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发于胃肠道的良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疾病。Kaijser等[1]1937年首次报道,本病少见[2,3],国内仅见个案报道。我院现发现此病1例,现复习文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腹痛、腹胀伴腹泻2周于1999年3月6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脐周痛,腹胀伴有腹泻,水样便,每日10次,不发热,既往体健。体检:T36.5℃,P84次/min,R19次/min,BP17/9kPa。神志清,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  相似文献   

2.
3.
嗜酸性胃肠炎(E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易误诊.本院消化内科自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误诊6例EC患者.本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89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6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症状缓解,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下多点活检是确诊嗜酸性胃肠炎的主要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17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症状,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2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1.8%。胃肠粘膜型11例,肌型3例,浆膜型2例,黏膜、浆膜混合型1例。17例患者中有2例未治疗自行缓解,15例均在知情同意下给予激素治疗,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一种以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容易被误诊,需结合外周血和病理学检查确诊;激素治疗作用迅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7.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opathies,EG)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漏诊.现总结1例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误诊原因、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被误诊的E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入院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8例,急性胃肠炎5例,恶性肿瘤3例,不全性肠梗阻3例,肠易激综合征2例,消化性溃疡1例,慢性胰腺炎1例.腹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及骨髓、腹水检查均见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且预后良好.结论 EG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常易误诊或漏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组织活检及骨髓象、腹水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1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肠镜及病理、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50%的患者发病有诱发因素,21%患者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所有患者症状中均有腹痛,其次为腹泻(36%).其主要特点为外周血、骨髓、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EC)增多,胃肠道EC浸润.14例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后随访15天至5年,有3例复发,但无恶变患者.结论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主要为青壮男性发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外周血、骨髓中EC增多,胃肠道EC浸润为本病主要特征,需与急腹症及其他可引起EC增多的疾病相鉴别.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11.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北京宣武中医医院44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7例EG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EG患者内镜下胃肠黏膜以充血水肿、糜烂及黏膜增厚为主,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20个/高倍视野).激素治疗效果好、作用迅速,但相比之下,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型,采用口服中药及灌肠治疗,其中中药组22例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的有20例,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4例,总治愈16例;相比之下激素组的18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7例,治疗过程中症状复发的6例,治愈12例.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治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更易被患者接受.结论 EG临床少见,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腹水、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作用迅速、效果好,但中医具有更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2.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5例EG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曼玲  孙圣斌  宋敏  张姮  吴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386-2389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发现,其中1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采用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检索到的文献共报道了92例患者,其中23例(25.0%)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浆膜累及者多伴有腹腔积液.92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发现,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大部分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少部分患者可有复发.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和内镜下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少部分患者可复发,但目前尚无恶变报道.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6a。因腹痛、腹胀20~+d入院。20d前在当地医院取环时突发腹痛,经治疗无效,继而感腹胀而转入我院妇科。作B超、阴道后穹窿穿刺等检查,考虑急性盆腔炎,予抗炎积极治疗,腹痛缓解,仍腹胀,后因发现腹腔积液转入我科。病史中无发热、  相似文献   

15.
16.
腹水型嗜酸性胃肠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刘肖君 《海南医学》2014,25(4):611-611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近期,我院在临床上发现1例腹水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少见疾病,病因不明,多数报道与过敏有关。由于临床表现和内镜观察缺乏特异性,故在发病早期往往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近十余年来本病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提高了消化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报道我院10年来诊治5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其中4例为胃炎、1例为胃肠炎)的体会,并对早期误诊的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胃嗜酸性肉芽肿GEG临床比较少见,术前确诊较困难,术中所见与胃癌也颇相似,极易误诊。我院1990年以来收治GEG共21例,其中17例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本病。本文就其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利荣  林兰英 《浙江医学》2001,23(5):298-29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好发于颌面部软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1937年我国外科医生金显宅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我院1978~1998年间共收治65例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笔者通过对65份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结合有关文献 ,从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介绍我们的体会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49例 ,女性16例 ,男女性之比为3∶1。年龄7~68岁 ,中位年龄36.5岁。其中20~40岁40例 ,占61.5 %。2.发病部位腮腺区36例 ,占55.4 % ,其它依次为颌下12例 ,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