿块19例(76%),囊实性4例(16%),囊性2例(8%),伴坏死15例(60%),出血7例(28%),钙化2例(8%);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5%。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CT平扫加增强对定性诊断及病变分期有较大帮助,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CT表现。方法5例肾母细胞瘤均做了CT平扫,2例做了增强扫描,其中1例做了三维重建以区别肿块来自肾上腺或肾脏。结果5例平扫肿瘤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肾实质,且密度不均匀,偶有钙化、出血,增强后肿块表现为低一中度强化,与相邻正常肾实质密度差异更大,明确了肿瘤的病变范围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另外薄层扫描加矢状面重建能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全部病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显示,14例肾母细胞瘤均发生于单侧肾脏,左、右肾发生率无差异。多数位于肾脏一极,也可侵犯全肾。大多表现为轻度强化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钙化少见。典型表现为残肾移位、变形、旋转显著,肾实质呈“新月形”或“环形”强化,或者正常肾结构完全消失。表明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及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蒋光仲  吴桂城 《重庆医学》2012,41(29):3092-3094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活检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 19例共检出肿瘤22个,单肾16例(84.21%),双肾3例(15.79%),发生在肾上极多见;瘤体大小约4cm×4cm×3cm~17cm×14cm×11cm,其中跨越中线生长1例;肿瘤形状以圆形或类圆形居多,分叶少见;平扫多呈低于正常肾脏的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常见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少数伴出血、钙化等;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或肾的正常结构消失。结论 CT检查可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结构、侵犯范围、转移情况以及是否累及大血管与邻近的组织器官等;对肿瘤的诊断、鉴别、分期、制订治疗方案、预后及随访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审阅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影像资料,记录肿瘤最大径,辨别包膜完整性、坏死囊变、出血、钙化、中等度强化、残肾征及蟹足征等CT征象,比较临床分期中早期组与中晚期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1.39例患儿肾区可见较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肿瘤边界清楚,肿块可见包膜,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中等度强化(28/39),残余肾明显强化,形成“残肾”征和“抱球”征(38/39),内部囊变坏死区不强化(35/39)。2.在早期组与中晚期组中仅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3),对于CT分期有一定意义。3.CT分期与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676)。结论 肾母细胞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分期与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我们应注重观察假包膜的完整性,邻近脏器有无侵犯,腹膜后淋巴结、肝肺等远处转移,以便肾母细胞瘤的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肾母细胞瘤单侧多见,双侧少见,多发于肾脏上极,也可全部,常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实性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出血,少数有钙化,典型CT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螺旋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很好地评价对侧肾脏的情况,对肿瘤分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敖锋  邹文远  石思李 《西部医学》2012,24(5):972-973,976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排MSCT机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左肾25例,右肾18例,双肾1例。MSCT平扫多表现为肾实质内混杂密度肿块,增强后常表现为强化不均匀的肿块,瘤内常有坏死、囊变,少数有出血、钙化,典型表现为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结论 MSCT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侵犯的范围及转移情况,并对肿瘤的诊断、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Willms' tumor)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岁2月~9岁,平均2.9岁.其中4例只作CT平扫,6例仅作CT增强扫描,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发生于左肾者10例,右肾4例,发生于双肾者1例.肿瘤起源于肾脏上极者4例,下极者5例,累及肾脏上下极者6例,未受累部分残存肾脏实质均受压呈新月形,残存肾盂肾盏均出现不同程度扩张积水.15例16个肿瘤呈类圆形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出现坏死液化15例,出现斑点状、弧形或片絮状钙化8例,未坏死区呈轻中度强化.病灶最大直径4cm~20cm,12个病灶直径大于10cm.包膜完整或大部完整光滑者13例,包膜不清楚者2例.出现病侧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1例,出现头部多处转移1例.结论: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加增强对定性诊断及病变分期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小儿患者68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行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CT征象与手术病理特征关系。结果患儿病灶大小为74mm×73mm×98mm-146mm×142mm×117mm,分布主要以单侧多见,多发于上极,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平扫显示密度不均匀肿块,在行增强扫描后病灶部位呈现轻度至中度的不均匀延迟强化,残存的受推压的肾实质呈"新月形"或"环形"强化;CT诊断邻近组织结构侵犯准确率为90.91%,CT诊断有淋巴结转移准确度为87.50%。结论肾母细胞瘤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经CT诊断能准确的显示出肾母细胞瘤的大小、形态、分布、密度以及侵犯与转移情况,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肿瘤分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多排螺旋CT的诊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作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胆囊区作2.0mm薄层重建,显示囊壁情况。结果13例中有2例在强化灶中可见小囊状低密影,即Rokitan-sky-Aschoff窦。依据病理,结合CT表现可分3型:①弥漫型5例;②节段型1例;③局限型7例。弥漫型及节段型CT表现:平扫胆囊壁呈明显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出现"环样"强化灶。局限型表现为胆囊体部或底部呈局部增厚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出现"舌样"强化灶。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后薄层重建,能较好地显示"二环征"、"三环征"及"舌样"强化征,这是CT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分析诊断为CVT的病人的CT、MPI、MRV表现,探讨MRI1和MRV在C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04年~2007年临床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25例,25例病人均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扫描,25例均行MRI平扫、TOF法MRV检查。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CT平扫显示高密度“三角征”,7例CT增强扫描显示“空delta征”,23例MRI平扫显示静脉窦血液流空信号消失,25例MRV均显示有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T的有效方法,CT怀疑CVT诊断时须做MRI和MRV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单发18例,多发7例,共有43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偏一侧半球近中线部位分布,如胼胝体、基底节区、丘脑。肿瘤在CT上多表现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上多呈高信号。单个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多发病灶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强化,且可见"缺口征"、"尖角征"、"握拳征"等淋巴瘤特征性表现,但出现率较低。瘤周轻度水肿14个、中度水肿21个、重度水肿8个。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最终确诊仍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球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手术或穿刺)、临床观察证实、影像学误诊的17例球形肺炎CT表现。结幂病灶大多位于肺野的背侧,靠近或贴近胸膜,均单发,14例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3例为三角椎形。可见“局部充血征”、“晕征”、“刀切征”。9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7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转移瘤。结论球性肺炎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做出正确诊断,部分不典型病灶影像学诊断困难,应积极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肠扭转的CT特征性征象,提高肠扭转的术前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1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腹部CT表现,均为术前全腹CT平扫加增强,并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CTA。结果10例肠扭转患者中,单纯小肠扭转7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并长短不一的气液平,肠壁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其中特征性CT征象包括:7例单纯小肠扭转患者中5例出现肠管“旋涡征”,6例“血管旋涡征”,4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见“鸟喙征”,可见“U字征”1例,“S字征”1例,1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患者可见肠管、血管“旋涡征”及“鸟喙征”。结论肠扭转患者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通常能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鉴别诊断肾实质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4月30日~2010年4月30日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肾实质性肿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EUS与CE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灵敏度(97.87%)、准确度(92.59%)显著高于CECT(80.85%、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在肾实质性肿瘤增强强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等方面与CECT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EUS对肾癌的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C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