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盲部肠套叠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寻找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照3例诊治为阑尾炎的回盲部肠套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回盲部肠套叠患者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手术。结论:对儿童患者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有不完全肠梗阻症状,临床医生应警惕有回盲部肠套叠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唐明富  罗娟  舒世明 《西部医学》2007,19(4):719-720
目的分析肠套叠误诊原因,探讨临床处置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成人肠套叠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误诊20例,误诊率45.5%。结论成人肠套叠易被误诊,满足于肠梗阻诊断及认识上忽略本疾病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积极寻找肠梗阻原因和重视成人肠套叠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回盲部的疾病很多,但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却较为少见,常因认识不足而造成误诊,误诊率较高。现把我们病理证实的回盲部恶性淋巴瘤25例的临床、病理及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部分回盲部肿瘤与阑尾炎临床症状易相互混淆,对其误诊、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回盲部肿瘤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1997年~2008年共2643例因急性阑尾炎住院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回盲部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7例、阑尾脓肿3例、阑尾炎伴穿孔1例.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回盲部肿瘤的认识,术前全面分析,术中仔细探查,争取确诊,减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脓肿原因分析余道才1临床资料1989年~1994年5年中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及化脓性阑尾炎186例,其中将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脓肿手术7例,误诊率为3.7%。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32~68岁,50岁以上者4例。5例既往有慢性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婴幼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并探讨降低婴幼儿肠套叠误诊率与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4年1月~2007年12月共诊治97例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发现其中33例误诊,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97例婴幼儿肠套叠病例中,误诊33例,误诊率为34.0%。33例误诊病种分别为:急性阑尾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急性菌痢10例,急性胃肠炎6例,肠寄生虫病3例,过敏性腹型紫癜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胆道蛔虫病1例。在33例误诊患儿中,因误诊失治,死亡6例,误诊死亡率为18.2%。结论:婴幼儿肠套叠较常见,若能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合理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如因误诊而延误正确治疗,病死率较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增强责任心,提高诊断水平,充分掌握婴幼儿生理和患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特点。采取细致、科学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尽量防止和减少误诊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董锋  杨海才  王宏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71-2571
回盲部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回盲部肿瘤)由于部位特殊,在临床上误诊为阑尾炎、阑尾包块(脓肿、周围炎)时有发生。回盲部肿瘤易致穿孔以及肿瘤阻塞阑尾腔继发阑尾炎,而以阑尾炎就诊。据国内外文献记载,右半结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为10%-25%。我科1999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回盲部肿瘤96例,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10例,误诊率为10.4%,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和误诊防范。[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至2008年因诊断失误导致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结果]因诊断失误致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8例,其中15例术中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因对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缺乏认识及询问病史不详、检查不够全面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和误诊防范。[方法]总结分析1995~2 0 0 3年因诊断失误导致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结果]因诊断失误致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8例,其中2例术中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因对回盲部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回盲部肿瘤合并阑尾炎缺乏认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防范误诊的措施是详细地问病史、查体、行之有效的辅助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由于发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又无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诊断上易被医生忽略。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小肠肿瘤31例,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9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部位消化道疾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证实确诊。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误诊的疾病:①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肠套叠3例、回盲部肿瘤3例、回盲部结核1例。②误诊为肠梗阻12例、急性胃扩张1例、粘连性肠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空气灌肠整复儿童肠套叠时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885例可疑肠套叠患儿,均行空气灌肠整复术,分析术中、术后患儿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885例可疑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确诊肠套叠758例(85.65%);复位成功686例,失败72例,复发71例.X线表现:(1)套叠头可位于结肠任何位置,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2)复位成功:套叠头包块退至回盲部后完全消失,气体顺利进入小肠;或回盲部仍可见小团片状高密度影,但有较多气体进入小肠.(3)回盲部肠管水肿:758例肠套叠出现回盲部肠管水肿145例,复发的71例患儿中出现回盲部肠管水肿58例;回盲部区域见团片状软组织高密度影,其位置及形态相对固定.结论 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安全、有效;熟悉肠套叠X线表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预防误诊的方法.方法:对误诊为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回盲部肿瘤患者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结论:对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有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的中老年患者,应警惕有回盲部肿瘤的可能,回盲部肿瘤可能以阑尾炎为首发病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本组46例,1例经气钡灌肠复位。45例手术治疗,其中小肠部分切除吻合18例,回盲部切除3例,右半结肠切除16例,肠粘连松解4例,复位后盲肠固定术4例。结果44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灌肠复位治愈,1例因回盲部术后坏死,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成人肠套叠以手术治疗为宜,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依据不同疾病类型采用相应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锋  王海泉 《吉林医学》2010,31(20):3383-3383
回盲部腺癌因无典型症状、体征,又与急慢性阑尾炎症状极其相似,临床鉴别诊断难,误诊率高。多数患者都是在术中或术后发现。为减少临床误诊漏诊。就1例回盲部腺癌合并化脓性阑尾炎误诊为普通阑尾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回盲部回盲瓣特有的超声声学特征,明确肠套叠套头所在位置,准确诊断各型肠套叠,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空气灌肠或是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儿216例,先用低频凸阵探头全腹扫查,发现可疑包块换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包块结构,并沿升结肠寻找回盲部、回盲瓣,明确包块所在的肠管位置,观察肠管套入的深度、肠壁水肿程度,系膜血运情况,是否伴有腹腔积液。结果本组216例肠套叠中套头位于结肠肝区176例,横结肠1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小肠套叠25例,并发肠梗阻6例,腹腔积液8例。所有小肠套叠病例中,回盲部均显示形态良好,回盲瓣清晰可见。23例小肠套叠在动态观察过程中自行整复,其中2例继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均为回回型肠套叠。2例回结型肠套叠病史超过72 h,解血便,直接行手术治疗。肠套叠包块横切面呈偏心的"同心圆"征,这点有别于其他肠道疾病的"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可见多层肠壁结构呈平行管样排列。结论熟练掌握回盲部回盲瓣的解剖声学特征,可明确肠套叠的类型,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是否有助于预防肠套叠复发。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肠套叠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纯肠套叠复位组和肠套叠复位+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组,后将2组患儿的复发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肠套叠复位+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组的复发率低于单纯肠套叠复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回盲部异常韧带切断能够有效地预防小儿肠套叠手术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结果 32例中误诊为急性、慢性阑尾炎22例(68.8%),阑尾周围脓肿5例(15.6%),缺铁性贫血3例(9.3%),腹壁肿物和右侧输尿管结石各1例(3.1%)。结论回盲部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贫血、阑尾炎等疾病。减少误诊的措施是提高医务人员对回盲部癌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回盲部癌的误诊原因.结果:42例中误诊为急性、慢性阑尾炎者28例,阑尾周围脓肿者7例,缺铁性贫血者3例,腹壁肿物者2例,右侧输尿管结石和右卵巢癌者各1例.结论:回盲部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贫血、阑尾炎等疾病.减少误诊的措施是提高医务人员对回盲部癌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赵子艾  赵健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4):224-224,F0003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疾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 引起小儿肠梗阻的第1位疾病。成人肠套叠在临床上较小儿少见。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包括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胃过敏与结肠蠕动力增加、美凯尔憩室、肠息肉、异位胰腺小结等及小儿回盲部特殊解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腹症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降低其误诊率.方法 回顾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以急性阑尾炎为第一诊断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5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在术中证实为其他疾病,分析并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 27例误诊病人中,妇科疾病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5例,输尿管结石1例,胃肠道穿孔3例,带状疱疹1例,肠套叠1例,回盲部癌3例,小肠憩室1例,急性胆囊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造成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少数病例术前确实非常难以诊断,但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认真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的分析,可以降低急性阑尾炎的误诊率.腹腔镜探查可减少误诊误治.与患者术前谈话时需交待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减少因术前交待不清而产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