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经椎弓根途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65椎)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X线侧位片评定椎体高度恢复,采用VAS评分评定疼痛,对手术前、后的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7例均成功施行椎体成形术,9例出现渗漏,术后椎体高度及疼痛评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平均14个月(6个月~4年),伤椎高度保持;相邻椎体再发压缩骨折3例,均行PKP术治愈。结论单侧经椎弓根途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止痛并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植入材料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方法:46例椎体压缩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术前椎体压缩高度平均达到(46(21)((20(~70()。术中通过短节段椎弓根钉撑开复位骨折椎体,经病椎的椎弓根利用注射器将碳酸磷灰石水泥注入撑开椎体的中前柱,观察其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未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患者椎体内植入碳酸羟基磷灰石后无排斥反应,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远期内固定失败。患者术后3~5天可以带支具早期活动,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5±4)(,碳酸羟基磷灰石在椎体内逐渐讲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术后VAS评分61±32,与术前有着显著差异。随访4周VAS评分28±35。结论:椎弓根后路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尤其能有效的防止金属内固定的失败。而采用碳酸羟基磷灰石水泥作为填充剂注入椎体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16例,2节段10例,3节段4例,4节段2例,其中9例合并椎管狭窄。结果 16例术后随访11~42个月,平均22个月。复查X线片见螺钉的方向、长度均满意,原伤椎未进一步压缩,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胸腰部及腿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脊柱融合好。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适用于不能行椎体成形术的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它具有安全、可靠及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43例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骨折节段:T11 6例,T12 15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28例,爆裂型骨折15例.术后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③结果 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随访6~30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6.7%,后凸畸形角(Cobb角)平均恢复19.3°,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7级.脊柱椎体排列及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④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云 《当代医学》2011,17(22):59-5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5月期间,诊治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采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得到骨性愈合,并且X线及CT片都显示矢状位生理曲度得到恢复,没有脊柱侧弯,都没有出现椎弓根固定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操作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为8.5分,经X线定位后,经皮将不透x线骨水泥经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结果随访6~18个月,3d内疼痛明显缓解51例,11例7d后疼痛消失,经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满意。术后3d平均VAS评分为2.6分,术后1个月平均VAS评分2.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疼痛无复发,未见椎体高度丢失,2例出现临近椎体再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后恢复了术前生活方式。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曾辉 《当代医学》2014,(4):58-5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6例患者40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均行DR片、CT及MRI检查,主要MRI检查,手术在C臂X光机引导下局麻经皮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显影骨水泥3~7 ml,5 ml。结果术后30分钟疼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术后随诊3~12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35个椎体,应用自制脊柱牵引复位器、手法复位加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 26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量为3.8ml,经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良好.术后4~6h疼痛开始缓解,无并发症发生.对24例病人随访3~18个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CR PR率为100%.结论 应用自制脊柱牵引复位器手法复位加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臂X线机透视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46例75个椎体。结果术后1~3 d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6~15个月,疗效评价根据WHO标准:疼痛完全消失26例,疼痛明显减轻1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为(17.5±3.3)mm,后凸Cobb角为(30.3±2.4)°,末次随访显示伤椎前缘高度为(30.5±3.6)mm,后凸Cobb角为(6.5±1.6)°,两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未出现脊椎侧弯情况,生活均可自理,固定物未出现脱落和松动情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手术前后行X线片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矢状面指数(S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0±9.6)min,出血量200~2 400 mL,平均(600.0±16.5)mL。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SI显著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时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时骨折均完全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拔钉、钉棒折断等。11例术前下肢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C、D级患者术后康复,随访3个月,Frankel分级达到E级。结论经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良好,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牢固,有利于伤椎的融合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彭亦良  张泽华  吴雪辉  代飞  周强 《西部医学》2010,22(8):1397-140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随访6-5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s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1-3级提高,腰背部疼痛也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易控制和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彭科  王冰  胡优威  谭益云  张健  曾凯斌  俞海亮 《西部医学》2009,21(10):1733-1735
目的观察过伸体住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土1.25)分(P〈O.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均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15~20d,并进行康复背肌锻炼,腰围保护3—6个月。结果本组6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优良率为83.87%,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经随访6~28个月,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杆、内固定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结论A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可行性及原理。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固定治疗,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后凸角度基本纠正,经过6—22个月随访,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或内固定物折断。结论六钉法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牢固、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及数字X线成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纯新鲜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经PKP治疗OVCF患者47例,其中22例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3~6个月摄椎体正侧位平片,术前及术后3~6个月MRI检查。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情况;术中在C型臂X线透视下监测及术后椎体正侧位片上观察骨水泥渗漏及分布情况;末次随访时MRI及DR共同诊断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结果 22名患者均表现为单纯新鲜性压缩骨折,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比较及Cobb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椎有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在随访中发现有两名患者出现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结论影像学检查在PKP治疗OVCF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1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KP治疗的患者136例(256椎).采用PKP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手术前后疼痛评估;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疼痛症状均缓解.VAS评分分别为术前(9.12±4.00)分、术后(2.8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均有明显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4.28±2.43)mm,术后为(20.51±2.26)m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22.18±2.12)mm,术后为(23.49±2.3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到椎体旁,2例出现椎体后缘渗漏,均未出现神经症状;3例术后第2天出现脑梗死。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恢复病椎的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 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X线透视下经伤椎椎弓根注射磷酸钙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 2 2例手术前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分别为4 9.4 %、83.1%、2 2 .8°、36 .2 % ,手术后分别为92 .5 %、95 .7%、3.6°、12 .4 % (P<0 .0 5 )。术后无新的神经症状出现;椎管内及椎间孔无明显渗漏。随访5~16个月,除2例神经功能A级脊髓神经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恢复;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比较AF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是否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先行AF系统固定,后经椎弓根向复位椎体内植入自体骨;B组(n=28)采用单纯AF系统内固定。对两组治疗后的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结论AF系统内固定加自体骨植骨椎体成形术安全,效果满意,价格低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不置钉组(5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置钉组(56例)行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s角,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结果: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提高,Cobb's角明显下降,且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伤椎高度比和Cobb's角上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置钉组在仅躯体疼痛这一项,评分明显高于不置钉组.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方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